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堅守思維:曾國藩如何在極度不利的環境下依然堅持得住

2020-04-05   思維武器庫

1.

曾國藩最著名的事跡就是他創立了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可以說,湘軍是曾國藩這個文人,從無到有一點點創立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受盡了委屈甚至是屈辱。那麼,曾國藩為什麼要創立湘軍呢?他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呢?在這個過程中,他又遇到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困難?我們來為大家緩緩道來。



咸豐登基後,曾國藩並沒有受到賞識,還因為說話太直,得罪了不少人。這時,傳來了曾國藩母親去世的消息。曾國藩回家為母親處理好喪事後,開始靜心在家讀書,他看出在當時的官場背景下,自己很難做成事情,他對學術很感興趣,想轉換人生,展開自己的學者生涯。但這時候,太平天國從廣西金田起義,打到了湖南,發展到了三十萬人,還攻克了武昌。咸豐皇帝命令各地官員拚死抵抗,還讓曾國藩這樣的在籍官員出山,興辦團練。

但這時候曾國藩並不想出山,一是他還在為母親守孝,二是他是文官從來沒打過仗,一點經驗都沒有。三是他對咸豐沒有什麼信心了。這時候,他的朋友郭崇燾勸他:你之前總說朝廷死氣沉沉,理想沒辦法實現,現在天下大亂,不正是施展才華,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好時候嗎?曾國藩一聽,恍然大悟。對啊,自己一直致力於成為聖人,那現在怎麼能錯過這個試驗自己再造世界的機會呢?曾國藩決定出山。


曾國藩到了長沙,先是把全省各地的民間團練武裝召集起來800多人,加以訓練,然後四處繳匪,在這半年時間裡,幾次剿匪數百人,各地的土匪都不敢再出頭活動,湖南的形式穩定了下來。


接下來,曾國藩把重點放在了除暴安良,打擊地方黑惡勢力上。他發布了一個規定。除了土匪外還要嚴辦三種人。

一,經常妖言惑眾的人。

二,逃兵,擾亂鄉里百姓的人。

三,地痞流氓。


在四個月里,曾國藩殺掉了數百人,還有些地痞被遊行示眾。很多人被他的行為感到吃驚,還有人叫他:曾剃頭。曾國藩認為:這些人,早就應該殺掉,但地方官不負責任,拖延放任治安案件不及時處理,對地痞流氓殺得太少,讓地方黑惡勢力不斷壯大,包括太平天國的崛起。他的另一個想法,是亂世用重典。之所以土匪很囂張,就是這些亂民對法律和官府沒有畏懼,這時就要樹立威信,如果因此而能天下太平,被人罵殘忍也值了。很快,湖南的社會秩序開始安定起來。但是呢,各地的官員卻開始厭惡起他。成為眾矢之的的原因,就是他碰了別人的奶酪。


2.

曾國藩的有為襯託了其他官員的無能。另一方面,有些官員通過案子收好處,曾國藩可好,直接替他們斷了案子,讓他們的好處全沒了。其他被皇上委任的團練大臣,要麼就是掛個牌子敷衍一下,要麼就是假公濟私,用團練的民兵保護自己的莊園,一旦太平軍來了立刻逃跑。還有一類更可惡的,借著這個機會,以籌款練兵為藉口,大肆敲詐富戶,設詐捐的局,苛派民間銀子。為自己中飽私囊。


曾國藩故居


只有曾國藩,不要錢不要利只想做事。但是,這觸犯了官場的潛規則,弄得很多人對他咬牙切齒。對此,曾國藩也很清楚,他給朋友寫信的時候就說:我在京城做官這麼久,對官場的風氣十分了解,官僚集團都爭著當老好人,養成了一種不黑不白之風,誰要是對國家有責任感,敢做事,反而被批評為不成熟、好表現自己,現在,我就要破一破這個風氣。


很快,曾國藩就遇到了一個真正的挫折。清朝的正規軍綠營早就看曾國藩招募的湘勇不順眼。駐守湖南的最高軍事長官,還因為自己的下屬臨陣脫逃被曾國藩告訴皇上而恨之入骨。他讓自己的衛隊挑釁湘勇,雙方各有負傷。曾國藩就向對方發出文書,逮捕帶頭鬧事的綠營兵,以杜絕私鬥。鮑起豹故意把肇事士兵五花大綁,一遍大張旗鼓押送到曾國藩公館,一邊鼓動軍人鬧事,說曾國藩要嚴懲這幾個軍人,綠營軍人一傳十,十傳百,越聚越多,群情激憤,都紛紛上街,要求曾國藩釋放綠營軍人。整個長沙城都大亂起來,其他文官都在看曾國藩笑話。曾國藩以為綠營兵膽子再大,也不敢傷他這個朝廷二品大員,沒想到綠營兵破門而入,連傷了他幾個隨從,連曾國藩自己都差點挨刀,他奪門而出,急忙去敲隔壁巡撫的門。其實巡撫早就聽到了,還故作驚訝,假裝什麼都不知道,然後調停。這個巡撫駱秉章調停的辦法就是命人把那幾個綠營兵帶過來,親自鬆綁,連連道歉,說讓兄弟們受委屈了。然後綠營兵有了面子,很高興的回去了。只剩巡撫和曾國藩兩個人的時候,巡撫一句安慰的話都沒說,只留了一句:將來打仗,還得靠他們啊,就轉身走了。曾國藩氣得啞口無言。而城裡的官員都背地裡譏笑竊喜,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多事?


