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美·劇評】乘風破浪的《怪你過分美麗》,到底帶來了什麼?

2020-07-02     影視Mirror

原標題:【怪美·劇評】乘風破浪的《怪你過分美麗》,到底帶來了什麼?

文|影視Mirror

最初被《怪你過分美麗》吸引,是因為這個充滿著回憶氣息的劇名。

1996年,張國榮在一首名為《怪你過分美麗》的歌里這樣唱道:「怪你過分美麗,如毒蛇狠狠箍緊彼此關係,彷佛心癮無窮無底,終於花光心計,信念也都枯萎。」

歌詞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那個時代驚世駭俗的存在——殺伐、果斷而又充滿心機。

時隔二十四年,無數的女性形象從大小熒幕閃過。但當這種女性形象再次在影視劇《怪你過分美麗》中出現,依舊忍不住讓人好奇。

二十餘集看後,跟隨著莫向晚的人生波瀾起伏。從鐵血無情、不擇手段的金牌經紀人,到眾叛親離、跌入谷底的從頭來過,劇中的女主角莫向晚的確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大女主。 一方面,她殺伐決斷,但一方面,她又困於時代與規則,這樣一位不同以往的女性形象,很難不引起議論。

由此,評論也逐漸兩立:要麼是大呼姐姐乘風破浪,要麼感同身受訴說社畜日常。不論何種觀點,唯一不妨礙的是,八成以上豆瓣網友,心甘情願地打出8.1高分。

而在筆者看來,《怪你過分美麗》的乘風破浪, 與其說是獨樹一幟,不如說是撥亂反正。

乘風破浪的莫向晚

與《怪你過分美麗》初次相逢時,筆者本以為這是部爽劇。

面對藝人自殺,莫向晚毫不猶豫便能潑上她一頭水;面對藝人解約的心,打上一巴掌再給顆甜棗;而面對競爭對手,也同樣能來去如風,自如應對。

爽嗎?

是真的爽。

在莫向晚的身上,凝聚著大眾對於所謂「職場女魔頭」的所有想像。她處事殺伐果斷,手中所有的砝碼都能換來同等價值的,即便自己的藝人醜聞爆出,她也同樣能運籌帷幄,打出一手出乎意料的牌;她做人毫不掩飾野心,與人交往拳拳到肉,直奔結果,即便是與好友間合作項目,也能讓友情為利益讓步;她也有著足夠強大的內心,即便是被潑了滿身奶油,也同樣能在哭過之後迅速鎮定,洗把臉、化個妝出來,還是那個精緻優雅的女強人。

毫不拖泥帶水,毫不猶豫拋棄戀愛腦,一心一意搞事業,這樣的大女主,怎一個「颯」字可以概括。

但走到如今這般地步,難嗎?

也是真的難。

人們羨慕莫向晚的獨立。但經濟的獨立,往往是建立在精神獨立的基礎之上的。而精神獨立的起點,往往是要直面慘澹的人生。

莫向晚的過去,大概可以用洪水滔天來形容。入獄的父親,背叛的愛人,解約的藝人,分別代表著來自親情、愛情及友情三方的崩塌,說不準那個打擊的力度更大,但唯有一點是同樣清晰——放下,才是最難。

這也是筆者認為《怪你過分美麗》中處理最為精彩之處。

莫向晚不是聖人,她放不下,忘不掉。在《怪你過分美麗》中,莫向晚有著難得的幾次失控,與莫北重逢當晚,一向圓滑的她出言諷刺,而後轉身就走,毫不顧忌尷尬場面;范美簽約至奇麗,她也同樣以牙還牙,拿掉她的女一號,給了林湘做配。

以牙還牙戲份很精彩,從這一方面很容易看出,《怪你過分美麗》對如何戳中劇外職場人的爽點,都摸得門兒清。但有意思的一點是,《怪你過分美麗》卻沒讓莫向晚在「以牙還牙」上浪費時間,也儘量少地浪費感情。

生活還得繼續,《怪你過分美麗》大概也不想做一部爽劇。

娛樂圈那些事

當然,在向來神秘的娛樂圈,「爽」很簡單,展現「不爽」,似乎才是最大的難題

這座與世隔絕的神秘島嶼,是無數少男少女眼中的鮮花與香檳,值得他們前赴後繼,仿佛前方就是名氣和價值;但也有人將它比喻成吃人吞怪的無間地獄,仿佛走進去就再無未來。

圍繞著它的種種猜測,大概可以繞地球一整圈。而客觀來說,對於它的描摹,國產影視作品也一貫更喜愛用「高概念」來表現。

比如花團錦簇的明星生活,比如燈紅酒綠的頒獎典禮,再比如的劇組經歷。

《怪你過分美麗》自然也有這樣的設計。但台前的太平並不能粉飾現實的生活,《怪你過分美麗》里莫向晚的職場,就是替那個神秘的名利場來露餡的。

身至高位,已然走向了人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人生的難題不會因為你的地位而放緩腳步,更大的壓力,更多的威脅,更多的言不由衷,也在隨之到來。

這是在《怪你過分美麗》中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

一般情況下,大眾所熟悉的職場劇,往往聚焦的是成長:初入職場的小菜鳥,受到各方打擊,於是披荊斬棘,一路向前。 但這種套路,在《怪你過分美麗》中,被調了個個。播至二十餘集,莫向晚逐漸走向失望,她曾經所為之付出的,也在棄她而去。

人生突迎轉向。由此帶來的恐慌、混亂,幾乎像職場紀實一樣的焦躁情節,刺痛了不少埋頭忙碌的職場人。

這是當代都市人每日遭遇的困境,也是《怪你過分美麗》的故事「發動機」。

因此,相比於強調獵奇性的娛樂圈題材,筆者更願意稱《怪你過分美麗》為凝聚著高濃度社畜現實的職場劇。

社畜一詞,是調侃意味的自嘲。當它與看似光鮮靚麗的娛樂圈相結合,便很巧妙地擊碎了人們的盔甲進而觸動到他們內心的柔軟。有經歷的觀眾,在被《怪你過分美麗》的悶響炸到沉默之後,會不會想起過去的生活里,誰曾是莫向晚,誰又不曾是莫向晚?

小津安二郎曾說,電影以餘味定輸贏。對於電視劇而言,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作為今年上半年評分最高的職場劇,《怪你過分美麗》的成績或許並非空穴來風。

就題材而論,不論是娛樂圈還是大女主,《怪你過分美麗》的確都不占據任何的時間優勢,尤其是相比於更多以夢幻娛樂圈為主題的偶像劇而言,它看似唯一的優勢也被抹去。

但現實主義影視作品的魅力,卻又恰恰在此。當它不僅僅關注個人,更關注典型故事背後與時代的緊密關係,那麼不論題材的新與舊,不論觸動爽點還是擊中痛點,只要它精準瞄準並擊中目標,其力道便會不可思議。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栗子

熱文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Qv2D3MBnkjnB-0zvI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