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無論是剛開戶的菜鳥,亦或是久經沙場的老炮,對這句警示語早已耳熟能詳,聽的耳朵都快起繭子了。可是「投資有風險」這句話,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字的——人人!
沒錯,投資「人人」有風險。
有人說這不是廢話麼,別急!之所以加上「人人」這兩個字,是因為乍一看投資有風險這句話,會讓人誤以為投資這件事本身是有風險的,從而忽略人的因素。然而我們所做的任何決定,都是事在人為。
所謂的風險,無非就兩種,一個是市場風險,一個是自身風險。90%以上的股民,都會把注意力放在市場風險上,每天痴迷於預測市場的漲跌,而很少花時間來關注自身的風險。要知道,看清市場容易,看清自己難啊。
大家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如果股票賺錢,巴不得讓身邊人都知道,並認為這是自己的眼光好、技術好;可如果是虧錢了,要麼抱怨股票垃圾,要麼抱怨莊家不給力。總之,賺了的話,都是自己的功勞,虧了的話,都是外部的原因。自己拉不下來粑粑,就怪地球沒有吸引力???
因此,最近這幾年,我也做了適當的調整,由外轉內。幾乎不怎麼關注K線圖、趨勢圖這些外在的、可直接觀察到的因素。更願意喜歡花時間和精力,來琢磨人的心理與行為的關係。這些看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終推動市場走向的力量。
佛家有個詞叫——著相。意思是說執著於外相、虛相、表象而偏離了本質。事實上,很多股民都是著相了的,整天被突破、金叉、放量、中繼、盤整、箱體、支撐、壓力等迷惑著內心,浪費著精力,想想真是有點可悲。
如果你高估自己對炒股的真正理解,那恐怕只有風險降臨了,你才會知道風險。如果你想知道真正的風險來自哪裡,去找到一面鏡子並站在鏡子面前。這就是風險——你從鏡子中看到的這個人。
因此,投資有風險這句話,是正確而又不全面的一句警示語。它會讓投資者誤以為風險來自於市場,從而忽略最終作出決定的是人的因素。真正有風險的是我們自己,市場只是為我們服務的工具而已。
交易者只關心價格,從本質上說,他們買賣的是風險。
市場允許風險從一個參與者轉移到另一個參與者。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創造金融市場的原因,也是金融市場的一個永恆的功能。
市場就是由一群相互買來賣去的交易者組成的。有些交易者屬於短線帽客,只是想一遍又一遍地賺取買價與賣價之間的價差;另外一些是投機者,他們試圖靠價格的變化來賺錢;還有一些則是以規避風險為目的的企業。
價格變動取決於市場中所有買者和賣者的共同態度。
共同態度變了,價格就會變化。
共同態度可能會有「自促」作用。
在交易世界裡,人類的情緒既是機會之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戰。掌控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視了它,你就危險了。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須理解人類的情感。市場就是由一個個的人組成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恐懼和弱點。作為一個交易者,你要從這些人類情感中尋找機會。
價格的波動足以把一個克己自製的紳士變成一個大哭大鬧的可憐蟲。
研究表明,人類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容易犯下系統性的錯誤。在緊張情緒中,人對風險和事件機率會作出糟糕的判斷。有什麼事能比賺錢或賠錢更令人緊張呢?
其他人的錯誤判斷就是他們的機會,也知道這些錯誤終將在市場價格的變化中出現原形。
在市場中,很多機會就源自於這些根深蒂固的人類特徵。
人類的情緒和非理性的思考可以製造出一種重複性的市場模式,這種模式便是機會出現的信號。
更重視已經花掉的錢,而不是未來可能要花的錢。
研究表明,損失的心理影響可能比贏利大一倍。
對交易行為來說,損失厭惡症會影響一個人使用機械性交易系統的能力,因為使用這類系統的人對損失的感受要強於對潛在贏利的感受,一個人可能因為遵守系統的法則而賠錢,也可能因為錯過了一個機會或忽視了系統的法則而賠掉同樣多的錢,但前者帶給人的痛苦要遠大於後兩者。
在沉澱成本效應的作用下,一個人在作決策的時候習慣於考慮已經花掉的錢。
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傾向於賣掉價格正在上漲的股票,卻保留價值正在下跌的股票。
投資者不願意承認過去的決策並不成功。
在交易世界中,即使是正確的方法也可能賠錢,甚至有可能連續賠錢。這些損失會導致交易者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決策程序,於是對自己一直在使用的方法作出負面評價,因為這個方法的結果是負面的。
人們往往會因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隨波逐流地相信這件事,這被稱為潮流效應或羊群效應。價格之所以會在泡沫行將破裂的時候仍然瘋長不止,部分就是由這種潮流效應造成的。
