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買保險的朋友,面對健康告知時,不少都有這樣的困惑:
醫生都說我沒事了,保險公司為什麼還不依不饒,非得讓我核保?難道保險公司比醫生還要專業?
原因呢,大白先賣個關子,後面再詳細解釋。
大白這裡先要強調一點,並不是所有疾病,保險公司都要和醫生「對著干」。
很多情況下,醫生說沒事,保險公司也確實認為沒事。
比如乳腺增生、發燒感冒、普通肺炎、鼻炎、扁桃體炎、闌尾炎、脂肪瘤
這些生活中的常見病,都很容易治癒,也不會有什麼後遺症。痊癒之後,保險公司大都能標準體承保。
所以,大家也沒必要草木皆兵,如果確實是小病,是很容易通過健告的。即使因為別的原因通不過,人工核保,八成也能標準體承保。
那到底是什麼疾病才會出現「醫生說沒事,保險公司卻很在意」的情況?
最常見的就是甲狀腺結節,情況不嚴重,醫生一般不建議治療,但保險公司卻很在乎,喜歡在健康告知設卡,導致很多人過不了,需要走核保。
接下來,大白就詳細解釋一下。
01
為什麼會出現這類情況?
同一種疾病,醫生與保險公司有完全不同的解讀,是因為兩者的關注點不同。
醫生看病過程中,主要看得是病人的現在、此刻、當下有沒有疾病,更關注對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那些醫生說「沒事」的疾病,是因為對病人當下健康影響不大,沒有治療的緊迫性、必要性。
有病治病,沒病預防,就是這個道理。
保險則不一樣。
保險公司的核保人員,更加關注被保人當下健康因素對未來死亡率、發病率的影響,更強調長期性。
如果未來發病率、死亡率高,保險公司承保的風險也就更高,就可能需要加費、除外、延期,甚至拒保。
舉個例子,很多人年輕階段因為不良生活方式導致健康異常,比如糖耐量異常(糖尿病前期狀態)、血脂代謝異常、大量吸煙、酗酒等,危險程度會隨年齡增加而不斷增大。
隨著保單年度推移,其身故、重疾的風險,會比健康的同齡人高出許多。
所以,即使醫生認為暫時沒有問題,保險公司也會十分關注。
而且,保險公司採取不同的風險定價,也維護了費率的公平性。
如果本應該拒保的人,卻正常承保了,那就意味著,不一樣的風險,付出的價格卻相同,這對健康的投保者是極不公平的。
如果不加控制,就會對未來的精算預期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危及保險公司的正常經營。
所以,保險公司對某些疾病設卡,只是其業務模式所限,並不是說故意找茬。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個健康的投保人,肯定也不願看到保險公司無底線放寬核保,高風險個體多了,個人利益就變相受損了。
02
哪些疾病保險公司比較在意?
有些疾病,雖然現在來看對健康影響不大,但從長期來看,對未來的發病率、死亡率影響較大,保險公司就會比較在意。
比如下面這些疾病:
這些疾病,醫生一般都會告訴患者沒事,不用處理;
但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就謹慎的多。
一種情況是,B肝病毒攜帶、高血壓這類,屬於慢性病範疇,一旦患病,就很難徹底治癒;
另一種情況是,像結節這類,雖然對身體影響不大,但只有手術才能徹底治癒;而大多數人的結節,又沒到非得手術的地步,這個「風險」就一直留著。
不管是哪種情況,長期來看,被保人未來的發病率、死亡率肯定比普通人要高;保險公司,為了安全起見,自然會選擇加費、除外,甚至會拒保。
不過,這也不是完全絕對的。
有些產品核保比較寬鬆,被保人情況也比較輕微,這就有可能標準體承保。
比如,一級高血壓,百萬醫療險基本都能標準體承保。
再比如甲狀腺結節,康惠保旗艦版、星悅重疾險要求都比較寬鬆,滿足一定的條件可以標準體承保。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如果醫生已經說,這病比較嚴重了,保險公司肯定就更在意了,到那時候,基本上就要被拒保了。
03
遇到這些情況怎麼辦?
如果自己存在健康問題,保險公司又十分在意,該怎麼辦呢?這裡給大家說明幾個情況。
1.換個健告寬鬆的產品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不同產品的健康告知差別很大。
比如,B肝小三陽購買重疾險,康惠保旗艦版的智能核保會直接拒保;可如果買得是蓋世英雄和紫霞保,肝功能從未異常的話,就可以直接標準體承保。
2.自我調整,達到核保條件
這個比較典型的就是BMI,不少重疾險、壽險都對BMI有要求,太胖或者太瘦,都無法通過健康告知。
如果你看好某一款產品,只是因為BMI不合格的話,完全可以通過減肥或者增重,達到健康告知要求後,再進行購買。
3.通過治療,拿到更好的核保結論
不管是什麼疾病,只要還在治療過程中,保險公司都是不會直接承保的,最常見的處理就是延期,等到病情明確之後,再決定是否承保。
如果你正患有某些疾病,比如闌尾炎、急性胃炎等,最好等到治療結束後,完全恢復了,再去投保,這樣通常都能拿到更好的核保結論。
但也沒必要為了買保險,過度治療。
有些疾病本身不嚴重,但必須手術才能完全治癒,比如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等。
以甲狀腺結節為例,如果十分輕微,那倒還好,有些產品還能標準體,比如星悅、康惠保旗艦版。
可如果稍微嚴重一點,就會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
如果想要標準體承保,就要進行手術治療且手術恢復正常,比如達爾文1號:
可大多數結節患者,並沒到非得手術的程度,醫生往往也不太建議手術。
如果不做手術,就只能除外承保了,如下圖:
這時候,到底如何選擇,就要去和醫生商量了。
大白的看法是,沒必要為了買保險,而特地去挨一刀。因為甲狀腺癌治療費用本身就不高,2-3萬塊基本就能搞定了,況且甲狀腺結節也不一定會發展成甲狀腺癌,單單為了這個保障而特地做個手術,實在沒必要。
當然,如果醫生建議你做了,那就另當別論了,一切以醫囑為準。
04
大白小結
對於同一種疾病,醫生和保險公司呈現出不同的態度,主要是兩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醫生是為了治病,保險公司是為了釐清風險,兩者都是合理的。
所以,大家購買保險時,就要轉變思維,不要自己覺得沒事,就對健康告知視而不見。
如實告知,在任何時候,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最後提醒大家一下,買保險還是要趁早,趁著身體健康,趕緊鎖定保障。
等到哪天醫生都說這病「有事」了,那保險基本就買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