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眼裡的中秋節,是怎麼樣的?

2019-09-12   初見魚子醬

中秋臨近,母親給我發來消息,「爺爺奶奶中秋也會回來。」

我心下悽然,不動聲色地回復道,「好的。」

思緒卻開始飄遠。

奶奶得了阿爾茲海默症已經3年有餘,而我一直在迴避我的情緒,從來不敢細想奶奶的病情。

這樣的操作,就像《飄》裡面斯嘉麗一樣,每次心痛的時候,都告訴自己,

「我不能再想了,再想下去我就要崩潰了。」

「我現在先不想,留著以後再想。」

即使到了最後,白瑞德離開她的時候,她也是故技重施,安慰自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以後的事情以後再想。

斯嘉麗人生悲劇的發生,很大程度是因為她一直迴避她人生的重要選擇和終身大事。

我看書的時候,多次為她惋惜,只要她有一次願意承受痛苦去直面自己的內心,她就有可能儘快醒悟,而不是到窮途末路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追求。

可是,當我陷入自己人生的困局時,我卻採用了她的方法,一直在逃避。因為我很清楚,我沒有辦法去承擔這種痛楚,如果我想明白了 ,我會更加痛苦。

年少不懂書中事,讀懂已是書中人。

忘記一切,是災難還是新生?

我時常會恍惚,這個把我全然忘記的奶奶,腦海里還殘留著與我相關的回憶嗎?一個全新的她,對於我們是災難,但是對於她自己,會不會算是新生呢?

奶奶年輕時性子溫和,是傳統的樸素賢惠又性子堅韌的女性,熬過了「三年大饑荒」,也見證了祖國的改革開放,吃糠咽菜、過苦日子。後來家裡生活改善了,但是奶奶卻好像只是換個形式過苦日子。

家裡飯桌上的肉,她從來不會多吃,她說自己喜歡吃青菜、啃骨頭。家裡的水果、飲料、零食,她也從不「覬覦」,只是嘗個鮮,就全部讓給她的家人。

生病以後的她性子大變,吃飯的時候大快朵頤,水果飲料經常偷偷藏起來,打包裝的零食立馬開封,也不管人家原本是預備送禮的。

跟電視上演的「藏起來給子女吃」不一樣,她是藏起來留給自己吃,就像偷吃的小朋友一樣,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家裡人說起她,都會覺得好氣又好笑,我們都開始把她當一個小朋友看待了。

她終於過上自己想過的日子了,是嗎?

可以隨心所欲地吃自己喜歡的東西,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但我總感到悲傷,因為我總覺得:故事的結局不應該以這樣的形式畫上句號。

我小時候說過,長大了要孝順奶奶,要讓她幸福。

但是現在的她幸福嗎?我不知道,我很惶恐。

維持大半輩子的愛情和親情

奶奶生了4個子女,她的子女總共又生了7個孩子,其中5個都是由奶奶一手帶大,我是其中一個。

小時候,爸媽出去工作,都是爺爺奶奶帶我。爺爺會踩單車,每天送我上幼兒園。奶奶會一早叫我起床,逼我穿衣服,給我做早餐。我喜歡下雨天,因為下雨可以延遲上學時間,我就可以在家裡跟爺爺奶奶多待一會。

雨季容易感冒,奶奶就會給我吃感冒藥和穿心蓮,因為我要上學一天,奶奶會從撕下的日曆里裁出方紙,像以前的醫生一樣給我摺疊成藥包。爺爺就會在旁邊打趣奶奶,笑著喊她「醫生」。奶奶會很羞澀但又很開心地笑。

爺爺奶奶的感情一直很好。

後來,住在市裡的大伯生了二胎,奶奶要去幫忙照顧。爺爺不喜歡市裡,而且我弟弟也還小,爺爺便繼續待在老家照顧我弟弟。

兩個老人開始兩地分居。爺爺每周末都會帶著我弟弟去市裡找我奶奶。當時我正在上初中,每周6天學,因此沒有機會跟著去。

奶奶在市裡生活了10年,直到患病。當時大伯家裡發生變故,不便照顧奶奶,就安排奶奶回我家,爺爺奶奶終於不再相隔兩地。

當初,爺爺一定是最開心的那個人。但是現在,他成了最累的那個人。

性情大變後的變故

奶奶開始一點一點地忘記我們,而且性情大變,暴躁、易怒,當初溫和的眼神里如今只剩下凌厲。

她不願意洗澡,不願意換衣服;

冬天穿薄衣,夏天穿棉衣;

吃完飯馬上忘記,指責我們不給她飯吃......

