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蒙學典籍《龍文鞭影》(二冬)原文與注釋

2019-12-29     語文夢工廠

二 冬

【原文】

漢稱七制,唐羨三宗。

【注釋】

稱:稱讚,稱頌,頌揚。

制:制度,體制,即治國之道。

羨:羨慕。

【經典原意】

漢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包括西漢和東漢)前後共有二十五位皇帝,其中有七位頗有作為,值得稱頌,分別是:西漢漢高祖劉邦、文帝劉恆、武帝劉徹、宣帝劉詢,東漢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章帝劉烜,故被隋陽大儒王通贊為「七制」。

唐代(公元608年—公元907年)共有二十多位皇帝,其中有三位盛世明君,令人敬仰,分別是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唐憲宗李純。唐太宗李世民,平息隋朝戰亂,奠定大唐基礎,在位期間有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剷除韋後等人叛亂,勵精圖治,有開元、天寶盛世;唐憲宗李純革除積弊,削平藩鎮,重振唐朝國威。

【文化常識】

古代漢語中的禮貌稱呼

現代漢語中,人稱代詞「您」是一種禮貌稱呼。古代漢語裡,由於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關係,禮貌稱呼規定十分嚴謹,第一人稱用謙詞,第二人稱和第三人則稱用敬稱。

第一人稱就是說話人的自稱,在古代漢語裡,第一人稱代詞有「吾」、「我」、「余」、「予」等,但說話人對尊輩或平輩常用謙稱。對君自稱為「臣」,上古時代,對尊輩或平輩,也可自稱為「臣」,漢代以後,也自稱「鄙人」;對尊卑或平輩自稱其名;君對臣,春秋戰國時代自稱「寡人」,戰國以後,則自稱「孤」。

第二人稱即是說話人稱呼對話人,在古代漢語裡,有「汝」「爾」等,但在表示尊敬或客氣時,第二人稱常常改用敬稱。臣對君,春秋時代稱「君」,春秋以後稱「王」、「大王」,又稱「陛下」;對一般人表示客氣,稱「子」,也稱「君」,又稱「足下」或「公」;對有爵位的人稱呼他的爵位;對長者,稱「先生」;對朋友,稱其字。

第三人稱是說話人同對話人說起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古代漢語中,有「其」、「之」等,第三人稱的敬稱一般就是那人的身份地位。

【原文】

杲卿斷舌,高祖傷胸。

【注釋】

杲(gǎo搞)卿:顏杲卿(公元692年—公元756年),字昕之,唐朝長安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高祖:即漢高祖劉邦。

【經典原意】

唐玄宗天寶年間(公元712年—公元755年),顏杲卿任職常山太守,安史之亂時被賊人所擒,顏杲卿不但不屈服,還大罵賊人,結果被賊人斷舌,噴血而死。文天祥的《正氣歌》中「為顏常山舌」,指的就是這件事。

楚漢之爭中,漢高祖劉邦悉數項羽十幾項罪過,項羽大怒,用箭射中了劉邦的胸部,劉邦按住腳說:「箭射中了我的腳趾。」強裝鎮定,以穩定軍心。

【原文】

魏公切直,師德寬容。

【注釋】

魏公:韓琦(公元1008年—公元1075年):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將,官至宰相,被封為魏國公。

師德:婁師德(公元630年—公元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武西)人,唐朝大臣、名將,武則天時官至宰相。

【經典原意】

韓琦直言敢諫,「每以明得失、正紀綱、親忠直、遠邪佞為急,前後七十餘疏。」被譽為「切而不迂」。

唐代名相婁師德,以寬厚仁慈著稱,告誡弟弟說:「別人當面唾棄你,你可以讓其自然風乾,而不需擦乾。」即告誡他,做人要學會忍讓,要寬宏大量。師德曾舉薦狄仁傑為宰相,而狄仁傑卻排擠他。後來,武則天當著狄仁傑的面念了婁師德的推薦書,狄仁傑對婁師德的盛德讚嘆不已,慨嘆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久矣。」

