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麥高留茬還田的好處,以及根外施肥問題,讓老農來告訴你

2019-08-21     玥蔚說農業

水稻和小麥茬回到田間的好處和稻草和小麥秸稈還田的技術很多,有高粱、堆垛、墊片、過腹、沼氣發酵等,效果非常好。從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分析來看,保持高粱的水稻和小麥是最好的方法。所謂的水稻和小麥高茬技術是根據秸稈高度與水稻和小麥重量的比例確定採收高度,以確保適當數量的水稻和小麥基莖,直接培養成套技術它不僅可以施肥土壤,還可以增加泥土中的的有機物質,改變泥土中的物理化學性質,提升產出數量,產量增加10%以上。

一、稻麥高留茬還田的好處

優點如下:

1.是稻麥秸稈還田期間,這是繁忙的農業季節。其他方法耗時且勞動強度大,而且更難。採用高茬技術,簡化回程,節省人力和精力;

2.高茬犁耕,莖稈暴露少,分布均勻,提高了返回田間的質量和效果;

3.方法簡單易行,增加產量和改良土壤的效益高,群眾願意接受,促進抵抗力小,減少了對於土地占有與土地養殖之間的矛盾;

4.有利於促進機械進行採伐,從而形成另一種發展方式。

二、技術

根據我們的實驗,1985年稻米和麥茬技術的示範和推廣,1998年的應用面積達到了68.3萬畝。多年的實踐表明,為了獲得更好的稻米和小麥經濟效益,返回實地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確保茬的高度,保證從綜合產量分析和施肥土壤等返回田間的稻草數量,每畝秸稈或稻草每畝秸稈約150kg,效果最佳。也就是說,一般來說,水稻的葉子長度超過16.5厘米,小麥的葉子長度為16.5-19.8厘米。

2.增加速效氮肥的施用,以維持碳氮平衡。稻草粗纖維超過50:1。如果不注意速效氮肥的運作,微生物和早期作物將爭奪氮,這將影響幼苗的生長,最終導致產量降低。

根據試驗,為了保持碳氮平衡,盲稈相當於150公斤秸稈和施用約15公斤碳,而麥秸需要施用約25公斤碳酸氫銨,不包括基肥,並配以200ml高效生物鉀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質量,激活土壤中不溶性磷和鉀,提高固氮能力,加快秸稈的分解速度。

3.提高耕作和翻耕質量有利於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和水稻和麥秸的分解。耕作深度應為11.6-13.2cm,同時防止滲漏或淺耕。

4.加強水稻苗期的水稻管理,特別注重水稻苗期水漿管理,堅持淺水灌溉和深層進行灌溉相搭配,提升土泥土滲入性能。加快吸收速度,分解並有利於水稻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三、水稻根外施肥

在水稻生長的中後期,根系的吸收功能在下降,而其他部位仍處於營養充盈階段,需要充足的營養供給。如果通過土壤施肥進行育肥過程,則很難滿足要求。如果通過在根部噴洒葉面肥來補充養分,則可能引起直接吸取,還有充分利用對於水稻莖葉來說,則肥料較少,效果快。水稻葉面施加肥方式可以看下面的內容:氮肥對於水稻產出數量有很大效果,而且可以影響早熟,穩定,不褪色,通過預促,中央控制和補充後施肥措施實現栽培。因此,在水稻後期通過葉面噴施氮肥可以延長功能的壽命,防止反硝化過早老化。通常,1%尿素溶液在孕穗期和灌裝初始階段噴洒一次,當與3000 4000次802調和劑混合時噴霧效果更好。

1.磷肥。在後期噴施磷,它可以影響到水稻的結成機率,還有每一粒的重量。而且影響早熟問題。通常,在前往填充階段期間,2%的過磷酸鹽溶液被噴射兩次。

2.鉀肥。在特定時段,噴施一次鉀肥,可促進更好的效果,從而可以提升結成果實的機率。取5公斤鮮草灰,加入100公斤水,拌勻,浸泡12-24小時,然後取清液噴霧。每次,每畝噴施肥約50公斤,也可選擇1%氯化鉀溶液。

3. 磷酸二氫鉀。這種物質噴施在水稻上的話,它可以提高其抗逆性,增強耐熱性和抗寒性,增加粒重增加,提高產量。通常,它在引導階段,抽穗階段和填充階段噴塗一次。每次,每英畝150克磷酸二氫鉀,用50千克水稀釋並噴洒,具有提高產量的顯著效果。當數量達到20%時,每畝加150克磷酸二氫鉀加1-2克920,如果是粉末,應先用化學物質進行溶解,並均勻使用50公斤用水來促進抽穗和鋅肥。大米是一種對鋅敏感的作物。它可以在開始和抽穗階段每年噴洒一次,以促進頭部的整理,增強葉子的耐力,加速營養的運作,並促進灌溉和結果。

4. 硼肥,它可以給水稻提供充足的營養,導致結成果實的機率更高,很少有開放空間,特別是混合稻米。一般而言,在分包階段和裝滿階段的1%至2%之間,從12%到2%左右,使生產率達到大約10%。低溫和下雨比稻米灌溉更好。如果用其他物質作為肥料,首先溶解在溫暖的水中,然後慢慢地融化和溶解。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總結的一些關於,稻麥高留茬還田的好處和技術問題,還有水稻根外部施加肥料的一個問題,稻麥留高茬可以給大家更好的收益,所以希望大家能通過上文的學習,能更好的了解到這些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7zAvmwBJleJMoPM2q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