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書包再次丟失,受到批評委屈的哭,中式教育再遇難題

2019-11-09     及時雨宋尚春

一再失蹤的書包,再次露出各自性情

上個月的書包「失蹤案」,經過好幾天才破案,因為大家都覺得書包沒丟,不在家就是在學校,所以表面上是波瀾不驚。

在這個過程中,唯一正確的是孩子。她準確的描述了事件的過程:她背書包回家,然後把包扔在床上,媽媽回來嫌床上亂,一邊批評一邊收拾,然後書包不知所蹤。

反觀家長,不管是接孩子回家的爺爺、還是隨手放「丟」書包的媽媽,包括找東西粗心大意的我,都懷疑孩子,掩蓋找不到書包,曝露出來的,自己的馬虎和記性差,以及對孩子不夠信任的問題。

後來書包還是被孩子找到了,她很高興,證明自己是對的。我很慚愧,因懷疑她而沒有仔細去找。其他人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孩子也只是高興的和大家說「書包找到了」,沒說「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之類的話。

上周五的萬聖節,孩子的書包又丟了,這次她委屈的哇哇哭。這次她受到的委屈大多數人都遭遇過,以至於我們都習以為常,但真的是常理嗎?

孩子放學,開開心心背著書包回家,到小區後遇到好朋友就一起玩,書包放在旁邊的長椅上。爺爺順路還買了些菜就先回家,問她要書包帶回家,結果孩子說書包自己背。後來爺爺再回來,帶孩子去上英語班,忘記帶書包。

爺爺批評孩子,是因為他本來要帶書包回家,孩子不讓,說媽媽交待過了,書包要自己背。

媽媽批評孩子,是因為書包里有蘇菲亞小公主的裙子和其他萬聖節道具,蠻貴的,她就忍不住說:丟了以後就不用過萬聖節了!

孩子哭,除了覺得委屈外,倒不是可惜書包里的萬聖節的道具,而是惦記討到的28顆糖果。

是要中式教育的靈活,還是西式教育的紀律?

事情的伏筆是:媽媽交待書包要自己背,於是孩子就沒給爺爺。

要是按照西式教育來看,孩子是對的:答應了自己背書包,不能讓爺爺背。

按照中式教育來看,孩子不對:沒有聽爺爺的話,而且書包東西多蠻重的,背著去英語班是找罪受,而且好丟了,應該靈活處理。

理性告訴我西式教育好,而且我們也一直學習西方,他們的思維模式更注重規則,重視推演、歸納、證明這些邏輯。實事求是的說,西式教育的思維邏輯的確很鍛鍊人,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會比較遵守事實與紀律,不太容易出「鍵盤俠」,但是也會出希特勒,值得反思。

感性提醒我,我們受再多的西式教育,仍然是中國人。我們的親友、老師(部分),好朋友,尤其是髮小,都是中國人。中國人既感性又靈活,會打破規則,還會有潛規則,讓人歡喜讓人憂。

就本例來說,我自然是支持孩子。我堅守的準則是,不管何種情況下,父母都要站在孩子的一邊。孩子犯錯,不給他找藉口,也不橫加指責。父母也要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才會把心裡話告訴父母。

我抱著孩子告訴她:媽媽要求你自己背書包,你做到了這很棒。但是把書包丟在一邊忘記拿,的確不對,所以會受到爺爺和媽媽的批評。爺爺要求把書包帶回家,不違背你對媽媽的承諾,因為你不回家,書包想回家。

看著孩子似懂非懂的樣子,我也不禁陷入思考:到底是給孩子簡單、明了的指令,還是嘗試讓她去理解、變通,會不會超出了她的年齡,讓她變得油膩圓滑?

在德國懟「港獨」的內地姑娘,中西合璧的好範例

我們到底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我們又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純西式的教育,因為過於在意邏輯、紀律,容易陷入「歷史虛無主義」,香港的問題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目前採取的「中西合璧」式的教育,又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會不會是邯鄲學步?

11月2日晚,在德國科隆街頭,一位來自中國內地的女孩,用中、英、德三種語言霸氣對峙亂港分子。她思維清晰、證據充足、擲地有聲。面對姑娘的質問,亂港分子或以喊口號、唱歌無禮應對,或顧左右而言他。

這位女孩初中以前在深圳,高中之後在德國,是真正的「中西合璧」教育下的優秀代表。她的教育與成長是怎麼樣的呢?

據深圳晚報記者調查,女孩的爺爺奶奶是歸國華僑,以前在國外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回國後,真正感受到了祖國的穩定是每一個公民的依靠。女孩在深圳出生長大,她親身感受到了國家的飛速發展,給人民帶來了怎樣的便利。

據老師講:女孩當年就是一個非常活躍、熱心公益的人,而且非常善於與人溝通,和同學、老師的關係處理得非常好,在班裡的號召力很強,也很有正義感。學習成績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的,雖不拔尖,但各科成績都不錯,其中語文成績尤其突出,演講能力出色。

這就是我們想要培養的孩子,其實也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孩子。不需要在學習特別拔尖,但是告訴她歷史、現實、自愛與尊重他人。

朋友們,這個女孩這麼出色,會是做什麼呢?外交家?MBA,企業高管?統統不是,她是一名美妝博主,在抖音平台有上百萬的粉絲數量!知道答案的你有沒有吃驚,怎麼會是美妝博主?很多家長還是奔著」以後有個好工作「的目標在培養孩子呢!

不得不說,一個人的家庭烙印太深刻了。如果父輩在國外顛沛流離受欺負,孩子就能明白安定團結的重要;一個人吃苦挨餓怕了,就會奔著有個」好飯碗「的目標去培養孩子;一個在忘記歷史,只顧賺錢的環境里成長的人,遇到挫折就會蒙面打砸搶,破壞自己的家園。

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比你我的事業重要一百倍,一萬倍!

我上面表揚深圳女孩,並非要以她為模版去培養我的女兒,我有自己難念的經,孩子自己的路需要她自己走。

再以書包」失蹤「為例,破案很簡單,我去孩子同學家一問就找到了。但是教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家長會不會還是首選批評孩子,搶先一步撇清自己的責任?這樣做孩子有苦難言,她也就學會照做,一方面是推卸責任,另外為躲避責罵就會撒謊。

我家孩子六歲了,目前為止沒有撒謊的案例。但隨著她年齡變大,知識與學業齊進步,所謂「善意的謊言」早晚會出現。出現這種情況,或許是我們太嘮叨,或許是不理解她,或許是她想有自己的小秘密……

中國人家長,就是這樣愛瞎想愛操心,然後容易變成干涉孩子的行動。家長和孩子總是有距離的,各有各的生活軌跡。家長要做的是不斷學習,跟上孩子的成長,不在她「丟了書包」受到委屈的時候不去幫她,反而還去批評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KjBbG4BMH2_cNUgGZK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