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媽每天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總是想迅速地安排好芽芽的衣食起居,可是每次都能如願,起個床一個小時,穿衣服半個小時,吃個飯更是出奇地磨蹭。為什麼就不能利索的做完事情再好好玩耍,好好看電視呢,為此芽芽媽不知道氣了芽芽多少回。
而且在後台回復大家留言的時候,發現不僅僅是芽芽,其他寶貝也有這種情況,居然對於寶寶的磨嘰、磨蹭都是一直的嫌棄和不理解。
磨蹭無處不在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們對於如此的情景並不陌生。
起床:每次上幼兒園,準時叫醒,可是寶寶就是跟沒事人一樣,磨磨唧唧,慢慢悠悠睜眼睛、慢慢悠悠起床、慢慢悠悠穿衣服、洗臉刷牙更是猶如《瘋狂動物城》的「閃電」一樣,再時不時楞個神,真的是讓芽芽媽憋出了內傷。
吃飯:好不容易坐在餐桌,拿著小勺子,一會問問這個是啥飯,一會問問這個是啥菜,還要慢條斯理地問你為什麼要吃這個,為什麼不做那個?芽芽媽每次都是干著急,只好拿過來一頓強行喂飯。
寫作業:盯著寶寶寫作業,幾乎是每個家長面臨的挑戰。幾個小時之內,可以原地爆炸好幾個來回。一寫作業就各種磨蹭,喝水、吃東西、肚子疼。
為什麼孩子喜歡磨嘰
孩子為什麼總是喜歡磨嘰,做什麼事情都習慣性地磨蹭,那是因為在孩子的腦海里,並沒有什麼時間概念,也不知道什麼事情要在什麼時候完成,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先給他們建立時間的概念,讓他們知道規定時間內需要做什麼事情。要不然,他們被催促的時候只會暗自琢磨:為什么爸爸媽媽這麼著急,為什麼要催我?
2歲以前的寶寶:他們對時間沒有什麼概念,只是生活在現在,不會有計劃去想以後,或者做完這件事情要做什麼、
2歲~3歲的寶寶:開始初步對時間有了概念,可以分清楚現在要做什麼,做完這件事情要做什麼。能分清楚現在、過去和以後。
4~5歲的寶寶:可以簡單描述今天做了什麼,昨天做了什麼,明天要做什麼。
6~7歲的寶寶:不能準確地掌握時間的長短,沒辦法掌握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而且還是很磨蹭。
如果你的寶寶也在時間上讓你抓狂,請不要催促,他們需要好幾年才能慢慢樹立時間觀念,才能像成年人一樣,建立自己做事的方式。
我們催促孩子到底是為什麼
我們每次都在催促孩子做這做那的時候,是否可以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催促他們,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比如我們催著孩子吃飯,是不是因為我們著急收拾完看手機、刷抖音、還是玩遊戲;我們催促孩子儘快完成作業,是不是也想做完好好輕鬆地做自己的事情;我們催促他們起床,是因為耽誤了自己上班的時間。
但是,爸爸媽媽有沒有考慮到,我們在催促孩子的時候, 其實就是在用自己做事的節奏、做事的方式來要求孩子和自己保持一致。他們正在探索自己的世界、探索自己的環境、形成自己的做事方式,如果粗暴打斷他們的學習規律,破壞了他們做事情的節奏,就很難在樹立屬於他們的時間觀念。
催促的危害
不會磨蹭的孩子,往往心理有嚴重的情感障礙,他們很容易對父母的要求,言聽計從,沒有思考,沒有自己的想法。
01
過分依賴
爸爸媽媽對孩子不停地催促,指手畫腳,不停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過分的緊張,把自己做事情的專注力都轉移到對付父母過度的催促,根本沒有心思、沒有心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會導致他們的做事節奏越來越慢,到最後只會覺得反正自己也做不好,不如交給父母做好了,形成了一種依賴型的人格。
02
極度叛逆
還有一類孩子,他們生活在父母無盡的嘮叨和指責當中,久而久之,一遇到指責就會極度反感,等他們長大了,就會對父母的嘮叨和指責形成強烈的抗擊,甚至拒絕和父母溝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麗卡·雷斯切爾在《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提出:不會磨蹭的孩子,或許才是真的有問題。磨蹭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跨越的階段,他們要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感受時間、感受做事情的規律。正是因為他們對於時間緩慢的感受,才可以專心致志地去思考、去學習、去探索。
如何樹立時間概念
首先,與孩子一起 制定每天的計劃,按照計劃去做事情,培養他們按時,有條理地做事情,同時不要過分去介入、催促,而是鼓勵,讓他們更有動力去完成某件事情;
其次, 給他們設置一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比如確定一個時間節點,如果無法完成就不能繼續了,讓他們感受到不能完成任務的結果;
第三,也可以給孩子買一個 計時器、或者精美的沙漏,告訴他們時間的重要性,讓他們體會特定的時間可以做哪些事情,也可以讓他們做不同事情的時候用不同的沙漏。
參考文獻
【1】鍾思嘉,王宏,李飛,雨露,《兒童時間管理訓練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2】高取志津香,《忍住!別插手!讓孩子從三歲開始學習獨立的自我管理課》,九州出版社,2018
【3】甘開全,《兒童時間管理全書》,古吳軒出版社,2018
【4】李飛,鍾思嘉,《兒童時間管理親子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