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與一位老友聊天,他說到鄰居家的一個孩子,去年高考成績非常不錯,當時有同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可以選,孩子選了西安交通大學。老友很不理解,他認為應該選擇同濟大學,因為同濟大學更厲害些。
在很多人眼裡,同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內名氣和實力僅次於清北華五的少數幾所高校。如果把清北華五這7所大學稱為「第一梯隊」985高校的話,同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就是「第二梯隊」985高校。
那麼,同樣作為「第二梯隊」985大學,同濟大學實力真的比西安交通大學更強嗎?我們通過5個方面的數據來對比一下。
同濟大學擁有1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含雙聘),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19名第三世界科學院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5名國家級教學名師,36名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6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以及162名「青年長江」、「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四類優秀青年人才。
西安交通大學擁有43名兩院院士,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9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入選者,4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3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34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493名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第四次學科評估,同濟大學有12個學科獲評A類,其中城鄉規劃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四個學科評級為A+;西安交通大學有14個學科獲評A類,其中電氣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兩個學科評級為A+。
軟科2019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同濟大學有12個學科排名進入國內前十,其中土木工程和城鄉規劃學專業排名全國第一;西安交通大學也有12個學科排名進入國內前十,其中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排名全國第一。
同濟大學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其他國家級研究平台,以及63個省部級研究平台。
西安交通大學擁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129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同時建有國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國西部質量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QS2020亞洲大學排名,同濟大學排亞洲第54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1位;西安交通大學排亞洲第55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2位,名次僅次於同濟大學;軟科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同濟大學排國內第13位、西安交通大學排國內第14位。
2019年海南高考,理工類,同濟大學投檔最低分為800分,西安交通大學投檔最低分為737分;2019年安徽高考,理工類,同濟大學投檔線為652分,西安交通大學投檔線為648分;2019年山西高考,理工類,同濟大學錄取最低分為632分,西安交通大學錄取最低分為626分;2019年山東高考,理工類,同濟大學錄取最低分為657分,西安交通大學錄取最低分為642分。
在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中,同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兩校均創造出了多個「全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像同濟大學,現已建成世界規模第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國內第一個「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國內第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台」,國內第一個「海底觀測研究實驗基地」等。而西安交通大學自遷校以來,累計創造了百餘項國內外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我國第一個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第一個汽輪機、汽車製造、製冷與低溫和壓縮機專業;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首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字處理晶片;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雙剪統一強度理論等。
綜上,除高考分數線方面,西安交通大學略遜於同濟大學外,兩校在其他領域的水平是差不多的。其實人們都很清楚,同濟大學分數線高於西安交通大學並非是因為實力更強,而是該校有明顯的地理位置上的優勢。拋開地理位置不談,同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是排名相當、實力難分高下的兩所大學。
客觀地講,同濟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有著各自的強項,如果想學土木工程、城鄉規劃等專業,最好選擇同濟大學;如果學電氣工程、動力工程等專業,最好選擇西安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