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歷時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和不斷總結,我認為壺藝創新要注意三個要素:
形
即壺的形象,也就是形狀式樣。這來源於對造型的熟悉深度,取決於自己的精心設計。耍明確地安排製作壺的大的「面」,即壺身;要鮮明地強調壺體每個部分,嘴、把、口、底、足、蓋、鈕所支配的方向。
由點、線到面,交待清楚線條的來龍去脈,緩衝過度,明暗轉折,虛實對比。這樣才能深入空間而獲得形的深度。把點、線、面處理好以後,一切也就找到了,作品 — 形,已經具有了生命。
神
即壺的神態,也就是通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情趣。創作的時候,萬不可僅在平面上探求,而要在起伏上思考。一切生命都是從一個中心迸生出,然後由內到外,滋長發芽,燦然開花。
要設想形象(壺)正迎著你,向你突出,向你訴說,向你表達。
這種形象具有一種強烈的內在衝動。這樣的藝作就具有了生命,就有了神。
氣
即壺的氣質,也就是形象內涵的實質性的美的素質。
紫砂壺藝是實用工藝美術產品之一,是具有藝術氣質的實用品和裝飾品,要求產品的氣質要美。
因為壺藝產品是為生活服務的,這就要求做到美與實用相結合。裝飾生活,適用於生活,既方便實用,又能陶冶性情,從使用中獲得美的感受。這就是氣質上的美,是健康的美,而不是病態的美。
藝術的本身就是感情。如果沒有輪廓、線條、體積、比例的學問,沒有基本功紮實而又靈敏的手,最強烈的感情也是癱瘓的。完美的作品其本身就具有充沛豐富的感情在抒發,在感染著人。
在我們看來,線條和塊面不是別的,是內在真實的標誌。我們的目光透過表面一直潛入內心。當我們表現形象時,便會用內涵的精神 — 氣質來豐富形象的本身。
強化藝術的感染力。
壺藝的創新如能做到形、神、氣三者融匯貫通,方可稱為佳作。誠然,這是不容易的事。
需要有紮實的基本技能,豐富的生活積累,嚴格縝密的技巧,要有對泥原料、成型、燒成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工藝流程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等等。
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OSwX3ABgx9BqZZIJx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