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選萃」趙光華 | 我的又一位文學老師——拜訪老作家趙應徵記

2019-11-05   作家鬼譚

文學

作家新幹線

主編寄語

且讀書,你就是活了兩世;

且寫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簡介

趙光華,山西永濟人,71年出生。網名:牧笛、黃河號子。生長在黃河岸邊,因此聽慣了船工的號子,自幼受父親薰陶,喜歡文學,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微電影劇本等多篇。在文壇終無建樹,卻還是痴心未改,希望餘生能像風一樣自由,努力追尋文學夢……

文學天地

我的又一位文學老師

——拜訪老作家趙應徵記

趙光華

一天,我去拜訪永濟籍著名作家、父親的老朋友馮浩先生,馮先生給我講了當今山西文學創作,特別是小說創作的概況。談了他最近發表在《黃河》和《山西文學》上的兩部小說。他給我建議,你們初學寫作者可以去拜訪一下趙應徵,他擁有文學刊物的數量和閱讀量在永濟絕對是第一。

我久聞趙應徵大名,只是沒有見過本人,過去在刊物報紙上經常看到他的作品,他也在永濟作家微信群里,我馬上聯繫他,忐忑地說出去拜訪他的想法,他立刻回應說隨時歡迎。我說就明天吧,正好是周六大家都不上班。我有點迫不及待想見到趙老師。

約好中午十點鐘在他的辦公室見,他九點多就發來信息說,已經在機關大院裡等我們了,我約了同樣喜歡寫小說的文友趙紅耀同去,在他的辦公室「三趙」見面了,是「兩個小趙」和「一個老趙」。

趙老師身材魁梧,穿著隨意,說話聲音洪亮。他說和我父親也是文學上的朋友,過去經常在一起討論作品,我趕忙改口稱他為「前輩」。趙老師侃侃而談,我們聽得入迷。

趙老師今年59歲了,一開始在村裡當「民辦教員」,由於喜歡寫作被臨時調到鄉政府寫材料,後輾轉幾個單位,最後轉正落腳在永濟市國家稅務局。他說明年就要退休了,過去在單位一直給人家寫材料,寫了幾十年了,始終在為別人做嫁衣。現在終於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了,他一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並且奢書如命。

關於閱讀,趙老師建議我們初學者,應該先從讀名著開始,文學寫作是需要積累和沉澱的,應該先從名著中汲取營養,包括外國名著,名著中一些經典寫法現在還在用。你們要投稿,要得到編輯的認可,就得從讀名著開始,因為編輯們也是從名著開始的。其次,現在的文學刊物編輯是些什麼人呢?都是高等學府中文系的高材生,你們寫出的作品必須符合他們的口味,讓你們讀名著是學習名著的寫法,但是語言必須清新,先過了編輯這一關,才能送審上去,才能送到主編那裡,才能刊發出來讓更多的讀者看到。

趙老師說,小說情感鋪墊很重要,只有情感鋪墊敘述到位了,才能自然而然地將作品推向高潮,比如有個作家寫了一個工人跳樓討薪事件,情感鋪墊敘述就非常到位,就寫得很好。小說的寫作手法和語言魅力要強,比如陳倉的《地下三尺》,看小說看開頭就知道結尾那一定不是好小說。山西文學小說創作方面的困境,就是在繼承和發揚山藥蛋派創作風格上走不出來。近幾年山西小說寫作方面,可以說,沒有出現全國認同的大「家」,也沒有全國叫響的好作品。你們初學寫小說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要落入俗套,走彎路。你們看看劉慶邦、曉蘇、朱山坡、尹學雲、阿微木依蘿等作家的小說,山西作家呂新的小說也可以讀讀。寫小說要先學會模仿,比個例子,現在文藝表演多如牛毛的模仿秀,他們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藉助名人效應進行的二次創作,所以他們很快成功了。這些話拉不到桌面子上說,但是這在文學藝術界是活生生的現實。

一、小說構思一定要巧妙,讓人忍不住往下讀,讀完很意外,怎麼這樣的結局?但是細想又是情理之中的,令人不僅拍案叫絕。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有一部小說《豬嗷嗷叫》,作者叫李司平,這部小說一舉拿下了《人民文學》全國高校徵文小說類一等獎,全國僅此一個。這部小說,寫扶貧工作中的事情,諷刺了弄虛作假、欺騙領導等新形式主義。還有山西作家楊遙的小說建議你們去讀。寫小說語言要通俗易懂,小說小說就要「小小地說」,不要說太大的話,要通過小故事反應大能量、大問題。

二、談到散文,趙老師說想寫什麼,先要研究什麼,要「對口」研究。寫散文多看看《意林》、《讀者》之類的書籍,散文要告訴人們什麼?啟迪什麼?散文是要啟迪人生的。散文要講靈感的突發。這和年齡有關係,經歷的事情多,就有寫頭,自己的故事都寫不完,你們可以看看李雲雷的散文式小說,在這方面做得都挺好。

三、對於創作的態度,趙老師說文學不是快餐,要細細地做,口味才好。創作就像生孩子,有了10月懷胎的辛苦,才能生出孩子,才能被大家認可。但是也可能難產,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他強調,文學創作方向的選擇很重要,你們要從哪裡入手?向哪裡發展,自己必須清楚,再次就是堅持。你們應該多看看創作談,我推薦你們看《星火》雜誌編輯和作者的回信,小說作者21封,散文作者22封,這就是很好的教材,希望你們從中得到啟示,很快地提高你們的寫作水平。

趙老師記憶力真令我們佩服,他能說出過去好多小說的故事概況和寫作亮點。他自費訂閱了40多種文學期刊,他對寫作的一些獨到見解源自他非常大的閱讀量。我問趙老師近年發表過什麼大部頭的作品沒有?他說,他把青年時期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公文寫作上了。為了生存,為了老了有一碗飯吃,也是迫不得已啊,人生誰沒有遺憾呢?

趙老師說,我現在把文學當養生,把看書當消遣。我每天在看書中得到滿足和心情愉悅,我一天不看書就心慌。如果能給你們初學寫作帶來一點點幫助和指導我會非常欣慰的。趙老師把「文學和養生」聯繫起來的觀點我第一次聽說,這可能是他對文學的一種深愛和崇敬吧。

臨走時,他給我拿了最新一期的《小說選刊》、《收穫》和《小說月報》2014年合訂本,我們提出請趙老師吃頓便飯,他連忙擺手,說不必客套,有時間多談談文學比吃飯要強。

作協群里,經常也有人也稱我為「老師」,每次我總是誠惶誠恐,雖然大家只是出於禮貌才這樣這樣叫,但我感覺無法承受這個神聖的稱呼。能被人尊稱「老師」的人一定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在某方面造詣高,並且無私傳授技藝給你的人。在文學寫作方面,父親是我的啟蒙老師,還有老一輩作家前輩馮浩、高菊蕊、傅晉紅、衛國強等。

今天拜訪作家趙應徵,我也心悅誠服、恭恭敬敬地稱他為我的又一位文學老師。

(責任編輯 楊志強)

推廣團隊

平台顧問

李清水 運城市文聯黨組書記

李雲峰:運城市作協主席《河東文學》主編

本刊主編:譚文峰

平台策劃:高亞東

小說編審:張 輝

微信號:zhanghui750525

散文編審:楊志強

微信號:yzq13734283479

詩歌編審:姚 哲

微信號:8913480

圖文編輯:閆 紅

微信號:yanhong6033

小說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詩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