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性價比大戰的iPhone 11系列,一場對國產手機的致敬之旅

2019-09-11     胖福的小木屋

今年的iPhone 11 系列真的可以說是乏善可陳,今年的 iPhone 重新回歸數字命名,6.1 英寸的 LCD 螢幕,紫白綠黃黑紅六種顏色,延續科技以換殼為本的理念。


搭載了最新的 A13 仿生晶片,A13 仿生晶片採用7nm工藝製造(不是7nm+ EUV),85億個電晶體。


iPhone 11 支持雙卡雙待,當然了這次是英特爾絕版基帶,且沒有 5G ,記得收藏!另外,這次的 iPhone 11 依然是 2x2 MIMO 天線...

iPhone 11 依然故我的大劉海設計,1200 W 的超清前攝,支持超廣角以及慢動作功能還有 4K 視頻拍攝。

2 個 1200W 的攝像頭,支持 120 度超廣角,增加了超級夜景功能還支持 4K 視頻拍攝。


iPhone 11 支持 18W 快充,也支持無線充電,續航比 iPhone XR 長 1 小時,支持雙卡雙待。


對了,iPhone 11 依然標配五福一安充電頭,18W額外花錢購買。祖傳寶貝不能丟。。


iPhone 終於也上了 Pro ,把 Pro 和 MAX 結合就成了今年最高端的 iPhone 。


iPhone 11 Pro 採用 5.8 英寸 OLED 螢幕,螢幕擁有 200 萬比 1 的對比度亮度,達到了驚人的 1200 也尼特,支持杜比視界和杜比全景聲。蘋果將其稱為 Super Retina XDR 顯示屏。


背部採用了霧面玻璃IP68 級防水,前置攝像頭1200 萬像素攝像頭,支持4K 視頻拍攝、人像模式。

後置的浴霸大三攝,是三個 1200W 攝像頭,廣角鏡頭為 f/1.8 大光圈;長焦為 f/2.4 光圈;超廣角為 120 度,f/2.0 光圈,支持 0.5/1/2 倍變焦,iPhone 11 Pro 還支持雙攝像頭光學防抖。


不得不說,iPhone 三攝大浴霸的雙重突起有些像燃氣灶。。。

這次 11 Pro 還加入了一個 Deep Fusion 新功能以及支持多個攝像頭同時拍攝。


iPhone 11 Pro MAX 除了螢幕增大到 6.5 英寸,其他配置一樣,iPhone 11 Pro 續航比去年增加了 4 小時, iPhone 11 Pro MAX 續航比去年增加了 5 個小時。

繼去年 XR 之後,這次蘋果 Pro 版本上也取消了 3D touch 功能,3D touch正式成為了歷史,又新增加的 UWB 功能服務。Pro 系列升級為 4x4 MIMO 天線,都支持雙卡雙待,至於信號是不是得到了強化,還是不要過高期待為好!

而最讓人激動的就是蘋果這次終於標配了 18W 快充充電器。需要注意的是,iPhone 11 Pro Max 竟然有226克重,完美替代了啞鈴的功能。


庫克表示,「這些是迄今為止功能最強大,最先進的iPhone,採用了令人驚嘆的全新設計」。呵呵,你開心就好!

今年的iPhone無論從外觀設計上還是配置上都讓人非常失望,應該是iPhone目前為止最讓人失望的產品了,可以和 iPhone 5C 媲美。而跳開產品來看,倒是可以看出許多有趣的產品。

今年的 iPhone 開始廠商和國產手機學習,並且蘋果正式把華為看做了對手,以及蘋果在 5G 來臨之前的轉型之路。


iPhone 11 系列,一場向國產手機借鑑之旅

去年的華為 P20 Pro對拍照的大幅度升級,直接把所有手機廠商帶入了深坑,所有的手機廠商都開始強調拍照,當然,這也有目前手機的發展陷入了瓶頸,而拍照是最為直觀的賣點。所以各大廠商才如此追求拍照。

