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人大代表的《請戰書》
「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亦責無旁貸……我自願戰鬥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線,隨時聽候調令,貢獻我的力量。」1月31日,當義烏市人大代表樓瑾親筆寫下這封《請戰書》時,她已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
「不是沒考慮過危險,但我必須沖在一線,這是一份責任。」樓瑾說這話的時候堅決而又淡定。
2007年參加工作的樓瑾,是義烏市城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主管護師。在多年的護理工作實踐中,她以嫻熟過硬的技術,始終戰鬥在搶救最前線。疫情發生後,參與院應急小分隊的她負責重點病患的護理,日夜照料沒有絲毫畏懼。
「沒有什麼,我只是在做我應該做和擅長做的事。戴上口罩,穿上防護服,我就是疫情阻擊戰中一名普通的戰士。」她笑著說完,揮手轉身走進了病房。
三級人大代表攜手戰「疫」
上溪鎮和平村是義烏出了名的網紅旅遊村,還是義烏市人大工作的一個「樣板」——村書記吳介平系金華市人大代表,村主任吳念系義烏市人大代表,村委委員吳彩安是上溪鎮人大代表。一個村內同時有三級人大代表,這可不多見。平日裡,幾位代表總是湊在一起研究怎樣發展村裡的經濟,吸引更多遊客,帶領全村群眾增收。
疫情來襲,三級人大代表立即應戰。從大年初一開始,和平村村口便架起隔離欄,由黨員和志願者24小時值守,所有出入村子的人員必須出示身份證,並測量體溫。出村買日用品的村民也須登記信息、一個小時內趕回村裡。
「一開始有群眾有想法,覺得我們小題大做,工作開展難度不小啊!」村主任吳念說,「但是群眾工作在細、在韌、在理,村裡的大喇叭每天播放宣傳內容,播報全國疫情消息,老百姓逐漸變得支持配合了。」據悉,該村目前共設居家隔離點7個,任務艱巨。村兩委及時採取的隔離措施,給全村群眾增加了一份保障。
吳介平介紹說:「村裡主要是幾戶孩子在湖北、溫州等地上大學的,我們第一時間採取了居家隔離措施。還有兩戶是去湖南採購年豬路過湖北,也均採取了措施……」每天巡村十幾趟的吳介平,對幾個隔離點的情況了如指掌。
和平村的做法,為義烏市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寶貴的經驗。
1月31日,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於轉發義烏市農村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標準20條的通知》,義烏農村防控模式在全省得以複製和推廣。
籌運物資,代表在接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醫療物資是不可短缺的。義烏人大代表們在一線抗擊疫情的同時,也在大後方展開了一場場物資籌集、運送的接力賽。
1月27日,義烏人的朋友圈裡有一則發自義烏中心醫院的消息:緊急徵用社會貨運車輛赴上海運回21立方米的醫療物資。春節期間,即便是物流高地的義烏,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貨車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義烏市人大代表、義港通物流公司負責人虞榮偉知悉後,在第一時間響應號召,派出公司車輛配合中心醫院立即赴滬。
隨後,虞榮偉做了一個決定:成立一支24小時待命的「疫情防控應急保供突擊隊」。這支隊伍共有10名隊員,全部是該公司業務骨幹員工。截至目前,他們已配合市衛健局赴金華、蘭溪等地運送呼吸機、口罩、消毒液等物資達6車次。「這是我應該做的。」虞榮偉沒有豪言壯語,純樸的話語道出了人大代表在疫情阻擊戰中的擔當和胸懷!
市人大代表、廿三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務科科長朱昂青也許永遠不會忘記1月25日。
「當天下午我接到命令,我們院將在養老院設立臨時醫學觀察點,我們須在最短時間內準備好260張床位(後核減到130張)所需的所有物資。」看著清單上一百多個種類、幾十種不同規格型號的物資需求,朱昂青的內心是焦慮的。「當時我幾乎發動了所有的親友來幫忙,解決了一部分物資。但是已經過年,很多廠家處於歇業狀態,尤其是一次性拖鞋、洗漱用品、毛巾等。」就在一籌莫展時,她接到了同是人大代表的義烏市幸福里園區負責人朱婷婷的來電。
在兩位人大代表的接力合作下,欠缺的物資終於全部籌齊。「從下午開始,通過朱總,我聯絡到供應商,連夜準備物資,26日所有物資基本到位!」朱昂青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
他們來自於人民,他們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匯聚薪火終成火炬;疫情來臨時刻,他們是平凡的,卻又如此不平凡!他們,就是人民的代表。
作者:張旦萍
編輯:石薇 責編:張丹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bmlFHABgx9BqZZImDm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