【國學故事】

王祥孝母

王祥恭敬侍奉後母朱夫人,家中有一棵李樹,結的果實非常甘甜,後母派他守護,狂風暴雨來襲時,王祥常抱著李樹痛哭。一天夜裡,後母拿刀去殺他,正好碰到王祥起身小便,後母只砍到了被子。王祥回來後,知道後母為這件事十分懊惱,就跪到後母面前請求殺死自己。後母從驚訝中幡然醒悟,從此,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疼愛王祥。

【原文】

禰衡一鶚,路斯九龍。

【注釋】

禰(mí迷)衡(公元173—公元198年):字正平,淄川(今山東淄博淄川)人,東漢末年名士,文學家。

鶚:猛禽,俗稱魚鷹。

【經典原意】

禰衡自幼才華橫溢,善於雄辯,性情高傲而不群。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時說:「數百隻兇猛的鳥,不如一隻鄂。將禰衡納入朝野,將來必定大有作為。」

相傳唐代張路斯有九個兒子,一天張路斯從焦氏台釣魚回來全身盡濕。夫人問其原因,張路斯答道:「我本是一條龍,鄭祥遠也是,今天,我和他爭奪釣台寶殿,明天將展開激戰,讓九個兒子助我一臂之力。我明天將率絳綃兵,鄭祥遠會帶領青綃兵。」第二天,張路斯率眾兵與鄭祥遠交戰,張路斯獲勝,九個兒子紛紛化龍而去。

【文化常識】

「四靈」崇拜

四靈,指麟、鳳、龜、龍四種動物,古人認為這些動物都是神靈之物,因此稱為「四靈」。這四種動物,除了龜以外,其餘的都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物,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這些動物的形狀都十分神奇:鳳,由雞頭、蛇頸、燕頷和魚尾組成;龍,則「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如鶴,掌似虎」;麒麟像鹿,獨角,全身生鱗甲,足如馬蹄,尾似牛。

古人對「四靈」的神性都有相當的認識,認為「麟體倍厚,鳳知治亂,龜兆吉凶,龍能變化」,隨著社會地不斷前進,民間對「四靈」的崇拜,已逐漸形成多姿多彩的民俗,同時,還浸透到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

【原文】

純仁助麥,丁固夢松。

【注釋】

純仁:范仲淹次子范純仁(公元1027年—公元1101年),字堯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大臣。

丁固:字子賤,三國時期吳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經典原意】

范仲淹升任開封府知府時,曾讓范純仁押五百斛麥子送還姑蘇城(今江蘇蘇州)。送到丹陽時,巧遇石曼卿,了解到石曼卿家中有三人去世卻無力操辦喪事,范純仁便把麥子全部給了石曼卿。

丁固年少時,曾夢到自己腹部長了一棵松樹,占卜的人說:「松字的筆畫結構是十八公,十八年以後,你定能成為公卿。」後來果然應驗了這一說法。

【原文】

韓琦芍藥,李固芙蓉。

【經典原意】

江都芍藥一共有三十二種,其中,紅瓣黃腰的「金帶圍」最為難得,北宋韓琦擔任江都太守時,偶然得到四枝「金帶圍」,便邀請王珪、王安石、陳昇之等人一同賞花,四人各得一枝,謂之「花瑞」。後來四人都當了宰相。

《酉陽雜俎》中記載,一天,唐代李固遇到一位老婦人,老婦人說:「明年芙蓉鏡下,你定能高中狀元。」第二年,李固果然高中,卷題中有「人鏡芙蓉」之句。

【原文】

樂羊七載,方朔三冬。

【注釋】

樂羊:東漢樂羊子。

方朔:西漢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字曼倩,平原羌次(今

山東陵縣神頭鎮)人,西漢辭賦家。

【經典原意】

樂羊子外出拜師求學,因想家一年而返,妻子剪斷織機上的布,懇切地說:「你外出拜師求學,現在半途而廢,和織機上的斷布有什麼區別?」樂羊子聽後深受感動,立即返回,繼續學業,七年都沒有回家。

漢武帝即位後,徵召各地名士,東方朔曾上書漢武帝自薦:「我少年時就失去父母,依靠兄嫂撫養長大。十三歲才開始讀書,但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書已經夠用。十五歲學習劍術,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接觸《孫武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了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十分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經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東方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文化常識】