今年的 iPhone 11 系列同樣是對拍照進行了大幅度升級,還加入了超級夜景模式,直接與果粉所強調的「真實」來了一個南轅北轍。

這除了今年的 iPhone 在產品創新上陷入瓶頸,只能通過拍照吸引噱頭之外,還有就是今年的國產手機在拍照上大做文章,無論是 4800萬像素,6400萬像素還有潛望式攝像頭,這都給蘋果帶來了壓力,迫使蘋果對拍照系統進行升級。

今年的 iPhone 也陷入了性價比大戰的漩渦,iPhone 11 64G版 起步直接 5499 ,比去年的 iPhone XR 便宜了 1000 ,128G 5999 元,256B 6799 元,在絕對的性價比面前,一切都是浮雲,真香!


iPhone 11 Pro(國行)各容量售價分別為:64GB售8699元,128GB售9999元,256GB售11799元。

iPhone 11 Pro Max(國行)各容量售價分別為:64GB售9599元,128GB售10899元,256GB 售12699元。


128G 和 256 G版本都比去年便宜了 100,我差的是那 100 塊錢嗎?我差的是那 10000。可以說,在經歷了去年的多次跳水之後,蘋果今年也想通過降低售價來吸引顧客,從而保證自己的品牌溢價,不至於再次成為跳水王。

就目前來看,iPhone 11 的確非常香,最高配置的價格比去年 iPhone XR 的6499 起步也才貴了 300。但是 Pro 系列依然性價比不是非常高,估計也會再次迎來跳水。



蘋果正式把華為當作對手

近幾年來從來只會暗戳三星的蘋果,這次終於把華為正式當作了對手,直接在蘋果發布會對麒麟 980 進行了吊打,這也預示著蘋果已經開始正視華為的強大,把華為當作了對手。


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首次超越了蘋果,坐上了全球第二的頭把交椅,在第三季度依然實現了對蘋果的超越。

最終,蘋果憑藉著第四季度的力挽狂瀾,在2018年以200萬的微弱優勢領先了華為,保住了自己第二的寶座。

到了2019年,蘋果就再也擋住華為兇猛的攻勢,即使被列入了實體清單,海外銷量遭受重創,在第一第二季度銷量大幅度超越蘋果,幾乎穩坐了2019年第二的交椅。

據一份最新的分析師報告稱,華為在2019年的總體出貨可能會達到2.6億部手機。而郭明錤認為,由於缺乏創新賣點,3款新iPhone將出貨6500至7000萬台,比去年下降5%到10%。由於在降低舊款iPhone價格後需求增加,預計2019年iPhone出貨量將達到約1.8億部。

華為之所以取得如此迅猛增長,是因為近幾年的高創新力,首先在華為P、Mate兩大高端旗艦系列方面,持續通過在旗艦機型上搭載最新技術傳導品牌價值,提高品牌認知度。

華為P20系列憑藉對拍照的引領作用,上市四個月全球發貨量超過900萬台;華為Mate 10系列持續走強,全球發貨量超過1000萬台。

相比起iPhone XS的擠牙膏,華為2018年下半年的Mate 20 Pro更是憑藉著強勁的實力贏得了用戶的認可。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國手機市場,iPhone用戶轉而使用華為手機的比例從12.6%上升到了16%。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是華為增長的基石,也讓公司拉開了與其他廠商的差距。近十年,華為公司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940億元,位列全球第三。累計專利授權74307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這也是為什麼2019年iPhone會在發布會列入P30 Pro進行對比的原因,因為華為的增長速度對蘋果造成了威脅。這也體現了蘋果對華為實力的認可。

