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妮卡
原創出品。
朋友跟我吐槽,每個月收到的「紅色炸彈」讓她不堪重負,大到結婚,小到喬遷,關係好的,接到消息,打心底為對方高興,早早就開始準備祝福。而關係非常一般的,一個通知過來,令人措手不及又尷尬不已,到底去還是不去,禮隨多隨少,都是糾結的問題。
成年人的世界裡,人際關係緊不緊密,看花錢時的感受就知道。請客這件事,有時候要掂量一下兩個人的感情,不要隨便打擾別人的生活。因為有些人,真的目的不純,只要認識就給你塞請柬,擱在誰身上都不會舒服。
大多數人,為了面子,不管心中是否願意,都會給請客的人隨禮。一年到頭,禮金就在家庭花銷中占了不少的比例,換來的卻是再無交集。禮金本就是人情債,但是有些人情,卻有去無回,實在得不償失。
並不是你真心對待別人,就會得到相應的回饋。雖說人際交往,吃虧是福,但是有些虧,吃多了就是冤大頭。
現在很多人太功利了,為了斂財不擇手段,生活不上進,整天就在請客這件事上琢磨。除了婚喪嫁娶這些大事件,生個孩子要請客,孩子升學要請客,搬個新家也要請客,人不到可以,禮到就成。
有些事情本不用大張旗鼓地操辦,按著平常人的思維,把身邊關係親近的人請過來聚一聚,圖個熱鬧就可以了。這樣興師動眾,實在招人厭煩,別人一聽說他要辦事,在隨禮金這事上都是心中有所牴觸。
有人臉皮薄,覺得人都請了,如若不隨禮,面子上不好看。但是一年總是在辦事的人,動機實在太過明顯,如此難看的吃相,委實不用太顧及臉面。否則,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有些人,不管什麼事,都會給你發請柬,好像跟你關係很好的樣子。你隨出去不少的禮金,以為你們的感情也比較鐵磁了,但是,你有事的時候,人家不是出差就是忙,總之貴人事多。
之前有個朋友,一有事就給我打電話發微信,我也一直真誠以待,每次前往,都是以好朋友的高標準來行事的。結果,到我結婚的時候,他居然推三阻四,不僅沒來,連禮金也沒有。還「承諾」,等我孩子辦滿月的時候一併隨禮。當時我就夢幻了,這是什麼神奇的操作。
經此一事,我就不再和這個朋友聯繫了。私以為沒有聯繫的必要,有些事可以不計較,有些事卻是不能挑戰的底線。
當真心換來一句戲言,這樣的友情也就到了盡頭了。
同學結婚的時候,小梅覺得跟她關係比較鐵,就隨了1500元的禮,當小梅結婚的時候,同學卻給她回了500元。
小梅心裡很不是滋味,去爭辯吧,顯得自己有些斤斤計較,但是放任不管,又實在憋屈。無奈,只好拉黑了這位同學。後來同學在群里說小梅心眼太小,沒有容人雅量,小梅沒再說什麼,下定決心跟此人絕交。
懂得人情世故的人都明白,禮尚往來,回禮只能多,不能少,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和修養。
這件事表面上看起來是錢的事,但是本質上卻是感情的付出不對等。
隨出去的禮,是一個人對感情在數字上的考量,隨禮多少,也是你在對方心中的分量的體現。
人常說,禮輕情意重。
但是在隨禮這事上,真的能看得出親疏遠近。如果你的朋友做出這樣不合禮儀的事情,說明你在他心中只是個無足輕重的人。所以,該遠離就遠離,你的好,他配不上。
上周,微信介面上突然多了一個群,群主是十多年不聯繫的老同學,自從初中畢業後再無交集。他在群里熱絡地拋出話題,一時間,不少人打開話匣,回憶往昔。
看氣氛差不多了,群主下發通知:X月X日,在XX酒店要舉行婚禮,屆時希望各位同學能前來參加。
原來是這樣。同學群里短暫的沉默之後,大家都紛紛送上祝福。只是,手機螢幕後面的人的心情就各不相同了。
不知道這位同學是怎麼想的,總之,私下裡,大家交流的時候,都或多或少表示出對他的不滿。要知道,有些同學都已經結婚生子好幾年了,面對這樣的邀請,實在有些左右為難。
有些感情,確實沒有想像中那般美好。平時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辦事的時候就不要請了,不管你是以怎樣的名義,都不妥當。
而沒有關係的人,也不要隨禮了,真正的朋友也就那麼幾個。很多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沒有必要給自己添堵。
請客隨禮看交情,禮金是友誼的試金石。
錢,維持了每個人最基本的體面,也會撕裂一些人虛偽的面紗。
成年人的關係,大多是靠錢來維持的,也是用錢來鑑別的。
誰的錢也來之不易,不用花在那些不相干的人身上。對方不尊重你,不把你當回事,你也不必用錢來堆砌你們並不存在的感情。
有那錢和時間,還不如多陪陪家人,把錢花在刀刃上。
今日話題:你對隨禮這件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