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之怪狀:窮人家出富二代,富人家孩子早當家

2019-07-22   民生助粒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

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復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及其女兒柳青

在中國當下的社會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無憂,生活優渥。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現在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去朋友公司談事,說到團隊建設,他困惑地說:「以前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現在簡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員工,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和其女兒劉暢


「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行為乖張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

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十幾年前,或許我們還認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你家境不好,要儘早學會獨立、自強、吃苦,扛起一個家的重任。

而現在,看看有多少家庭明明手頭不充裕,卻非要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就為了爭一口氣:別人有的你也要有。不讓孩子幹活,只給他能給的最好的。漸漸地,這群失去理智的父母正式開始把自己的孩子往「富二代」的路上推。

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我曾經在一家民宿住過幾次,有個打掃衛生、整理床單的18歲男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有晨跑的習慣,每天早起都能看見他坐在沙發一隅閱讀,嘴裡念念有詞的是英語。打掃完房間後,步行去健身房鍛鍊身體,學習各項運動,就是為了去英國留學後,可以和同學們玩到一塊。

在我眼中,他就是典型的窮人家的孩子,為了留學而早早出來兼職工作,發憤圖強。但是,我們都錯了。

他的爸爸是一家企業的高管,媽媽是一名資深律師,卻十分捨得讓孩子吃苦。我曾經有機會問過他爸爸,他說:吃苦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麼?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你看,富人家的孩子認為吃苦就是吃飯睡覺一樣的平常事,而我們卻還在為怎樣才能讓孩子少吃苦想盡辦法。其實,吃苦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別把它大題小做,反而能輕鬆許多。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會讓身邊的人對他有很大意見。人際交往上徹底失敗。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都長成了巨嬰,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奮鬥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錢的問題永遠糾纏著窮人,而時間問題則永遠煩擾著忙碌之人。

根據穆來納森的稀缺性理論,稀缺會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讓我們做出不同選擇。

缺錢使我不敢選擇正澤學校,缺錢使得很多家長變得焦慮,把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寄托在孩子的學習上。

這些選擇在一定意義上可能會給我們帶來一點點的好處,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損失會更大,我們會忽視其他需要關注的事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變得不那麼有成效。

林青霞人生最抑鬱的時候,聖嚴法師送給她8個字: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這8字方針,同樣適用於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曾國藩曾說過,如果孩子不經苦難,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給他坎坷,給他磨礪,而不是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

在曾國藩的家訓中,「窮」是「善身」之道。在寫給大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曾國藩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儉自律,越能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成大器。」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懶做,害人害己。反之,給孩子正確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引導孩子學會勤奮和努力,這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所以有錢人在奮鬥的過程中特別注重細節的培養,比如說煮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他都要去學會,讓自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才能應對成功路上的坎坎坷坷。窮人家的富二代現象確實普遍,這點深有感觸,很多同學,朋友,家境一般,但是一走上社會,立馬感覺家境殷實,開寶馬,抽天葉,一身名牌,出入會所,給人很有錢的感覺。

但這就是他的目的,讓你以為他很有錢,實際呢?每個月信用卡都還不起,啃老算好的了,還說明資金鍊能轉起來。最怕是坑老的,家裡拆遷,開開心心3套房,賣一套買車裝修結婚,一套住,一套租,小日子可以過過,非要賣2套,買豪車,瀟洒幾年,一套房子賣了就那些錢,會花光的,花光之後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就只能東借西借,朋友,親戚,銀行,抵押,高利貸,最後搞得一塌糊塗。

富人尚且知道勤儉吃苦,窮人卻驕奢淫逸,那麼以後請別怨天尤人說什麼階層固化,怪別人機遇貴人相助,所有命運給與的一切,都是因果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