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幾個技巧記帳報稅必看
1、重設流程納稅少
對於摩托車、汽車公司,設立自己的銷售公司就可以避免過高的消費稅負擔。公司的產品先銷售給銷售公司,銷售公司再賣給經銷商或者客戶。
由於消費稅在生產環節納稅,銷售環節不納稅,因此,銷售公司不納消費稅,只要定價合理,就可以少交部分消費稅。
有人說:你這種方法屬於價格轉移,稅務機關肯定不能接受。
其實,作為企業經營價值鏈的一個環節,營銷活動也是一個利潤的傳造環節,一部分利潤留在銷售公司符合企業實際。
關鍵是合理劃分製造環節的利潤和銷售環節的利潤,根據市場規律,製造環節的利潤是很低的,因此,30%-40%的利潤分配到銷售公司是一個合理的劃分。
2、先分後賣納稅少
公司投資一家企業占有60%的股權,該企業市場運作良好,公司幾年盈利,該60%的股權價值已經漲了不少。
現在想轉讓股權,財務經理提議應該先把利潤分了再轉讓,這樣可以少繳稅,老闆看不懂:分了再賣價錢自然下降,不分價錢高,為什麼先分配就可以節稅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先分配利潤,分了以後賣價下降,分回的利潤由於沒有地區差不存在補稅的情況,因此不需要就分回的利潤補稅。
如果不分,轉讓價於當時投資價格之間的差額就是轉讓的投資收益中的一部分就是沒有分配的利潤。
因此,先分配不用補稅,不分配就要繳稅,企業應該先分配比較有利。
公司進行股權轉讓時一定要分析:應不應該先將利潤分配了?
3、好心也會幹壞事
某公司發年終獎,老闆覺得張三的表現較好,發6000元,李四表現更加突出,值得嘉獎,發6200。
發完年終獎,李四來找老闆質疑:橫看豎看,我都比張三表現好,辛苦了一年,表現不如我的張三年終獎金為什麼還比我多呢?
老闆詫異:明明發得多為什麼說拿得少?向財務詢問,原來不小心猜中了個人所得稅得陷阱:張三的獎金要交300元個人所得稅,李四的獎金要交595元個人所得稅,結果張三拿到5700元,李四拿到5605元。
結果是老闆想嘉獎的人拿得少。
4、稅務籌劃--虛報虧損就偷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做財務工作得也難免會出現差錯,平時收入核算、成本費用處理有差錯,等到稅務機關來檢查,發現差錯,影響到當年的利潤,就要承擔稅務責任。
如果公司本身是虧損,收入、成本費用處理糾正以後,公司變為盈利,當年就屬於少繳稅,按律可以治個「偷稅」;如果糾正以後,公司還是虧損,沒有導致公司少繳稅,就不屬於「偷稅」,只是屬於「虛報計稅依據」,不能按偷稅論處。
所以,少計收入、多計成本費用不一定就是偷稅。
老闆感慨:這麼個小事情都被稅務陷阱絆一跤,不懂稅法看來要吃虧。
5、人走申報不能停
俗話說「鐵打的兵營流水的兵」。企業也是一樣,人來人往很正常。
企業的財務人員也會發生人員流動,前一任已經離職,後一任還沒有到任,中間出現了真空。
由於財務工作的時效性要求,財務人員離職如果企業安排不妥當,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
其他工作可以等到新人來處理,納稅申報是有時間規定的,不能等到後一任來了才辦理。建議企業在財務人員離職的時候,應該留意納稅申報的問題,應該與離職員工協商,即使人已經離開,離職人員也應該把納稅申報做完。
沒有按時申報,每次可能會被罰款2000元。
6、溝通多點罰款少
中國稅務規定變起來快如閃電,企業想不出差錯實在不容易,出現差錯就可能面臨處罰。
例如:日常的納稅申報,購買發票,發票核銷、發票填寫等都可能出現差錯。
一次罰款2000元以下,罰50元也是2000元以下,罰1800元也是2000元以下,基層稅務機關在2000元以內有酌情權。
對於出現的差錯,辦稅人員首先應該誠懇面對,承認錯誤,但要分析原因,是因為新政策不知道,還是因為新招人員不熟悉,還是操作不小心等等,將實際原因向稅務機關反映,大多數情況下,在日常納稅中的差錯都能獲得稅務機關的諒解,罰款會酌情減少。
7、沒有價來何來價外
增值稅里有價外費用的規定,就是在銷售、服務以外再收取其他款項,代收、代付款項。這些價外費用不一定是公司的收入,但需要納稅,因此造成公司稅負的增加。
價外費用的條件是先有價:也就是先有銷售或者服務需要收取價款的事實存在,才有價外費用產生的可能,如果沒有銷售,也沒有為對方提供服務,即使收取款項也不屬於價外費用。
例如:發財公司為你公司裝修,裝修時打壞了一套玻璃家具,賠償1萬元。
你公司沒有向裝修公司提供服務,收取的1萬元不屬於價外費用。
8、稅務籌劃--巧妙應對房產稅
收過租金的人都知道,12%的房產稅是較重的,本人就曾收過租金,交完3.5%增值稅、12%房地產稅後所剩無幾,被老總們頗多抱怨。
後來本人將租金分解成三部分,即房租、場地租賃費、設備租賃費,並重新和客戶簽訂合同,只對房租交房產稅,節稅何止百萬。
想起一句話,這世界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9、發票丟了有辦法
丟失發票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發票丟了怎麼辦?發票丟了還能報銷嗎?公司還可以作為正常的費用開支嗎?
發票丟失不用慌張。根據規定,丟失發票都可有辦法解決:專用發票與供應商聯繫解決,其他發票由對方提供發票複印件加蓋公章解決,對方不能提供複印件的。
例如:機票、車票等,可以當事人寫出具體經過,公司內部批准就可以解決。
丟失發票有章可循,只要辦妥手續就不會影響公司的納稅,如果驚惶失措,不能妥善處置,就會影響自己的報銷和公司的納稅。"
10、「失控發票」是毒藥
經常有人打電話、發傳真、發郵件來推銷發票:本公司尚余少量發票可以對外提供,手續費優惠。
說到底,正常經營的公司怎麼會有少量發票剩餘?
不過還是有人喜歡找這些發票販子買進發票,因為手續費便宜。
現在專門有人不斷成立公司,申請購買發票,然後到處推銷發票,公司不繳稅就關門了。從他們那裡買到的發票都是真發票。
這些發票稅務機關規類為「失控發票」。
現在這些失控發票都在稅務機關的網上公布,以「失控發票」虛列成本就屬於偷稅,企業的損失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