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幣價格不斷飆升,很多人靠它實現財富自由,走向了成功之路。
就像雷軍所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人生的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區塊鏈做為公認的風口,吸引了無數人湧入這個領域幹事創業。
數字貨幣作為區塊鏈的第一個落地項目,自然成為目前最大的風口。
炒幣與挖礦作為普通投資者參與這場財富盛宴的方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
但炒幣風險太大,弄不好就全賠進去了,挖礦就成為進入幣圈最好的選擇。
剛入幣圈的人對挖礦不太了解,於是很多項目用「李鬼」冒充「李逵」,哄騙投資者。
01
2017年,迅雷的股價翻4倍,這個隨著移動聯網到來,被漸漸忘記的企業,藉助「挖礦」神奇般地再次崛起。
迅雷的爆發靠的是一款「玩客雲」的網絡雲盤,它在去年紅的發紫,但並不是功能有多少逆天的地方,關鍵是能靠它賺錢。
據了解,玩客雲能夠通過共享存儲與寬頻獲得獎勵,獎勵以前叫「玩客幣」,後來改名鏈克。
鏈克在去年從1分錢1枚,最瘋狂時炒到了10元1枚,漲幅高達100倍,目前價格在1.6元左右。
玩客雲在社群中被親切的成為「老母雞」,而鏈克則叫「雞蛋」。確實,在投資者眼中,玩客雲就是會下金蛋的機器。
在玩客雲最瘋狂的時刻,預約搶購人數達到3000萬人,可謂全民哄搶。
玩客雲火了之後,各種機構都妄圖趁著這波挖礦熱潮,撈一筆。
於是,各種利用打著挖礦幌子的機器都冒了出來。
一股全民挖礦的熱潮,在市場蔓延,冒出來的各種挖礦機器多達數百種。
但隨著國家一紙禁令,挖礦盒子被認定為變相1CO遭到取締,盒子挖礦市場瞬間崩盤。
瘋狂的市場結束,很多投資者被留在了山頂,蒙受了巨大損失。
02
玩客雲等礦機挖礦的瘋狂慢慢消退,但另一種「挖礦」的形勢又粉墨登場。
這便是忽悠消費者的挖礦產品——健身房跑步挖礦,騎自行車挖礦,看視頻挖礦,手機挖礦……
這些產品都是打著挖礦的幌子,吸引消費者消費,與真正的挖礦沒有關係。
例如,最近很多的虛擬礦機挖礦。用戶用手機註冊後,獲得一部虛擬礦機,而礦機就能通過挖礦獲得一種代幣。
發行方表示,這種代幣和比特幣一樣,利用區塊鏈技術生產,升值潛力很大。
很多投資者就信以為真,通過手機號註冊獲得虛擬礦機,守著代幣做著發財的夢。
實際上這些代幣只是該公司的變相積分,無任何價值。
但用戶卻把它當寶貝,期待有一天能上交易所,變成財富。
很多騙子就利用這種用戶這種貪便宜的心裡,設計出連環套,盜取用戶資料,對用戶造成巨大的損失,這些所謂挖礦都是騙局。
這是拿區塊鏈套到一個熟悉的事物上,從而誘發人的貪婪。
騙局,從來不外乎兩種,要麼利用無知,要麼利用貪婪。
03
了解完這些所謂假挖礦,娘娘給大家介紹一下真挖礦,讓你能夠輕鬆識破騙局。
大部分的假挖礦借用挖礦概念,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比特幣的挖礦。
他們宣揚代幣價值像比特幣一樣,具有稀缺性,數量恆定,先入局占很大便宜,誘導投資者參加。
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的本質是分布式帳本,工作機制是利用分布式的算力,對帳本進行哈希加密,然後用鏈條將帳本連結起來。
礦工做的事情本質上是,運行比特幣區塊鏈這個網絡;而挖礦的本質是利用算力,維護帳本的運營。
而那些所謂的假挖礦,既不是在一條鏈上增發數字貨幣,也不是運行區塊鏈網絡。
不是過是按某種規則,把已經分配出來的數字貨幣,作為積分獎勵分配給相應的人。
告誡大家,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 在薅羊毛之前先把項目調查清楚,不然很容易調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