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養生|補氣清暑 健脾祛濕

原標題:大暑養生|補氣清暑 健脾祛濕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今年大暑正值中伏之前,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高溫天氣,此時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提醒市民,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於虧耗,尤其是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易出現中暑等病。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大暑養生之預防中暑

當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多為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給患者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另外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進入夏季後,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暑熱的中藥,如金銀花、霍香、薄荷、佩蘭等代茶飲,也可選擇一些中成藥如霍香正氣水、十滴水等。

大暑養生之飲食調養

01

飲食以清淡為主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飲水多,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導致食慾不佳,加上睡眠不足,天熱貪吃生冷食物的因素,如果再吃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少吃油膩食物。

02

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

清熱的食物宜在盛夏時吃,清熱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子、西紅柿、綠豆、黃瓜等,還可用大蒜、姜、醋等調味品以增強食慾;健脾利濕的食物主要有冬瓜、苦菜、蓮藕、薏米等。

03

切忌過涼飲食

夏季雖然天氣炎熱,但對過涼的冷飲、冰棒、冰啤和冰鎮水果等均不宜多食。如冰箱裡的西瓜,取出後不應馬上吃,應在常溫下放置一會兒再吃。因為大量過冷食物會造成胃腸血管驟然收縮,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胃腸痙攣 、腹痛、腹瀉、消化吸收障礙。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和節制。

04

粥養

大暑喝粥需以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為主。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藥粥雖說對人體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據每人的不同體質、疾病,選用適當的藥物,配製成粥方可達到滿意的效果。我們可以選擇在早晚喝點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皮蛋粥等,既可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05

水養

夏季養生,水對於人體內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傳統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冷開水。根據民間經驗,每日清晨飲用一杯新鮮涼開水,幾年之後,就會出現神奇的益壽之功。

大暑養生之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提醒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集團治未病科目前開展的三伏貼、督灸、臍灸等傳統中醫外治療法,為扶陽固本第一要法,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需注意的是,每個伏天貼一次,連續貼三年,可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機體的過敏狀態,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緩解症狀。大家要順應節氣特點,注意休息,合理膳食,及時補充水分,順利度過大暑節氣。

供稿:治未病科 丁蕾

編輯:范曉苹 李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