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用礦泉水煮咖啡會更好喝嗎?

2020-02-11     咖評

在一杯咖啡中,水的比重占到90%以上,水對咖啡口感的影響可想而知,那麼不同的水質對咖啡口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以屈某某牌蒸餾水以及某有點甜山泉為例:

TDS測試:

蒸餾水:

某有點甜山泉:

有點甜可溶性物質數據:

沖煮數據:

試驗咖啡豆:日曬90+燭芒

沖煮制方式:手沖

研磨度:4W(BG)

聰明杯, 18克粉,水溫90度,水粉比接近1:16

45克水悶蒸,悶蒸時間為20s,

後注水到288ml,總時間3分鐘。

蒸餾水沖煮咖啡風味描述:

入口有明顯的柑橘酸,柑橘甜,口感乾淨,醇度一般,沒有明顯日曬的豆的特點,更像水洗豆。

甜度:

酸度:

苦味:

醇厚度:

山泉水沖煮咖啡風味描述:

酸感相對較弱,入口蔗糖甜,蜂蜜甜感,口感渾厚附帶重量感,口感乾淨餘韻悠長,整體感受舒服令人愉悅。

甜度:

酸度:

苦味:

醇厚度:

對比結論:

山泉水衝出來的咖啡酸質比蒸餾水低,但甜感高了很多,body表現也近乎完美,包括餘韻。

蒸餾水衝出來的咖啡沒有我想像中的萃取不足,仿佛萃取了咖啡的前中段,它表現酸感很強,甜度中上,乾淨明亮也別有一番風味,而山泉水衝出來咖啡的酸質相對弱的原因,是由於它甜度優異蓋過了它有的酸,但山泉水衝出來咖啡渾厚有重量感,甜度高,更表明了山泉水的萃取率高於蒸餾水,這也證明在TDS相對低與具備粘性溶解物質更有利於萃取咖啡的結論。

做咖啡的水應該怎麼選好?

做咖啡的水有兩種選擇,處理水和外購瓶裝水。

所謂的處理水,就是經過軟水器、凈水器或者純水機處理過的自來水,這種水可以用於製作咖啡,味道要遠遠好於直接用自來水。另外一類就是使用外購的純凈水來製作咖啡。

水質的軟硬度

軟水(soft water)指的是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而硬水相反。經軟化處理的硬水指鈣鹽和鎂鹽含量降為 1.0~50 毫克/升後得到的軟化水。雖然通過煮沸就可以暫時將硬水相對變軟,但在咖啡出品中,基本上不會用到煮沸的水來萃取咖啡。

水中各種物質對咖啡口感的影響:

我們通常把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用「硬度」這個指標來表示。硬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有10毫克氧化鈣。低於8度的水稱為軟水,高於17度的稱為硬水,介於8~17度之間的稱為中度硬水。雨、雪水都是軟水,泉水、深井水、海水、江、河、湖水都是屬於硬水。

一杯咖啡中有99%都是水,水對咖啡口感的影響可想而知,而水質對咖啡的影響分成主要三大類:

1,水的酸鹼度(PH值)

2,水中可溶解物質(TDS)

3,水的軟硬度(水中鈣鎂離子含量)

當然,也有些鈣、鎂離子含量很高的水卻不見有水垢生成,這是因為這些鈣、鎂離子以氯化鹽形式存在,它們是可溶的,所以在加熱時並不能沉澱出來。由此可知,水壺內壁上沒有水垢並不能說明水中不含有鈣、鎂化合物,也不代表其水質屬於軟水。

選擇正確的水可以讓咖啡完全的釋放出其獨特的風味,水中的每一種化學物質都有可能與咖啡豆發生化合反應,從而影響其口感和風味,了解一些水中常見的化學物質對咖啡口感可能造成的影響,有利於我們選擇正確的水。

鎂:過量的鎂會使咖啡的湯色看上去變淡。

鉛:過量的鉛會讓咖啡變得更酸,同時產生澀味,甚至造成鉛中毒。

錳:錳會增加咖啡的苦味。

鉻:鉻會使咖啡變澀。

鎳:鎳會使咖啡變得酸酸的,並且有金屬的味道,水中的鎳一般是從萃取或者承裝咖啡的容器上溶入水中的。

銀:產生金屬味,水中一般不會有銀,也是器皿上溶入到水裡的。

鋅:會產生很奇怪的苦味,水中一般不會有鋅,不過中國還有很多地方的自來水管是鋅制的。

水質的好壞至關重要,我們為了喝到一杯好咖啡,更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使用凈化過的水來萃取咖啡,如果是購買瓶裝水,則最好不要買瓶裝礦泉水製作咖啡,純凈水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總的來說,

軟水飲用起來口感較為柔和,因此沖煮出來的咖啡也較為圓潤柔軟,但甜度卻往往沒有硬水沖煮出來的高,當水中擁有適量的鈣離子時,會提升一定的咖啡甜感,但鈣離子含量如果過高,則口感會不夠柔和,觸感相對來講不佳。不僅僅在觸感與甜度上的差異性,軟水相對於硬水來講會使咖啡的風味不夠清晰,因為在萃取咖啡時,如果有一定量的鈣離子和碳化物時,風味可以在這些礦物質巧妙的平衡下,在適當的咖啡粉量、刻度和溫度下產生。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rl-MnAB3uTiws8KA8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