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或許還有追回的一天,
但傳統技藝失傳,極難再次復原。
留住手藝
小編有一個喜好,
對文物類節目尤其熱衷,
從《鑒寶》、《尋寶》0
到《國寶檔案》,
每一期都看得欲罷不能。
如今大受歡迎的《國家寶藏》
看的過程中,
既為節目中持寶人,
所帶來的古董被鑑定為真,
發自心底感到振奮;
也為某些藏寶者0
一擲千金買下寶貝,
卻被專家鑑定為贗品,
感到由衷的惋惜、遺憾。
不過,日本一檔歷史悠久的鑒寶節目《開運鑑定團》,卻因開播以來最重大發現,意外在中國迅速走紅。
《開運鑑定團》於1994年在東京電視台開播,曾獲日本民間放送聯盟優秀獎。
節目中,
專家們發現了一件0
讓世人震撼的國寶級文物:
曜變天目碗。
為什麼它讓世人震撼呢?
因為建盞(天目瓷)0
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曜變天目又是其中的極品。
燒制技藝早已失傳,
目前中國僅存碎陶片,
世界上僅有的三件完整曜變天目碗,
全部藏於日本,
被官方認定為國寶級文物。
所以,如果這第四隻曜變天目碗,被鑑定為真,那絕對是了不起的大發現。
現場的五人專家團,
在仔細鑑別,謹慎商議後,
鑑定該碗為真,
並給出2500萬日元的參考價。
日本陶藝家更是放言:
「曜變天目碗是無價之寶,
每隻估值起碼100億日元!
2500萬有多少我要多少!」
然而讓日本專家們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年後,他們被一位中國大媽啪啪打臉。
中國陶藝家李欣紅,
看了這檔節目後,
一眼就認出0
「這不是我做的碗嗎?」
TBS電視台聽聞此言,
趕緊跑到阿姨的家鄉,
建窯發源地:福建建陽0
企圖發掘事件的真相。
沒想到阿姨斬釘截鐵,
「錯不了,就是我做的,
這是我學徒時的作品,
賣80塊錢一個。」
記者表示難以置信:
「這可是我們的國寶,
你這話不能隨便說。」
阿姨當場表示錯不了,
這碗底的「供御」兩字,
都是我刻上去的,
還故意做了舊,
因為刻我的名字根本沒人買啊!
而且你們所謂的0
曜變天目花紋,
是我畫出來的。
「我們管畫的叫蝴蝶盞,非人工窯力所為、可遇不可求的自然窯變極品,才是曜變天目。」
這下整個日本文物界炸了鍋,他們趕緊再召集專家,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重新鑑定,最後得出結論:這碗的確是假的,是現代仿品。
如此一來,不少日本網友嘲笑所謂的「磚家」。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
受不了國寶變仿品的刺激,
矛頭一轉直接對準中國。
「你們中國就會山寨、造假,
連大媽都在不遺餘力地防制!」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了解曜變天目的歷史,
會發現部分日本網友的言論
絕對是倒打一耙。
中國唯一 一件曜變天目殘件
曜變天目的燒制技藝,
源於800多年前的南宋,
本是中國陶瓷文化最神秘的一部分,
它不能人為控制,
帶有極大的偶然性。
古代的中國工匠也是偶然發現:
只有在獨特的陽光、溫度條件下,
才會燒成閃耀七彩光暈的耀斑。
然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
這種燒制技藝,
已經失傳700多年。
而曜變天目茶碗0
最早是日本鎌倉時代,
由在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
留學的日本僧侶們帶回日本。
日本的貴族,
看到這恍如星空、
繁星點點的瓷碗,
瞬間著了迷。
人人都爭搶0
這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一隻頂級天目盞,
據說可以換一座城池。
拿藏於日本靜嘉堂,被國際陶藝界公認為「天下第一名碗」的曜變天目盞來說。
它從中國流入日本後,先後經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日本傳奇女性春日局之手,三菱集團總裁也曾擁有過它,不過他覺得「這樣的器物,我配不上,所以終生都沒用過這個碗。」
正因其如此珍貴,中國、日本的陶瓷科學家技藝師都曾想仿製,但終因工藝難度太大,不可控因素太多,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
不過出生於燒窯世家的長江惣吉卻不甘心,1995年一輩子致力於復活曜變天目的父親死後,他子承父業。
前後28次訪問中國,
帶回近80噸原料。
潛心研究22年,
於2017年6月成功再現0
「曜變天目」的絢麗斑斕。
而我們開頭所說的「大媽」0
61歲的匠人李欣紅,
同樣在中國,
為復原「曜變天目」埋頭了幾十年。
本是陶瓷工廠里0
給老師傅打下手的她,
在得知家鄉建盞(天目瓷)
曾經的輝煌後,便下定決心,
不論此生花多少時間,
也要親手將技藝復原。
白天請教瓷廠的老師傅,
夜裡就盯著書籍苦學,
得知日本有曜變天目保存後,
便自學日語,準備到日本尋訪。
正是這樣的信念,
讓她從瓷廠一名普通工人,
成為遠近聞名的建盞大師。
80元一件的瓷碗視頻爆火後,
有人欣賞李欣紅的技藝精湛,
也有人憤慨質疑:
「為什麼我們南宋的名瓷,
都跑到了日本,
中國一件也沒留下來?」
其實不僅天目盞,
匠匠仔細一搜才發現:
中國傳世孤品和傳統技藝,
流行日本,成為日本國寶的事件,
屢見不鮮,觸目驚心。
被日本收藏的十件頂尖中國國寶,
第一件便是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它藏於日本宮內廳正倉院北院,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都是四弦,而這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琵琶。
此外大名鼎鼎的七星劍、丙子椒林劍
甚至在中國沒落,在日本卻傳承有序的唐紙、活字印刷術。
唐紙0
活字印刷術0
然而慶幸的是,
在我國雖然有很多技藝衰敗,
但依然有老師傅不求名利,
願意幾十年如一日,
研究、復原這些技藝。
花38年時間,找回失傳南宋官窯製作工藝的酈越寧
震撼於五弦琵琶,
復原改良唐五弦琵琶的方錦龍。
參考唐八棱銅鏡,
結合古代木鑲嵌技術,
製作出「寶相花木鑲嵌鏡」的祁天。
文物,
或許還有追回的一天,
但傳統技藝失傳,
極難再次復原。
我們一直在與過去告別,
但就怕有一天,
我們自己都忘記從何而來。
留住技藝,敬重匠人,
應該成為我們內心深處,
永遠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