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溜溜梅
閨蜜向我吐槽:家門口的美容院正在做活動,一千元十次韓國小氣泡,思慮再三還是沒捨得買,轉眼看到女兒的舞蹈培訓班要外出參加比賽,報名費960元。
儘管知道這可能是培訓機構盈利的一種手段,可也思考不過三分鐘,報名!閨蜜說,交錢的一瞬間,感覺有點虧待了自己。
有多少人和閨蜜一樣,從小孩出生起就被「媽媽」的稱呼綁架?
「媽媽」這個標籤代表了「無私」「偉大」「付出」「慈愛」……但同時也給「媽媽」們戴上了層層的枷鎖。
一門心思撲在小孩身上,自己卻在公司混的像條鹹魚,可偏偏小孩還不領情,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傷人的話就像靈魂拷問,句句直擊內心。
有人說:「我犧牲自我都是為了孩子好,有錯嗎?」
我不禁思考,難道為孩子好就一定要忘了自己,做一個事事都犧牲的人嗎?
在《我家那閨女》中, papi醬給人生中重要的關係做了一個排序,按重要程度分別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很多人和閨蜜一樣,表示無法理解,理所當然覺得人一旦有了孩子以後,最重要的一定是孩子,不能接受把父母排在最後一位。她們:
寧願送孩子去上三百元一小時的教輔班,卻不捨得給自己買一支大牌眼霜;
寧願讓孩子上每學期學費上萬的私立學校,也不捨得給自己預約一次全面的體檢;
如此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最後卻把父母排在最後一位?這不是養出了白眼狼嗎?
其實,這樣養孩子的方式,就如同做一項投資,考慮的是投入產出比。當回報不盡如人意時,就會將怨氣轉移到家庭和孩子身上。
熱劇《小歡喜》中,宋倩就是一個把養育孩子當成投資的媽媽。如果說五套房子是她的物質投資,女兒英子就是她的精神投資。
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考好,她開心,孩子考不好,她焦慮,孩子聽話,她歡喜,孩子不聽話,她崩潰。
離婚後,她把本該投注給丈夫的關注和愛,全都壓在了英子身上:
起早貪黑為女兒熬藥膳,事無巨細到失去自我;把培養女兒作為一輩子的事業,房間做成隔音牆;辭職親自輔導女兒功課,為了孩子,她操透了心。
她為女兒付出了一切,可是,英子並不買帳。一句:「我討厭你。」讓宋倩瞬間崩潰。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為了這個家,我容易嗎?」
「你是媽媽的驕傲。」
「你是媽媽唯一的希望。」
這些話,不單單是宋倩每天掛在嘴邊的話,更是中國式媽媽經常提起的話。我們身邊也有不少宋倩式母親,以單方面的付出自我感動式的母愛,對孩子無微不至。
從學習到生活都給予了全方位的關心和照顧,她們為家庭,為孩子犧牲了半輩子,把自己的一生與孩子捆綁在一起,離不開,掙不脫。
丟失了自我,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最終換來的卻可能是恨。
真正健康的愛,不能愛的太滿。放棄自我,一生只為孩子而活的做法當然不值得推崇。
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孩子不能也不可以成為一個母親生命的全部意義。
媽媽應該給自己更充分的愛,只有懂得愛自己才更明白如何愛孩子。
最近聽到一句話:一個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深以為然。
好友琪琪,曾經是公司業務一把手,但為了家與孩子放棄自己鍾愛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家庭做起全職媽媽。
剛開始做全職媽媽的那兩年,一門心思撲在家庭和和孩子身上,灰頭土臉,不化妝,不打扮,頭髮也是亂糟糟,穿著睡衣就出門。
生活就像一個圓,圓心是丈夫和孩子,每天唯一的期待就是做好飯等著丈夫和孩子歸來,漸漸的忘記了自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琪琪感覺自己在孩子成長路上的參與感越來越弱,小學五年級的功課已經無力輔導,社會話題沒法與小孩進行深入交流。
看透一切的琪琪感慨地說:「原來日漸成熟的孩子,更期望擁有一個積極向上,思想獨立的媽媽,而不是只會每天圍著他追問:吃什麼、冷不冷的保姆式母親。」
還好,現在的她憑藉自己的專長和努力獲得報酬與尊重,在創業的路上持續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也獲得孩子的認可和欽佩,兩全其美。
女人,不僅僅是努力工作時的那股自信認真模樣很美。
更重要的是,當你通過努力工作實現精神獨立,積極向上、不斷進取,這樣拼搏的媽媽,在孩子眼裡,也真的很酷!這樣的媽媽才是孩子最好的人生導師。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一次演講中曾經說過,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身教,作為父母,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範和引導。
想讓孩子更優秀,作為最能影響孩子的人,首先應該做好自己,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才有可能去照亮別人。
就像董卿所說的一樣:「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
一個母親最大的成功,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民國時期,上海永安百貨的大小姐郭婉瑩,自幼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文革期間家裡所有東西悉數充公後,她穿著旗袍去清洗馬桶,穿著皮鞋在菜市場賣鹹鴨蛋。
她享受過榮華富貴,也體會過百般疾苦,即使身處逆境,依舊不改初心愛自己,用粗糙的茶杯淡然的喝茶、衣服樸素卻不失乾淨平整。
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孩子也學會了愛,從來不曾怨天尤人,始終對生活充滿希望,即便面對生活中的暴風驟雨依然積極樂觀,勇敢面對。
努力愛自己的媽媽,會將平凡的日子過成一首詩,會將柴米油鹽的生活過成一幅畫。她們在努力發現愛的同時,也讓身邊的人感受愛:
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並為之堅持,鍛鍊身體,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愛自己、愛家人的前提;
認真對待生活中的一餐一食,堅持健康的飲食,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最好的愛護;
一支好看的口紅、一身得體的新衣、一套適合自己膚質的護膚品……愛自己的媽媽從未忘記,自己同樣需要美麗;
有放鬆身心的愛好,有分享喜怒哀樂的朋友,這些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盈;
擁抱這個美好的世界,每天過的努力而盡興,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為自己取得的每一個小成績而雀躍開心;
當生活遇到困境,買上一束鮮花,告訴自己笑對一切,不怨天尤人,坦然的面對前行路上的風風雨雨;
不當24小時全天候媽媽,偶爾刷刷朋友圈、看本書、看部電影,早上也會賴賴床去店裡買個簡易早餐,我不想做孩子的保姆,更想做他們的榜樣;
放下所有的「應該」和「必須」,悉心感受生活中愛的流動,用這些愛去滋養自己,真誠的對自己說:我愛你……
查理·卓別林,天才的喜劇電影家,在他70歲生日當天寫下的一首小詩——《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其中的章節對「愛自己」有著非常優美而深刻的詮釋: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
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
不再去勾畫什麼宏偉的明天。
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
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韻律。
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
『單純』
願天下的媽媽們都能單純地愛自己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這是母親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簡介:喵姬,富書聯合創始人,全網最大外星文明與UFO信息共享平台U+聯合創始人,新媒體爆文寫作者,多篇文章被收進暢銷書《絕不過低層次的人生》、《好好生活》,微博@喵姬愛唱歌,簡書@喵姬,公眾號:我是喵姬(ID:woshimiao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