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客戶要求降價,不同意降價就不下單了,該如何處理?

2020-08-20   邦閱

原標題:外貿客戶要求降價,不同意降價就不下單了,該如何處理?

降價是門藝術,在於選擇對的客戶並給出對的折扣。與其說是和客戶討價還價,倒不如說是用自己的智慧說服客戶相信自己定價的合理性。

我們在「遊說」的過程中,必須做到「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即突出產品及服務所具備的其它對手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這樣客戶才會覺得錢花得值。其實客戶砍價的做法大家都能理解,無非就是多賺點兒錢,這其實和我們的訴求是一致的,就看怎樣找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平衡點。

下面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有個東南亞客戶想購買我們廠一批產品,這是我從業以來的第一個百萬金額的大單,自然格外重視,前期調研沒少做,好不容易到了報價環節,客戶覺得價格太高,要求降價。其實我報給她的價格已經很有誠意了,但為了拿下這筆生意,我就咬咬牙給了一個我能力範圍內的最低價。本以為客戶肯定滿意了,誰知道過了幾天,她又給我打電話說價格還是高了,要求降價,否則就不下單了。我真是欲哭無淚,這筆單子前前後後談了幾個月,再降我就沒多少賺頭了,不降,我可能真的會失去這筆證明自己能力的大單。我們只好又進行了新一輪的價格談判,這次我把重點放在了產品質量保障上並提出了贈送小配件的條件,客戶還是不滿意。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再拖下去也不是辦法,我只好提出降價可以,但不能低於某個價格,並且對方必須承諾在產品詳情頁上為我們廠做一定篇幅的廣告推廣,否則就終止合作,客戶最終也同意了。

雖然這筆訂單最終談成的價格不是特別理想,但我為公司置換到了一定的推廣資源,對我們今後開拓東南亞市場的計劃將有很大幫助,這個結果雙方也都還算滿意。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價格談判的過程中,一定不要被客戶的降價要求牽著鼻子走,要能多角度思考,找到一個平衡點,為自己爭取到最大限度的利益,才能實現真正的雙贏。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要想不被客戶「大刀砍價傷」,我們首先需要知道客戶為什麼砍價?

1、不砍就吃虧的心理。客戶可能習慣了在購物的過程中討價還價,認為廠家生產的產品成本很低,砍一點是一點,砍下來就是賺了。正常的客戶都會想著花更少的錢,買更多的貨,這是正常心理。

2、預算有限。雖然客戶看中了我們的產品,但是採購預算有限,又不願意降低自己的要求。

3、有其它低價選擇。客戶手頭可能有其它價格更低的供應商,但不是特別滿意,貨比三家,所以找我們砍砍價,看能否以低價購買到更好的產品。

4、盲目砍價。對我們不了解,只看到別人價格低,卻看不到我們產品的價值,以別人的報價要求我們。

知道了客戶砍價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在談判的過程中把握好降價的藝術。

1、留有價格餘地,清楚自己和公司的底線在哪裡。切忌輕易露出價格底線,從而失去談判籌碼,讓公司的利潤受損。

2、不要輕易拒絕客戶的要求,圓滑處理才是更好的選擇。在談判中,要掌握說話的技巧,做到巧回妙答,慢慢周旋。例如,客戶的目標價格實在不能做到,可以說「我再幫您和老闆爭取一下」或者推薦可以達到目標價格的產品給客戶。

3、不要輕易答應客戶的砍價要求。根據經驗來看,其他條件都還沒談的時候,客戶一說降價就答應他,會讓客戶懷疑報價有水分,認為你的產品不值那麼多錢。

4、掌握談判中的主動權。談判的核心就是雙方牽制,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在整個談判過程中,本來雙方勢均力敵,無需讓步,但我們總擔心客戶被別家搶走,功虧一簣,就主動降低了價格。這時我方的籌碼變少,客戶就會無休止地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我們就會變得非常被動,很容易讓自己的利益受損。

5、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報價策略。在對客戶不了解時先進行模糊報價,等深入了解客戶後,再根據我們的調研結果進行詳細的報價,才能有一個合適的價格起點。

6、抓住宣傳機會。真誠地告訴客戶,這個價格是我們的成本價,賣給他主要是想交個朋友。本著雙贏的原則,希望客戶能在同行中多多替我們公司做宣傳。

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老話「砍頭的生意有人做,虧本的生意沒人做」,在交易過程中,客戶要求降價是常見且正常的行為。我們首先要能理解客戶的需求,然後有理有據地告訴對方自己產品的價值,在博弈中講究對話、談判的技巧,在彼此的利益訴求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從而實現合作雙贏。

原作者:小邦

原出處:邦閱知識服務平台

原連結:https://www.52by.com/article/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