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某天,當時七機部部長錢學森對一機部局長周子健說:「老弟,如果現在再不搞出來,將來(飛彈)只能扛著走了」。令兩個人萬分心焦的,就是將被用於DF-3彈道飛彈拖載、曾被人們稱為「天字第一號」的「黃河」JN252重型越野拖車!
迫於當時岌岌可危的中蘇關係,二炮部隊急需一型具有高機動性、可用於拖拽各型戰略飛彈的越野型重型拖車頭,以提高飛彈部隊的生存能力。這項重任,最終落在了始建於1935年的濟南汽車製造總廠的頭上。但是研製工作並不順利,直至1970年代初,都沒有可牽引、拖載在研DF-3(東風-3)系列中程地對地飛彈的重型牽引卡車。
作為中國最早的重型卡車生產廠,濟南汽車廠在1960年4月即試製出了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型8噸重型卡車,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朱德元帥為此親筆題寫"黃河"兩字!
其實,「黃河」JN252跟解放CA30、東方紅LT665、紅岩CQ260等一樣都是借鑑國外經典軍車底盤來研發,只是「黃河」JN252借鑑的是捷克太拖拉TATRA-813車型。而太拖拉公司已經在軍用重型車輛等越野型卡車上採用了脊管式大梁車架和擺動式半軸結構,獨立懸掛已經不是該廠「高難尖」的產品。可是,濟南汽車廠受制於當時我國重工業、汽車行業的基礎薄弱,卻在研製獨立懸掛、鋁製車身方面進展緩慢……
「黃河」JN252作為國內研發的第一型採用獨立懸掛的軍車,擁有7個防滑差速器(四個輪間三個軸間)。而毫無技術儲備的濟南汽車廠在防滑差速器方面,甚至參考了從國民黨繳獲的萬國牌載重卡車的裝車件。由於鋁合金材料和工藝不過關,件材在-40℃環境下變脆(橡膠管也是如此),不得不將車橋等改回鑄鋼材質。
另外,還將彈性元件由原來的彈簧改成了與坦克同理的扭力杆方式。即便是這樣,萬般無奈的濟南汽車廠還是迫於形勢,在該廠「黃河」JN-150 的基礎上改進生產了黃河JN-253型6x6越野卡車(就是在JN-150基礎上多加了一個後橋),作為應急過渡車型(共生產156輛)。
1970年,第一批6x6驅動的「黃河」JN-253型重型越野卡車研製成功。該車採用輕量化的鋁合金懸架,為提升車架縱梁(長達8.8米)的強度,採用Z型橫截面,並將鋼板厚度提升至10毫米。全新的雙A型下擺臂+雙行程減震器+扭杆彈簧構成全獨立懸架。JN-253卡車上採用的上述新技術和新工藝,也促進了濟南汽車廠的產業升級,為之後JN-252的研製成功和量產奠定了基礎。
1971年「黃河」JN-252車型開始進行路試,1974年「黃河」JN-252完成與東風-3中程地對地飛彈的合裝測試,1976年「黃河」JN-252定型!
自1970年測試車型的小批量生產,截止到1989年,由濟南汽車廠研發、生產的「黃河」JN-252型8x8輪驅動重型越野卡車共生產了1422台(1262+160)。雖然1984年之前的車型還存在燒軸承等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但是為克服「有彈無車」問題,JN-252車型先後成為我軍第二炮兵DF-3中程地對地飛彈和DF-5遠程地對地飛彈的牽引車和運載車。
在1984年慶祝建國35周年的閱兵儀式上,百折不撓的濟南汽車廠工程師們,終於讓JN-252車型修成正果——外形硬朗、頗有歐美軍車范兒的JN-252拖拽著DF-5遠程地對地飛彈緩緩通過天安門前——當時很多人還以為這款軍車是從國外進口的......
(參考文獻及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