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要上班,孕期檢查一拖再拖,幾個重要的產檢項目別錯過!

2020-07-22     哈囉寶貝

原標題:懷孕後要上班,孕期檢查一拖再拖,幾個重要的產檢項目別錯過!

懷孕以後,很多在職媽媽都不會馬上辭職養胎,有的可能還會隱瞞一段時間。由於工作繁忙,有時候本該孕檢了卻一拖再拖。

我們都知道懷孕以後應該按時產檢。並不是說一定要發現點什麼異常,產檢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胎兒各階段的發育狀況,有不足的及時補充調理。但有的寶媽說,「我產後基本上都沒怎麼產檢,寶寶不照樣健健康康的?」

強調產檢的重要性,並不是說不產檢就一定會如何!但建議是,即使孕媽工作繁忙或由於其他因素,這幾個重要的產檢項目還是不能錯過!

No.1 孕早期重要檢查項目

孕早期的產檢項目較多,主要包括建檔,身高體重,血壓,確定孕周並推算出預產期,血常規、尿常規,ABO血型,Rh血型,空腹血糖,肝功能,腎功能,B型肝炎病原表面抗原,梅毒螺旋體,HIV檢查,心電圖,甲狀腺功能等,有的寶媽看到這麼多項目可能頭都大了,其實很多項目都是合在一起的,並不用多長時間。

孕早期檢查項目的重點首先是觀察孕媽自身的身體狀況,有無傳染性疾病,有無基因缺陷以及影響正常妊娠的問題等。另外,檢測到懷孕以後,還需要通過B超檢查受精卵是否著床在宮腔以外,排除宮外孕等意外情況的可能。

B超+孕酮+血hcg檢查

懷孕後沒有出現出現流產的徵兆,也沒有肚子痛等不適,一般建議孕50天左右做第一次B超檢查,因為這時候已經能看到胎心和胎芽了。

孕酮的主要作用是與雌激素配合,參與維持正常月經周期的功能活動;懷孕以後,孕酮主要由胎盤產生,其水平隨這孕周數而增加。孕酮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保持受精卵在宮內著床並維持妊娠順利進行。

孕酮檢查的目的在於儘早排除脂質性卵巢瘤、黃體囊腫、葡萄胎及絨毛膜上皮細胞癌等,一般來說,確定懷孕以後就可以去檢查孕酮水平,曾有過流產、先兆流產、宮外孕、胚胎髮育不良等情況的孕婦再次懷孕應注意這方面的檢查。

NT檢查:

一般來說,NT檢查的最佳時間是孕11周-14周,超過14周胎兒頸後透明帶已被逐漸吸收,會影響檢測的準確度。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NT檢查的結果只是初篩,並不代表胎兒就一定有異常,孕媽們不要背負太多壓力。進行NT檢查前可以多走動,讓寶寶興奮起來,這樣更有利於檢查。

No.2 第二次產檢(13-16周)

孕13-16周,孕媽們就要準備第二次產檢了。結合第一次產檢的結果評估胎兒的發育狀況,若寶寶疑似有異常情況應進一步篩查。比如大家最關心的唐氏篩查,家族有唐氏兒或高齡孕婦,孕11~14周最好是做一下篩查,一定程度上能夠規避胎兒先天性愚型的風險。

隨著孕周的增加,根據寶媽的實際情況,可能需要增加一些產檢項目。

孕22-26周時,孕媽們除了常規產檢項目之外,最好能進行四維彩超的檢查。

現在四維彩超也不麻煩,價格也在大家的接受範圍之內,提前做好預約,跟寶寶來個親密約會吧!而且,四維彩超對胎兒體表缺陷,如唇裂、齶裂、骨骼發育異常、心血管缺陷等能早期診斷。

No.3 產前檢查

這是整個孕期的最後一次產檢,即將分娩了,醫生會對媽媽和胎兒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檢查,除了基本的產檢項目如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等之外,這次檢查主要是觀察寶寶的發育情況、胎心、胎動、胎位等,並結合寶媽的身體狀況和個人需求初步確定分娩方式。

結語:

其實,產檢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麻煩。孕媽們如果還在上班的,最好提前安排好幾個重要的產檢時間,放鬆心態,相信你每個產檢項目都能一次通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B5OdXMBnkjnB-0znV_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