5G來臨前,蘋果的轉型之路

這屆的蘋果發布會,iPhone的發布顯得極為潦草,反而在軟體業務上大書特書,無論是蘋果的遊戲業務還是電視業務。

5G 時代的蘋果 非常尷尬,因為5G解決方案的蘋果在英特爾黯然退場之後只能選擇依靠高通基帶,而這勢必會影響其銷量。尤其是現在 iPhone 的銷量開始趨於下滑,如何在5G時代來臨前,保持高營收,蘋果選擇了轉型。

早在今年的春節發布會上,庫克就已經表露了這樣的想法,3月26日的蘋果春季發布會上,蘋果CEO庫克傳遞的唯一信息就是服務。

在那次發布會上,蘋果重頭戲是推出包括蘋果電視AppleTV+原創視頻內容、蘋果新聞AppleNews+以及蘋果信用卡在內的服務業務。

庫克在開場白中就非常直接說道:「蘋果同樣能夠提供世界級的服務業務,今天發布會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服務的」。

通過AppleTV整合了各個流媒體服務平台,蘋果甚至與多達34個影視工作室合作生產內容。來和流媒體龍頭老大網飛對抗。不過10億美元的投入比起目前流媒體視頻巨頭網飛在原創劇方面的投入相差甚遠。Netflix在美國訂閱率市場占比已接近一半,用戶訂閱數也突破一億大關。

按照公司計劃,Netflix今年將斥資80億美元推出80部原創劇,蘋果的這點投入相比起來就是毛毛雨。

除了電視服務,蘋果還推出新聞AppAppleNews+。美國用戶月租費9.99美元,就能瀏覽包括《華爾街日報》、《連線》和《國家地理》等超過300個報紙和雜誌內容。蘋果還宣布了宣布了遊戲服務AppleArcade。訂閱用戶可以玩到超過100個只能在蘋果設備上獨家發行的遊戲。

再加上發布的蘋果卡,蘋果相當於發布了一個美國版的愛奇藝+支付寶+今日頭條+騰訊遊戲。而在2019iPhone發布會上,蘋果也是重點介紹了AppleTV里自製的新劇還有Apple Arcade里的新遊戲。

由此可以看出庫克已經敏銳意識到蘋果無法僅靠售賣平均價格近千美元的高端手機驅動增長了。這些年來,以硬體和設備為主營業務的蘋果就一直想要向向軟體公司轉型,體現在財報上,即服務收入占總營收比例越來越高。


在2017年年初,包括iTunes、蘋果商城以及其他網絡相關業務和授權業務在內的服務業務成為了蘋果增長最快的業務。

2017 年蘋果公司遊戲收入 80.37 億美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蘋果公司 2017 年總凈營收為 532.65 億美元,由此計算,遊戲收入占比高達 15%。

蘋果CFO馬斯特里當時表示:「服務業務已經超過Mac和iPad,成為繼iPhone業務後的蘋果第二大收入來源」。

蘋果服務業務包括APP store、 iTunes、AppleMusic、iCloud 雲服務、Apple Pay 和 Apple Care 額外保修、AppleArcade、AppAppleNews+、AppleTV、醫療服務CareKit等。

蘋果2018年 8 月 1 日發布的 2018 財年第三財季業績顯示,凈營收 532.65 億美元,其中服務收入為 95.48 億美元,占比 18%,同比增長 31%。服務收入早已超過 iPad、Mac,成為蘋果公司僅次於 iPhone 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而蘋果之所以能夠轉型軟體公司如此快速迅捷,則多虧了全球 14 億IOS用戶,這些人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圈,消化蘋果的軟體服務,轉化為蘋果的利潤。

2019年5月,iPhone的營收為311億美元,同比下滑了17%。軟體與服務收入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6.2%,服務業的營收占據了蘋果總營收的20%,這標誌著蘋果轉型的初步成功。

直到有一天,蘋果的iPhone既然真的已經沒落,蘋果憑藉著提供軟體服務依然可以過得很好。這是庫克為蘋果規劃的新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5ufHW0BJleJMoPMFWT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