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持「身份證」上市

2020-04-03     農村大眾

「附上這樣一張『身份證』,大夥買起來放心,吃起來更安心。上面有我的名字和聯繫方式,出了問題我負責。」4月1日,萊西市經濟開發區小院村草莓園區一座大棚內,種植戶王玉花一邊在農產品銷售微信群里曬出自家剛剛採摘的新鮮草莓,一邊曬出了一張「食用農產品合格證」。

王玉花介紹,合格證上除了註明產地、生產者簽名、開具日期等詳實的農產品「身份」信息外,還附有草莓園區負責人的姓名和聯繫電話,可以說這張小小的合格證既是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也是草莓種植戶的「承諾書」。

王玉花大棚里草莓的身份證,在萊西市並不是獨有的。在今年2月,萊西市就在全市範圍內推廣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將蔬菜、水果、畜禽(活畜活禽)、禽蛋、養殖水產品等五類食用農產品納入試行範圍,由生產者以自我承諾方式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以這種新穎的方式督促農業種養殖生產者落實主體責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探索構建以合格證管理為核心的農產品安全監管、質量追溯新模式。

「所有客商購買我們的產品,都會給他們出示合格證,我們借著這次農產品合格證的使用,嚴格抓安全生產,確保從我們園區出去的農產品不出安全問題,大家遇到產品質量問題可直接反映。」萊西小院村草莓園區負責人張志強說。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由生產者自行開具,自我承諾。合格證一式兩聯,一聯出具給交易對象,一聯留存一年備查。對納入質量監管平台的經營主體,我們提倡使用電子合格證,電子出證就需要有電子存儲備查。」萊西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主任王慶東說,「有包裝的食用農產品以包裝為單元開具,張貼、懸掛或印刷在包裝材料表面,散裝食用的農產品以運輸車輛或收購批次為單元,實行一車一證、一批一證或根據實際需要開具,隨附同車或同批次使用。」

據了解,為了確保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真實有效,萊西市將開具合格證納入農業生產單位日常巡查檢查內容,同時加強對種植戶的技術指導和對即將上市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頻次,幫助種植戶樹立質量安全意識。對於發現的承諾合格而抽檢不合格的農產品,依法嚴肅查處,同時幫助生產者查找原因及問題整改,更加切實有效地保障上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對合格證的使用進行全面培訓和督導檢查,對未實行合格證制度的主體和產品,一律不准予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會、不准參評各類品牌和獎項、不給予項目支持、不推薦為標準化基地、養殖場等示範主體,還不准予申報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等。」王慶東說。

據悉,為推廣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萊西市農業農村部門已建立全市種植業生產主體名錄。截至目前,該名錄已登記有173家生產企業的基本信息,開具食用農產品電子合格證近15632張,印製紙質合格證15萬張。

農村大眾記者 張婷 通訊員 周鈺翔 潘岳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2PLP3EBnkjnB-0zjK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