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已經接近一半,國產電影三巨頭就票房而言,已經分出高下。
其中,《我和我的祖國》以明顯的優勢,好不懸念奪得了票房冠軍。
緊隨其後的是《中國機長》,截至發稿,票房已經突破10億,凶得很。
至於《攀登者》,票房僅為《中國機長》的一半。
因為男主角是吳京,憑藉《戰狼2》和《流浪地球》,幾乎家喻戶曉。
這兩部,前者是國內影史票房第一,後者是第三,合計高達百億票房。
所以,早在《攀登者》上映前夕,很多觀眾都對其寄予了厚望。
但事實並不如人意,即便有吳京這位頂級硬漢的主演。
相比較於國慶檔票房榜前兩位,吳京的《攀登者》只能屈居第三嗎?
相信看過《攀登者》的觀眾,印象分不會差,也捨不得打出差評。
同樣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影片也盡力還原了數十年前的登峰之旅。
1960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國家登山隊劍指珠峰,開啟了攀登。
我們是從北峰攀登,與南峰不同的是,這裡氣候多變,缺乏規律。
因為沒有發達的氣象支持,第一次攀登遭遇了很大的損失。
影片之中,除了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位隊員,其餘悉數犧牲。
這便是影片的開頭,也是三位隊員一直以來的心結。
雖然他們登頂成功,但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缺乏證據。
在國際社會,也沒有得到承認,所以他們一直夢想著第二次登峰。
1975年,他們迎來了第二次寶貴的機會,並且率領登山隊全力以赴。
影片大部分的故事情節就發生在這一次登峰。
看完影片的第一感覺是,驚險萬分,也是第一次驚覺,登峰很危險。
特別是那個年代,各方面技術還不是很完備的時候,隨時可能犧牲。
如是愛國主義精神,著實令人佩服。
大到為了國家,小到為了一口氣,方五洲也好,曲松林也罷,不甘心。
毋庸置疑,吳京和張譯兩位電影咖演得非常好,角色把握,入木三分。
吳京也把方五洲這位硬漢,極好的呈現。
很多驚險的鏡頭,想必也只有吳京這位實打實的漢子,才敢做出來。
當然,其他演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章子怡、王景春、胡歌等。
有演技的帶演技,有顏值的帶顏值,有氣場的帶氣場,完全很OK。
因此,早在上映之前,我就敢和朋友拍胸脯,票房第一,妥妥的。
如今打臉,也是十分困惑,回首再看,真的不是《攀登者》不濟嗎?
確切的說,是?《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都不弱。
回顧近幾年的國慶檔,今年的三巨頭整體來說,口碑和票房都是最佳。
和《攀登者》一樣,《中國機長》對國產電影,也有題材的突破之功。
換句話來說,不是《攀登者》不給力,不是吳京不給力,他們都給力。
而是另外兩部國產電影都相當給力,甚至和觀眾的距離相對更近一些。
只是喜歡的吳京的觀眾多少會有些鬱悶——
身為頂級硬漢,吳京這麼給力,《攀登者》不該屈居第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