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這個村發展有一套,用紅色文化基因培育好村風

2019-11-20     群眾雜誌

璜土村是位於無錫江陰市璜土鎮的一個普通村莊,十幾年前,村莊的環境面貌還很差,經濟發展滯後,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文化氛圍薄弱,村莊風氣渙散。

村民對村幹部信任度也比較低,常常消極對待村兩委安排的任務。面對惡劣的村莊環境和消極的村莊風氣,我帶著兩委班子認真分析問題根源,尋找打破農村發展瓶頸的突破口。

我們認識到,村民才是鄉村建設的主力軍,是鄉村治理的主體力量,要實施振興鄉村戰略,必須發揮他們的作用。如果沒有廣大村民的民主參與,鄉村建設中的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公共事業以及環境整治的各項事業都不可能順利推進。

要讓群眾參與進來,贏得他們的信任是關鍵。

2007年,村委制定了《璜土村黨員幹部廉政建設八條鐵律》,並要求全體黨員幹部嚴格執行。通過「一欄三屏」對村務進行公開。「一欄」是指傳統的「三務」公開欄,十幾年前,璜土村在全村設立了4個「三務」公開欄,將璜土村的各項黨務、村務、財務情況進行公示。「三屏」是指觸摸屏、手機屏和電視屏。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先是將公開欄改進為「三務公開直通車」觸摸屏;2014年建成「璜土村在線」三務公開微信公眾平台,把璜土村三務送到了村民的手機屏上;2017年完成了「三務公開戶戶通」平台的建設,通過高清機頂盒將璜土村的三務公開內容推送到每戶村民的電視螢幕上。

經過十幾年堅持不懈的村務公開,村民對黨員幹部的態度由懷疑變成信任,從不看好變成尊重,從阻撓變成了支持。

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大家開始樂意參與到村莊的建設和治理過程中來。

在新農村各項建設中,我們以村民為主力軍,在各種項目開始建設之前,組織村民代表外出學習經驗,大家共同商量制定適合本村的建設方案,再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確定方案。根據「共建共享共管」的要求,由本村工匠組建成立建設隊伍,帶村民一起進行建材集體採購,讓村民把關建材質量,把握採購價格。

一切準備就緒後,就由村民工匠一線現場施工,村委、村民一起監工。這種項目推進模式的創新,不僅為農村建設節省了資金,更重要的是讓村民真正感覺到自己是璜土村的主人,璜土村集體成了村民心中的大家庭

村裡的志願者隊伍也是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逐步成長起來的。2014年,璜土村退休黨員幹部周秀英聯合其他3名退休老幹部組建了「老舅媽」志願者隊伍,她們平日裡走訪各自然村,宣傳環保理念,提升村民綜合素養。她們是調解鄰里糾紛的「知心人」,憑藉多年的村委工作經驗巧化干戈為玉帛,在潛移默化中引領村民見賢思齊、向上向善。

漸漸地,「臉紅脖子粗」的少了,「閒聊搭把手」的多了,村民神清氣爽、村貌風清氣正。如今,老舅媽的隊伍在不斷擴大,職能在逐步拓展,哪裡需要她們,她們就在哪裡發光發熱。銀髮生輝的她們已然成為璜土村志願服務的一張閃亮名片。

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發揮好黨員的作用同樣非常重要。我們按統一標識、統一設計、統一風格共建成5個集多項功能為一體的黨員驛站,黨員在此心連心,黨群在此心貼心。

黨員驛站打造黨員互通的「交流場」,黨員中心戶定期召集黨小組成員在此強思想、學理論,拓展學習渠道;打造村莊建設的「議事廳」,黨員們在此召開小型會議,搜集民意、匯總意見,共同決議村裡大小事務,共同推進村莊建設。

作為凝聚民心的紅色陣地,黨員驛站打造黨員群眾的「健身房」,村民們可隨時在此靜心閱讀、浸潤書香,為身體補鈣、為精神充電。小小黨員驛站作為黨員溝通、服務群眾的基層黨建陣地,正在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摘編自《群眾》2019年第21期,原標題為《發揮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作者:錢俊賢(作者系江陰市璜土村黨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

責任編輯:李佳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N1oim4BMH2_cNUgQQ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