太陽年

古人常觀察到的天象是太陽的出沒和月亮的盈虧,因此,古人以晝夜交替周期為一「日」,以月相盈虧變化周期為一「月」(即現代的朔望月)。「年」的概念,最初是由莊家成熟的周期形成的,《說文解字》中說:「年,熟谷也。」如果說禾穀成熟的周期意味著寒來暑往的周期,那就是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現代稱為「太陽年」。

【原文】

郊祁並第,譚尚相攻。

【注釋】

郊祁:北宋宋郊(公元996年—公元1066年)與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兩兄弟。

譚尚:東漢袁譚與袁尚,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經典原意】

宋郊與宋祁兩兄弟,同時考中進士。

漢末,袁譚與袁尚兩兄弟,在父親袁紹死後,為爭奪冀州而互相攻伐,曹操乘釁舉兵,將譚、尚一併殲滅。

【原文】

陶違霧豹,韓比雲龍。

【注釋】

陶:陶答子,周朝大夫。

違:違背,違反。

霧豹:比喻退隱避害的人。

韓:唐代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陽(今河南焦作孟州)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

【經典原意】

陶答子治理陶三年,政績平平,聲譽不高,但家產日益豐厚。他的妻子勸告他說:「能力不足但位居高官,是所謂的嬰害;沒有功勞,家族卻日漸昌盛,是所謂的積殃。現在夫君貪圖高官厚祿。你聽沒聽說過南山的玄豹,因為濃霧,七天都潛伏在山上,從不下山捕食,這是為什麼?是因為人們想用玄豹的皮毛做成衣物,玄豹潛藏起來以防被殺。豬只是一味地知道吃,從不擇食,最後因為過肥而死。現在夫君違背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處在當下的這種境地,怎麼會沒有後患呢?」陶答子沒有聽從妻子的勸說,後來果然被殺害。

韓愈和孟郊(字東野)結為忘年交,韓愈在《醉留東野詩》中寫道:「吾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

【原文】

洗兒妃子,校士昭容。

【注釋】

妃子:唐玄宗寵姬楊貴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小字玉環,道號太真,陝西華陰人,擅長舞蹈和音律,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校(jiào叫):考評、比較士人的高低優劣。

昭容:上官婉兒(公元664年—公元710年),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縣)人,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公元705年—公元710年)昭容,被稱為「巾幗首相」。

【經典原意】

楊貴妃收安祿山為養子,讓宮女用錦繡裹住安祿山在宮中行洗兒禮,唐玄宗欣然親往觀看,並賜給貴妃洗兒錢。

上官婉兒為唐中宗時宮中女官昭容,在宴會上常代皇帝、皇后、長寧、安樂公主賦詩作文,又品評裁定大臣所作詩賦文章。

【國學故事】

幽王烽火

《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周幽王寵愛褒姒,後竟廢掉申後及太子,立褒姒為後。但褒姒不常笑,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命人點燃烽火,不時,各諸侯率兵趕到京城,到後才發現沒有任何軍情,褒姒看到這一切,大笑不止,周幽王看到褒姒的笑容,自然喜笑顏開。

後來申後聯合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幽王再次點燃烽火,徵召諸侯大軍,兵未至,幽王被殺於驪山之下,褒姒也被犬戎俘虜。

【原文】

彩鸞書韻,琴操參宗。

【經典原意】

唐代吳猛之女吳彩鸞,嫁於文簫,但文簫家境貧寒,生活不能自給,彩鸞便每天寫一部韻書,售以度日。這樣過了十年後,吳彩鸞和文簫各自騎乘一虎升天。

宋代蘇軾在杭州時,常攜樂妓琴操同游西湖。一天蘇軾戲稱:「我作長老,爾試參禪。」樂妓問:「何謂湖中景?」蘇軾回答:「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何謂景中人?」蘇軾答:「裙拖六幅瀟湘水,髻挽巫山一段雲。」「何謂人中意?」蘇軾道:「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如此究竟如何?」蘇軾道:「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大悟,隨即削髮為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CTGVG8BMH2_cNUgOyK9.html





名家構思拾趣

2020-01-31










楹聯趣話8則

2020-01-19



勵志語錄100句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