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觀看量超千萬、講解員成網紅 博物館直播為啥這麼火
「歡迎大家給我留言,告訴我你們想聽什麼。」3月14日晚,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在淘寶直播平台完成第五場直播,觀看量30多萬,點贊數超過340萬。自2月23日首開直播以來,白雪松因幽默生動的講解方式在網上走紅,被網友稱為「文博界李佳琦」「西安竇文濤」。
從2020年2月開始,抖音、淘寶、騰訊、快手等大型網際網路平台相繼舉辦「雲遊博物館」直播活動,全國幾十家博物館參與,網友反響熱烈,單日觀看量超過千萬。作為閉館期間博物館提供文化服務的一種新方式,直播備受觀眾歡迎和社會關注,已成為文博行業數字化發展的新趨勢。
白雪松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 白雪松供圖
講過的文物像活了一樣
「第一次在網上直播,一開始有點緊張,準備了不少資料。不過真正直播的時候比較放鬆,就敞開了聊。沒想到我的直播會這麼火。」白雪松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不進展館,沒有文物,在自家客廳,用一部手機和一台呈現文物圖片的平板電腦,以脫口秀的方式侃侃而談兩小時,就吸引了幾十萬人在線觀看——白雪松的走紅,讓人有些意外。
在此之前,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知名度並不算高。白雪松直播火了之後,很多網友對這家「深藏不露」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產生了興趣,紛紛留言說等恢復開館就要去參觀。其淘寶官方店鋪粉絲數增長至2.5萬,相關拓片、字帖等商品銷量也大幅提升。
「碑林就是這麼任性,讓大夏石馬這麼珍貴的文物看廁所。」「李旦是六味『帝皇』丸,家裡六位皇帝,他本人也是媽媽武則天的貼心小秘書。」白雪松的直播不按套路講解,時常抖包袱、說段子,「金句」頻出,讓人印象深刻。「白老師講過的文物像活了一樣,它們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前世今生。」網友張敏行評價說。
白雪松認為,在直播間長篇贅述一件文物的外形、材質、年代等,大多數觀眾不喜歡。「我會注重不同文物穿插講解,從王羲之的碑石到李世民陵墓浮雕石刻昭陵六駿,再結合一些段子和圖片展示。」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工作8年,白雪松平時講解就比較幽默,喜歡和觀眾互動。「我對自己的專業要求很高,每天保持很大的閱讀量。在閱讀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思考,將碑帖、文物有關的知識內化於心。」
上海網友金女士是從李佳琦直播間「串場」過去的。「那是白老師第一次直播,特別有趣,我看回放看到凌晨2點半,第二天就準時蹲在直播間等白老師。」金女士去過西安碑林博物館兩次,相比現場講解,她覺得白雪松的直播更有意思。「他發散思維特彆強,能聯繫到各種知識點。直播過程中還經常向我們提問題,有些問題我能猜對答案,就更覺得有趣了。」金女士把直播推薦給身邊的朋友,他們都被白雪松「圈粉」,想要去西安碑林博物館看看。
「很多人其實是喜歡文物的,但往往看到的是晦澀難懂的知識,就喪失了興趣。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直播,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白雪松說。
中國國家博物館直播現場 淘寶直播供圖
一天參觀量超過半年
2月23日,甘肅省博物館在淘寶直播平台舉辦了兩場直播。「直播間實時在線人數最高達90多萬,是我們去年全年觀眾總數的半數以上,點贊數超過了50萬。」網友反響之熱烈,讓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史冊頗感驚喜。
直播中展示了銅奔馬等平時難得一見的鎮館之寶,還推出有獎問答等互動活動,為觀眾送出60餘件精美的文創產品。「終於看到銅奔馬原件了」「這種方式好棒」「以後還有直播就好了」……看到這麼多網友點贊,首次嘗試直播的甘肅省博物館講解員王雪麟非常開心。
3月1日,擁有1388年歷史的布達拉宮首次舉辦網絡直播,開放了極少對外展覽的館藏珍品,一小時內觀看人數超過百萬。3月9日,布達拉宮再次登上淘寶直播間,同時也是首次用5G信號直播,畫面更清晰、更流暢。
據不完全統計,受疫情影響閉館期間,中國國家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30多家國內著名博物館在抖音、淘寶、騰訊、快手等平台舉辦直播。有的博物館參與了不同平台的多場直播,除了派出金牌講解員和文物專家,還有館長親自出馬,為觀眾講述國寶故事。
「文博機構與網際網路巨頭積極合作開展直播,是基於雙方的共同需求。」南京師範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黃洋對本報分析說,一方面博物館需要藉助網際網路實現由「窄播」到「廣播」的擴展,用直播這種當下流行的方式更廣泛地傳播博物館文化。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公司也要為受眾提供優質內容,博物館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厚,是一個巨大的IP寶庫。
淘寶內容電商事業部總經理俞峰表示,博物館直播能達到「帶人、帶貨、造品牌」的效果。線上直播擴大了博物館的接待能力,因為沒有線下客流的壓力,博物館可以展示以前沒有開放的區域和很少展出的珍貴文物,為大家提供更詳細、更深入的講解。「以後的參觀遊覽可能會變成這樣——先通過直播了解這個博物館或景區,心嚮往之,然後形成一個真正的行程。去了之後,愛上那個地方,可以再通過觀看直播持續關注那裡的動態,實現深度『復游』。」
甘肅省博物館直播現場 淘寶直播供圖
直播應走向常態化
「博物館直播雖然是特殊時期的產物,但從長遠來看,也是博物館實現以人為本、多渠道滿足公眾需求的必然選擇,是網際網路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的新趨勢。」黃洋認為,這次疫情過後,文博界應重新思考博物館定位與使命,以及如何適應並有效運用新媒體提供文化服務。在博物館正常開放期間,也可以策劃一些直播活動,更好地傳播文化和知識。
「在線直播與展廳講解有很大不同,從內容組織到互動方式甚至語氣語調等細節,都需要重新設計。」黃洋說,直播沒有固定模式、固定台詞,對主播的知識積累和應變能力要求很高。網友的問題五花八門,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廣博的知識面,很難應付過來。「白雪松直播從書法家生平到字體結構、從正史典故到野史傳說都能信手拈來,這絕非臨時準備,而是『台下十年功』的積累。」
為了更好地與網友互動,白雪鬆開通了新浪微博。「我想通過微博跟網友交流一些關於文物的知識和感悟。網友也可以說說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我會據此搜集素材,為日後的直播做準備。」白雪松透露,未來可能會在抖音、嗶哩嗶哩等更多平台進行直播,之後的直播會圍繞一些文化專題,比如四大名著、金庸小說、《山海經》等。
「這次直播為大家提供了『解鎖』甘博的新方式,也讓我們意識到線上傳播的重要性和明顯優勢。」史冊說,「我們將在這方面持續探索,以更豐富、更新穎的內容和形式帶領大家繼續『雲遊』甘博。同時也希望以此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