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暴跌21%,還值得繼續投資嗎?

2019-09-26     榮格財經



導語:暴跌正是上車的機會?

據 OKEx 數據顯示,今天凌晨 2 點 30 分左右,比特幣開始暴跌,價格一度跌至 7660 美元,創 6 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幣 Coin 數據顯示,僅 OKEx 交易所 24 小時內爆倉金額就達 9.2 億美元,BitMEX 在 8 小時內 BTC 多頭爆倉金額達到 5.77 億美元。而市值前十數字貨幣(除 USDT)平均跌幅近 20%,幣市血流成河。


對於此次暴跌,Dfund 創始人趙東對 InfoQ 表示,本質上是因為目前沒有資金流入,市場失去了流動性導致。 前期少量資金的入場就可以帶動當時寒冬里的市場,如今沒有了持續的賺錢效應,市場行情自然難以持續。萊比特礦池 CEO 江卓爾也表示,此次下跌符合比特幣減半利好前的市場調整,其實不用緊張。 而 eToro 高級市場分析師 Mati Greenspan 歸因為 Bakkt 低迷的成交量導致投資者的大量拋售。

據 Messari 數據顯示,在過去八年中(自 2011 年 8 月 1 日起),比特幣有 70 次跌幅超過 10%,占總天數的 2.4%。面對跌宕起伏的價格,是什麼在支撐比特幣呢?我們還要繼續投資嗎?

中本聰在白皮書中形容比特幣是「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可見,比特幣最初的設想是作為支付工具使用。比特幣 10 分鐘產生一個區塊,一個區塊 1MB,也就是 1000KB,假設一筆交易需要 0.25KB,那麼一個區塊可以承載的交易是 4000 筆,也就是比特幣在一秒內完成 7 筆交易。

我們將比特幣鏈上的區塊平均交易數量與總交易量進行對比發現,比特幣的交易處理能力遠遠無法滿足交易需求。鏈上常有大量的未確認交易,網絡也經常產生嚴重的擁堵現象。

比特幣擴容迫在眉睫,但由於社區對擴容路徑難以達成共識,這個問題未能解決,還由此衍生的公鏈大戰、分叉潮等。如果再與銀行、支付寶這些擁有強大交易處理能力的機構相比,比特幣支付並不占優勢,未來似乎阻力重重。

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不斷上升,在 2017 年 12 月突破 10 萬人民幣,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值。其投機屬性吸引了大眾的關注。7、8 月份,比特幣價格走勢與黃金高度相似,此時正值中美貿易摩擦,比特幣避險功能一再被炒。但現在再談避險已沒有意義,因為比特幣瀑布本身就很危險。那比特幣的未來在哪兒呢?


Dfund 創始人趙東對 InfoQ 表示,比特幣具有存儲價值,但這基於其使用價值,而比特幣的使用價值在於大額國際貿易。 傳統國際貿易支付方法手續繁瑣、周期長,還需要支付高額手續費,相對來說比特幣半個小時的交易時間是可以接受且划算的。由於高額手續費的存在,小額支付場景並不適合比特幣。

江卓爾表示,此次暴跌正是比特幣減半利好前的一次上車補倉機會。對於比特幣的未來發展,江卓爾表示目前比特幣只能走價值儲存路線,就如黃金一樣。 此觀點與數字貨幣集團(DCG) CEO Barry Silbert 的「比特幣擁有與黃金相同的屬性」觀點不謀而合。

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將比特幣定義為商品,而商品的基本屬性是價值和使用價值,這其實是對比特幣價值的肯定。比特幣在應用上的探索和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不該因為一次暴跌給比特幣判死刑,比特幣未來依然可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xDLa20BJleJMoPMc_Z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