她喜歡種菜,下雨天也要穿著雨衣去澆水,大晚上摸黑也要去澆水,家裡人擔心她,總會時刻跟著。

最可怕的是,有時候,她一聲招呼不打,就獨自坐車去市裡。因為那是她生活了10年的地方啊,她最後的記憶都是關於那裡的。

她已經忘記我們這裡的生活,也處處表現出不適應。爺爺的交際圈都在農村,時常出去跟別人嘮嗑,奶奶一個人在家裡感到孤獨和苦悶,就會沖爺爺發脾氣。

她喜歡在市裡,因為在市裡,爺爺只能時刻陪著她,沒有其他地方去。

但是爺爺則相反,喜歡農村。在市裡是蝸居,沒有熟人;在農村裡,四處開闊,都是熟人。爺爺是話癆,喜歡跟人打交道;奶奶性子溫和,喜歡窩在家裡。

相愛多年的兩人,矛盾突然就激化了。

一面爭吵,一面相愛

姑姑給奶奶買了一串手鍊,奶奶愛不釋手。年輕的她大概是沒有機會裝扮自己的,那個年代的女孩子,總是穿著最樸素的衣服,素麵朝天。生病後的她開始彌補當初的遺憾,時刻帶著手鍊。

某天,手鍊不小心斷了。奶奶發揚了年輕時勤勞節儉的作風,自己找繩線重新串起來。從那以後,手鍊總是不經意之間再次散落,奶奶每每重新串連。

有一次在飯桌上,鏈子又散了,奶奶在撿珠子的時候,

爺爺逗她,「我給你重新買一條不就好了。」

奶奶沒好氣地說,「我懶得要你的。」

然後再也不搭理他,自顧自地撿。

把這一幕收歸眼底的我,哭笑不得。一方面覺得兩位老人的感情深厚,另一方面又覺得可惜。奶奶已經全然不懂其他人的心意,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阿爾茲海默症給她建造了一層繭,把她和現實世界隔開了,也把我們這些愛她的人隔離了。

再遭變故,重返市裡

2年前,母親發生車禍,暫時喪失勞動能力,臥床不起。家裡突發變故,沒有辦法繼續兼顧奶奶,奶奶終於遂了心愿,跟爺爺一起去了市裡。在市裡,終於有人一天到晚陪著自己玩耍。奶奶的精神狀態很好,整個人開朗很多。

伯母經常發她的視頻給家族的人看,她時而跟堂妹一起打羽毛球,時而自己拍著皮球。在超市裡,她興沖沖地買了兩大瓶雪碧可樂,這是她以前最瞧不起的碳酸飲料。

堂妹有一次發她的視頻給我,視頻里,她指著爺爺破口大罵,爺爺看上去異常滄桑。其實爺爺在鄉下身體狀態會很好,因為可以到處逛、鍛鍊身體,也可以跟人嘮嗑,神清氣爽。但是到了市裡,他就像一朵蔫了的花,神態頹靡。

兩個老人,終是無法兼顧。

我從小一直被教育,長大後要孝順爺爺奶奶,我也一直以此為目標。我以為等我長大了,他們就可以享清福了。但事實是,我成長的速度根本趕不上他們衰老的速度。而我能做的,不過是逢年過節給的那幾百塊。

中秋團圓,但好像,再也不是真正的團圓了。

《都挺好》的結局裡,蘇明玉擦拭蘇大強嘴邊的口水,依偎在他身上,跟他說,「謝謝你陪我。」一副幸福美滿的模樣。

但是主演姚晨卻說,這是某種意義上的悲劇。

「明玉釋懷後的愛,卻再也得不到父親的回應」

我想,這是每一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家庭里每天都在上演的悲劇。

明天就是一個新的中秋節,在奶奶的記憶里,是否會殘存著我們以前曾慶祝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