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進校園:聽障孩子見」圾「行事

2019-11-22     中吳網

藍天真是藍的嗎?人們隨手扔掉的垃圾去哪裡了?現在的地球與50年前有什麼不同?前不久,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城市管理局印發的《常州市學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常州市中吳實驗學校率先啟動了校園垃圾分類工程。

今天(11.22)下午,中吳實驗學校邀請國家環保部第一批國家環境監測「三五」人才、常州大學、江蘇理工學院研究生導師薛銀剛博士和江蘇賽福沃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垃圾分類宣講師王老師給全體師生上了垃圾分類的第一課。

一上課,薛銀剛問了大家一個問題: 「你心裡的地球是什麼顏色的?」同學們的腦海里立刻浮現出地球上美麗的景象,「藍色, 因為天空是藍的!」「綠色,草地是綠的!」.... 「同學們,現在的地球是什麼顏色的?你們確定是藍的嗎?」手語老師的翻譯,加上薛銀剛展示的圖片,孩子們瞪大了雙眼、張著大嘴、緊鎖眉頭,呆呆地看著一張張滿目蒼夷。地球怎麼變成了一個垃圾場?這些垃圾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呢?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城市中的人們每天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垃圾不僅侵占大量土地,而且會污染大氣和水資源,如果處理不當,將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城市的面貌、地球的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分類收集,將能通過衛生填埋,焚燒發電、堆肥返還等方式進行綜合利用,不僅保護環境,還能變廢為寶,讓地球獲得新生。薛銀剛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互動提問的形式,把生硬的垃圾分類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我們學校的聽障孩子和其他普通的孩子一樣,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他們可能聽不到,但他們的眼睛更敏銳、行動更敏捷。」提到自己的學生,中吳實驗學校校長陸軼力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我們希望用豐富的教育活動把保護環境的理念和垃圾分類的行動在同學們中『入腦、入心、入行』。通過改變他們的理念、形成良好的習慣並持之以恆的做下去,把垃圾分類的習慣帶回家,然後逐步滲透到家庭、輻射到社會,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引領整個社會』的效果。也由此盡一份作為教育人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目前,分類垃圾桶已經悄悄進入常州600多個小區。垃圾分類時代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gG8o24BMH2_cNUgWI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