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0時起,湖北除武漢外解除離鄂通道管控」「4月8日0時起,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3月24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通告,讓人精神一振。
翻開日曆,武漢封城走過整整兩月。很多人隔離在家也已兩個月,出門戴口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武漢即將「解封」的消息,讓很多人看到了摘下口罩,回歸正常生活的曙光。於是問題來了,武漢要「解封」了,啥時我們才可以放心摘口罩呢?
口罩不能一摘了之
近期,蘇浙滬多地一些領導幹部摘口罩開會,傳遞出重要信號:這些地方的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生產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復。
數據顯示,這些地方均是疫情防控的低風險區域,無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已報告的本地確診病例均已基本治癒出院。
比如,截至3月3日24時,江蘇全部縣市區轉為低風險地區;截至3月22日,江蘇超過1個月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本地確診病例全部治癒。
口罩可以摘了嗎?對此,專家表示,各地的疫情不同,不少地方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任務還很重。要因地制宜,摘口罩不能隨意跟風。
因此,口罩不是一摘了之,摘口罩的背後是社會治理效能的考驗,精準管控、技術賦能、機制保障缺一不可。
比如,在公園、體育場等地可以對容量進行計算從而進行「限流」,做好管控,避免出現人員聚集的情況。
上海世紀公園在做好園內消毒、縮短開放時間的同時,將全園遊客最大承載量按歷年同期遊客接待量50%的標準下調。
為避免春季賞花人流扎堆,杭州西湖風景區對花港觀魚、植物園等均實行限流,遊客需通過APP預約,人流超過1萬人即限制入內。
「口罩文明」要進一步提倡
科學戰疫,是這次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原則之一,疫情防控兩個月來,戴口罩預防疾病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何時能摘口罩?3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指出,普通公眾如果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建議不戴口罩。
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等;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運輸工具等,中、低風險地區,建議應隨身備用口罩。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科學戴口罩,對於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戴口罩既能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感染,也能防止傳染給他人,這樣的公共意識、「口罩文明」需要進一步提倡。
當然,除了戴口罩之外,還有許多文明的行為也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進門先洗手,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等,這不僅有利於當前疫情防治成果的穩固,也有利於減少公共衛生等領域的隱患。
小口罩,大文明。公共衛生事件面前,養成良好的文明意識,踐行健康生活方式,不僅是在為抗擊疫情作貢獻,也是在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疫情終將戰勝,工作和生活也終將回歸正軌。我們期待著,生活回歸正常之後,「口罩文明」能夠被好好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