在藝術家眼中黃色無處不在,不同顏色濃度代表著不同性格、情緒和質感。

2020-10-21     噯懂了浮U

原標題:在藝術家眼中黃色無處不在,不同顏色濃度代表著不同性格、情緒和質感。

黃色作為三原色之一,在藝術作品中無處不在。不同顏色濃度代表著不同性格、情緒和質感,而色彩的成功運用不僅可以達到「聽色辨物」,還能引領藝術界的潮流趨勢。那麼藝術家們是如何將「黃色」玩轉於股掌間的呢?

藝術家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的裝置作品《作品No.1190:給定空間的一半空氣》中,他選用了9000多個正黃顏色的氣球填滿了整個房間的半數面積,為觀者呈現了一片黃色的氣球海洋。最終他選擇了高飽和度的正黃色來填充空間,不僅增加了視覺體驗感,更使觀者仿佛置身於黃色的世界中恣意暢遊。

倫敦運河上的臨時建築《AirDraft》吸引了眾人目光。為慶祝節日盛典,設計師採用移動充氣的方式打造了這座正黃色的泡泡建築,使它可以自由穿梭於倫敦水路之上。夜晚中亮麗奪目的「黃色泡泡」無疑是運河上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線。

2011年蘋果公司發布ios5時,iPhone正式引入Emoji,並在原有基礎上改進了配色,選用鮮明亮麗的鬱金黃作為人臉顏色,使一個個小圓臉上的情緒變得活靈活現。魔性的表情瞬間擄獲了無數人的心,一時風靡全球。

作為極簡主義藝術的領軍人物,丹·弗萊文(Dan Flavin)在創作其燈具裝置系列作品時運用了大量的明黃色螢光燈。燈管通電發熱的特性使黃色少了一份刺眼奪目,更添一分柔和溫暖,與其他原色相得益彰。

使弗萊文真正確立其風格的作品是《1963年5月25日的對角線》。這是他第一次直接使用商業化大量生產的螢光燈作為創作工具,足見明黃色對其作品的影響意義。

德國藝術家沃爾夫岡·萊普(Wolfgang Laib),明黃色象徵著生命。當人們凝視萊普的經典代表作《榛子花粉》時,明黃的花粉顏色使人們感受到作品蘊意的深度,亦感嘆著生命的奇妙:時間周而復始,不斷循環的永恒生命。

何翔宇「檸檬計劃」

在作品《131個檸檬》中,檸檬黃與白色的畫布進行融合,使靜態繪畫產生了某種奇幻的、閃爍的視覺動感。簡單的顏色組合卻引發出無限的美學思考。

在提到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時,除了對其密密麻麻的波點圖案印象深刻之外,大膽創新的顏色運用也使人們驚嘆不已。

在其藝術作品中,不論是形狀各異的南瓜造型還是大小不一的圓形波點,經典的中黃色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強烈的視覺衝擊極為震撼,不僅成為了藝術家獨特的個人標籤,更向大眾訴說著其前衛的藝術思想。

醒目的螢光色彩。

各位觀眾老爺們!歡迎留言區討論喲!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記得關注點贊Biu一下哦~愛你喲!

素材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CdlTHUBeElxlkkaMg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