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自開播以來,好評不斷,我也跟著追起來。講述的是三位30歲的女人,一位全職媽媽,一位即將成為媽媽,一位單身女人的故事。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各自的標籤和特點,尤其讓我感覺窒息的是鍾曉芹和陳嶼的婚姻。
他們已經結婚三年,卻早已冷淡的沒話說,各玩各的,各忙各的,小年輕的婚姻過成了中年人的模樣,合租式婚姻,三觀不合,註定很難走到最後。
很多人說陳嶼是渣男,自私自利,但我卻覺得,他們的婚姻,兩個人都有問題,如果將所有的錯都歸結在陳嶼的身上,有點不公平。
一:興趣不同,沒有共同語言
真不明白,當初鍾曉芹為什麼會嫁給陳嶼?圖什麼?
兩個人能夠修成正果,始於五官,終於三觀。
但陳嶼和鍾曉芹之間,三觀完全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完全沒有共同語言。
鍾曉芹喜歡養貓,並且經常忘記換貓沙,貓咪常常隨地解決便便。這對於愛乾淨的陳嶼來說,是不能忍受的事情。他讓鍾曉芹別養貓,反正也養不好。
陳嶼喜歡養魚,下班回到家,可以花四五個小時來照顧兩大魚缸里的魚,對魚的了解多過對女人的了解,對魚的興趣,多過對女人的興趣。
這樣的婚姻,簡直是折磨。
二:鍾曉芹缺乏主見,陳嶼過於獨立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以為陳嶼說的話挺刻薄的,但看到後來,鍾曉芹懷孕,完全不知道要不要這個孩子,沒有半點思想準備,就連孩子的去留還要詢問顧佳,陳嶼說不要她就去做手術。我就覺得,鍾曉芹這樣的女人,太缺乏主見。
陳嶼說她「精神還沒有離開家」,話雖難聽,卻一針見血。鍾曉芹這樣的女人,只要老公出差,她就回家蹭飯,跟父母一起住,她在思想上還不成熟,連自己都還照顧不好的人,很難一時半會適應當媽的生活。
陳嶼呢,性格恰恰相反,他非常獨立,獨立到有點讓人可怕,他一個人洗自己的衣服,收自己的衣服。
如果說鍾曉芹是精神不獨立,沒有做好成家的準備,那麼,陳嶼就是身體獨立,還活在單身生活的狀態。
兩個人都沒有做好組建小家庭,迎接小生命的準備,不生孩子,是正確的選擇,只是這樣的結果,註定會讓鍾曉芹委屈吃苦。
三:兩人沒有溝通,夫妻間沒有情感流動
兩個小年輕,明明才30多歲,才剛結婚三年,又沒孩子,兩人世界本該過得很甜蜜很幸福才對。但這對小夫妻,卻好像早已厭倦了彼此似的,處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連基本的溝通都沒有。
鍾曉芹懷孕了,想發微信告訴陳嶼,都要猶豫半天,想著怎麼說才比較合適,兩個人就像結了個假婚,說句話都要考慮半天。這樣的婚姻,很沒勁。
鍾曉芹下班在家的日子,除了煲劇沒別的事可干,陳嶼呢,忙著照顧他的兩大缸金魚。鍾曉芹想讓陳嶼陪她玩會,老公都沒興趣,夫妻之間沒有情感流動,才是婚姻最危險的信號。
兩個小年輕,才結婚三年,已經過著無性無愛的婚姻,這樣的日子還怎麼熬?假如他們後來會離婚,我一點也不奇怪,畢竟兩個人的三觀不合,對彼此都沒有興趣,也沒有基本的溝通和交流。
四:鍾曉芹將工資給陳嶼掌管,經濟無法獨立
我完全無法想像,作為一個現代女性,會在結婚後將工資全部轉給老公。如果有,這個人就是鍾曉芹。一個已經30歲的女人,完全不懂得保管自己的工資,微信里竟然拿不出20塊錢,連要兩百塊,還跟老公伸手要。
這樣的女人,活成悲劇,我一定也不意外。
鍾曉芹明明可以靠自己的工資養活自己,明明經濟是獨立的,卻仿佛活成沒有收入的全職主婦一樣。
女人想要在婚姻中過得好,關鍵還得靠自己強大,靠自己的主見。
總結:
婚姻不是過家家,需要智慧和能力才能過好,如果從一開始,雙方就出現了巨大的差異,何必結婚,單身豈不是更好。
結了婚,就要互相磨合,互相遷就,有脾氣就應該甩出來,剛結婚的頭三年,本應該是磨合期,卻過成了完全沒脾氣的平淡期,這不是好現象。
當矛盾積壓多了,某一天,一件小小的事,都能成為導火線,一點就燃,到時候,離婚已是必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