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買個保險去看病」的美好願望,在國家醫保上,雖然能撈到一點便宜,但基本是宣告失敗了。
於是有人把目光放到了逐利性更強的商業保險,那麼商業保險能實現「買個保險去看病」的美好願望嗎?
今天咱們來看看行不行!
想占到保險公司的便宜,你起碼要過3關。
第一關,健康告知
不管是醫療險、重疾險,還是壽險,都有健康告知。如果不能直接通過健告,就需要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審核通過之後才能購買。
通常情況下,健康告知都會有這麼一條:
生病去醫院,基本都會做檢查,一旦指標異常,這條肯定無法通過。
除此之外,一些產品還詢問了是否正在進行健康諮詢或治療:
這就正好中招了,如果已經生病,才想起來買保險,這一條肯定也過不了。
看到這兒,有人可能要打歪主意了:反正過不了健康告知,我乾脆就不說,瞞著保險公司。
說實話,在保險小白中,這種想法很常見。
但這種想法實在要不得,大白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如實告知比天大,一旦後期被保險公司查到,拒賠完全沒商量。
如果被查到是故意不如實告知,保費也不會退還,很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出力不討好的事,還是不要去做了。關於健康告知,可以看下這篇文章:健康告知全填否不影響理賠?你還敢真信
那是不是,只要患病就一定無法通過健康告知呢?
這也不絕對,很多小病,健康告知也寫明了可以直接投保,比如傷風感冒。
另外,一些健康告知十分寬鬆的保險,如果不是很嚴重的病,也能夠通過健康告知,比如天安財險的住院萬元護:
不過,即使通過了健康告知,正常購買的保險,也不是說一定能獲得理賠。
接下來還有兩關呢!
第二關,等待期
即便過了健康告知,等待期這關也不好過。因為等待期內的疾病醫療費用,都是無法報銷的。
比如尊享e生旗艦版:
總不能為了報銷,一直拖著不去看病呀。
很多健康告知寬鬆的醫療險,也是在等待期上做手腳,讓你空有帶病投保的想法,卻撈不到一點便宜。
比如前面提到的天安住院萬元護,健康告知確實寬鬆,但等待期長達90天,遠遠超過一般醫療險的30天。
買這個保險去看病,可能還沒熬過等待期,病就已經先好了;亦或者直接惡化,不得不治療了。
第三關,既往症
既往症不賠,是醫療險的通用條款,也是最難通過的一關,可以說是終極大殺器。
那什麼是既往症呢?
大白找了關於「既往症」的通用解釋,尊享e生、平安e生保用的都是這版。
指在本主險合同生效之前罹患的被保險人已知或應該知道的有關疾病或症狀。
通常有以下情況:
1、本主險合同生效前,醫生已有明確診斷,長期治療未間斷;
2、本主險合同生效前,醫生已有明確診斷,治療後症狀未完全消失,有間斷用藥情況;
3、本主險合同生效前發生,未經醫生診斷和治療,但症狀明顯且持續存在,以普通人醫學常識應當知曉。
該怎麼理解呢?
簡單來說就是,投保前已經存在並且尚未治癒的疾病,或者投保前有明確症狀但尚未確診的疾病,屬於既往症,保險公司不賠。
而投保前已經治癒的疾病,並不屬於既往症,可以理賠。
舉個例子,比如支氣管炎,這種病很好治癒。如果投保之前已經治好了,那就不算是既往症,即使等待期後再次罹患支氣管炎,也能獲得賠償。
可支氣管炎還沒治好就去投保,就會被當做既往症,即使通過了健康告知、熬過了等待期,依然無法獲賠。高血壓、糖尿病等難以治癒的慢性病,也屬於此類情況。
另外,如果是投保前已有明顯症狀,拖到投保後再去治療的,也算是既往症,被保險公司拒賠。既往症的詳細解讀,可以看下這篇文章:聊聊醫療險頭號拒保拒賠大戶:既往症
所以,買個保險去看病這個想法,即使走到最後,也還是會卡在既往症這一關。
因為只要涉及理賠,都要提交病歷,既往症不可避免的會被保險公司查到,拒賠肯定沒商量。
所以,當你有「買個保險去看病」這個想法時,先問下自己,我能不能通過上面三道關卡。如果不能,就不要瞎折騰了。
大白小結
買個保險去看病,很多保險小白都有這樣的想法。
人嘛,誰不想占點小便宜,尤其是保險公司這種「有錢人」的便宜。
保險一直是寬進嚴出的,投保時不查病史,到理賠了又查的很嚴,保險公司也怕自己賠穿,所以就設置了門檻。
患病之後再去投保,就是確定的風險,是必然虧本的買賣,保險公司自然不願意做。
即使瞞過健康告知、挺過等待期,最終去理賠,也八成會栽在既往症上。
所以,還是趁早打消「買個保險去看病」的念頭,如果搗鼓了半天,還被保險公司拒賠,豈不是很尷尬。
正確的做法是,趁著身體健康,趕快把醫保、商業保險配齊,天知道疾病和明天,哪個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