曾國藩自自出生以來,之前遇到的挫折和這次都不是和這次都不是一個級別的。他身為堂堂二品大員,差點讓鬧事的兵痞殺了,還沒地方講理,這種難堪在整個大清的歷史上都不多見。他想過要向皇上控告,將自己的委屈、受到的排擠都陳述一番,但是細想一下,他就知道行不通。他頂多打到一個鮑起豹,能扳倒全省官員嗎?不可能的。


經過了幾夜深思,曾國藩做了個讓人出乎意料的決定:叫好漢打脫牙,和血吞。他不再糾纏,捲起鋪蓋,帶著自己招募的湘軍,去了僻靜的衡陽,他不爭一日之長短,要在衡陽連城一支勁旅,打出來勝仗,就是挽回面子最好的方法。


3.

其實創立湘軍,對曾國藩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滿清的皇帝,對漢人在軍權上很嚴,從來不會把兵權給到漢人,那曾國藩為什麼一定要冒著家族都可能被毀滅的危險來做這件事呢?有兩個原因。


曾國藩故居


第一個是清朝的國家正規軍,腐敗的習氣已經非常嚴重了。很多軍人和盜賊勾結,有的軍人開設賭場,很多兵上午簡單操練一下,下午就去做生意了。還有的吸食鴉片。還有的僱傭無賴給自己賺錢。根本沒有戰鬥力,不可能起到守護國家的作用。曾國藩認為軍隊這樣能訓練當然最好,如果不能,就應該重鑄面目,再換腸胃,重新打造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當時的情況也確實如此,真正能打仗的軍隊,已經很少了。


第二個是太平天國不是普通的敵人。曾國藩認為它跟歷史上大多數起義不一樣。其他起義,頂多是改朝換代,但天平天國的洪秀全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是妖言妖術,焚毀孔廟,把很多古剎文物都焚毀一空,然後還讓太平軍信上帝。曾國藩是理學家,他認為如果太平天國起義成功,中國將陷入巨大的蒙昧。後來馮友蘭在點評曾國藩時,說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沒有讓中國陷入類似歐洲黑暗的中世紀。曾國藩認為這不只是大清朝的危機,更是整個中國文化的危機


建立軍隊之初,第一個或者說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獲得皇上的同意。清朝皇帝一般不會同意漢人建軍。因此,曾國藩的策略是這樣的,以團練的名義建軍。曾國藩給咸豐寫信是這麼說的:臣在擬定訓練的章程,我認為應該效仿戚繼光、付鼐的方法,但求精不求多,重質不重量。不知您覺得是否可以?


其實啊,戚繼光練得是新軍,付鼐練得是民團,曾國藩有意誤導了皇上,這樣獨立建軍的目的就看不清了。湘軍成軍以後,曾國藩多次提起戚繼光的力量,不再提付鼐,很顯然,他是用付鼐來瞞天過海了。曾國藩雖然以誠自命,但在這件事情上,他知道如果按照常規方法,一定不可能建成湘軍。而咸豐或許是不夠精明或許是焦頭爛額沒有細看,就做了簡單的回覆:知道了。細心辦理。這個批覆,成了曾國藩的尚方寶劍。


但是光有批覆,到了衡陽的曾國藩還面對了5大難題:

1. 沒有辦公場地——怎麼解決的呢?就借了一個祠堂

2. 沒有名正言順的職權——就把之前用過的湖南審案局接著用

3. 沒有經驗。比如怎麼帶兵,怎麼籌餉,怎麼採購武器,怎麼訓練,怎麼選軍官,怎麼派兵,怎麼布陣。太多環節都要從頭學起。——自己設計船,購置了洋槍洋炮,一點點學,一點點摸索。

4. 沒有朋友幫忙。——只能靠自己想辦法。

5. 沒有制度保障。說白了就是沒錢,國家不養你。你要自己去籌錢。對於建立一個軍隊,錢太重要了。什麼都需要錢,招兵買馬,採購武器,各種費用都要用到錢。——怎麼辦呢?曾國藩設立了一個勸捐總局,回報是由國家授予一些榮譽性虛職。在勸捐的過程中,曾國藩嘆息:勸捐之路,難於登天,費勁心力,迄無一獲。後來總算籌款了一萬多兩。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解決各種問題:用人,採購,設定規章制度,訓練等等。就這樣,湘軍有了自己真正的雛形。


在這個過程中,曾國藩努力做事,雖然受到了官場的排擠甚至是極大的屈辱,可他依然不改自己做事的決心,在這樣極度不利的環境下,他憑著一股打脫牙和血吞的氣勢,放下了個人的榮辱,為拯救國家和中華文化,建立了一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呢?一個文人,對軍事一竅不通,卻行事果斷,從頭開始學習帶兵打仗,從未因為困難而低頭,我們要學得,就是他這樣在關鍵時刻,在困難面前,挺得住的精神。


想要了解更多曾國藩思維繫列,可以關注思維武器庫

也可私信「曾國藩」,獲得曾國藩思維全系列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