交易者往往會在一個有效的系統剛要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就將它拋棄。
有些交易者對他們的特殊風格推崇備至,以至於其他任何風格都難入他們的法眼。我沒有這種偏見。任何有效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固執地堅持一種方法、排斥其他所有方法是愚蠢的。
殊途同歸,所有有效的方法都有一些非常類似的特徵。
在趨勢結束之前,趨勢是你的朋友。」趨勢的結束和逆轉對你的帳戶和你的精神都是一種殘酷的打擊。
一般來說,趨勢跟蹤系統的衰落程度大致接近於它們的回報水平。所以,如果一個趨勢跟蹤系統的期望回報率是每年30%。那麼在衰落期內,你的帳戶可能從高點下跌30%。
反趨勢交易的贏利源泉:市場的支撐與阻力機制。
波段交易(本質上與趨勢跟蹤交易相同,只不過它瞄準的是短期市場動向。比如,一次成功的波段交易可能只會持續三四天,而不是幾個月。
每一種交易策略都有更適合自己的市場環境:也就是說,當市場以某種特定的方式運行或處於某種特定狀態時,這種策略更為有效。
趨勢跟蹤者們喜歡平靜的趨勢。
反趨勢交易者喜歡穩定中有波動的市場。
波段交易者喜歡波動性的市場,不管有沒有趨勢。
不要去預測市場的動向,而是會尋找市場處於某種特定狀態的指示信號。
優秀的交易者不會試著預測市場下一步會怎麼樣;相反,他們會觀察指示信號,判斷市場現在正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中。
如果說股票交易是博弈,比別人越少犯錯誤,你就越有可能成功
按照博弈論的說法,股票交易是一種現實博弈,現實博弈的特點是只要比別人少犯錯誤,同時犯錯誤時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可控,久而久之,你就是成功者。
選擇了股票行業,就註定了隨時都會跌倒,既然註定是如此,就應該選擇做思想上的朝聖者,向著自己認定的「期道」進發。朝聖者式跌倒,因為心裡有個堅定的目標,所以雖然跌倒了,還是會爬起來繼續向前走,每次跌倒的地方也都更接近目標。
股票交易是現實博弈:比別人少犯錯誤
股票交易是讓人上癮的危險遊戲。零和博弈是殘酷的,但股票市場連零和都不是。由於本質如此,市場一定會用各種方式證明大部分人是錯的。市場瞬息萬變難以把握,要在其中生存的唯一辦法就是把握自己,用自身的修為去控制慾望和情緒,從而理性地做出決策、執行決策。
決策容易執行難。我們都崇尚知行合一的理念,對應到股票投資上,理解市場是「知」,操盤是「行」。知易行難的意思是說,知與行之間的距離遠不止千山萬水,股票交易尤其如此,這可能是因為股票是濃縮的人生,所以也濃縮著犯錯機會。
人們常說,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但對做股票的來說,這句話基本上就是笑話:誰沒有在同樣的地方反覆虧損過?西方人也有類似的說法:一隻狐狸不能兩次掉進同一個陷阱,一頭驢子不會兩次在同一個地點摔倒。但在股票投資領域,對大部分操盤手來說,從錯誤中及時汲取教訓,並確保下一次不再犯,基本上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若以上述諺語為標準,股票市場上人人都是知錯犯錯的「慣犯」,都是一千個耳光也打不醒的蠢人,都是在同一個地方失誤兩次的狐狸和驢子,正如古人所言:「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得是誰,犯著又是誰。」
成功操盤手大都挨過無數次市場的掌摑,摑的方式還不僅僅是賠錢,而常常是爆倉。為避免屢犯,有些人甚至把戒律寫在手背上,每次下單時都會看到。雖然如此,一進入交易狀態還都是會故態復萌,為此不少人有自責感,甚至認定自己比驢都蠢,不是做交易的那塊料。其實投資者真的不必過分苛責自己,因為能悟出一切但管不住自己,基本上是投機交易者的常態。
同樣是屢屢犯錯,但有心人能夠透過這些「前科」,發現自己犯錯的機率正在慢慢降低,犯錯的「收穫」也在慢慢增多,這些人終究會明白:成功的交易者需要縝密的思考,需要嚴苛的約束,需要內心的強大,更需要犯錯的成本。所以,許多優秀交易員都是飽經滄桑,巴菲特說60歲才懂得投資,應該是不無道理的。華爾街有一個說法,做投機這行,平均年齡50歲才小有成就,60歲可能揚名立萬,70歲或許大功告成。年輕是要付出代價的,好在年輕是最大的資本,他們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用學費換經驗,但這所學校學費高昂,交不起學費的優等生比比皆是,因此要珍惜每一次交易機會,珍惜每一張失誤的單子,這些都是自身增加修為和提升境界的基石。
同樣是屢屢跌倒,不同的人是有不同姿勢的,這些姿勢可分為三類:烏龜式跌倒、不倒翁式跌倒以及朝聖者式跌倒。烏龜式的跌倒,是一旦跌倒就無法翻身,只能仰躺待援;不倒翁式的跌倒,是總是不停地跌倒而且常常是在同一個地方,但每次都不屈地爬起,然後換個方向,繼續開始下一輪的跌倒和爬起;而朝聖者式跌倒,因為心裡有個堅定的目標,所以雖然跌倒了,還是會爬起來繼續向前走,每次跌倒的地方也都更接近目標。選擇了股票行業,就註定了隨時都會跌倒,既然註定是如此,就應該選擇做思想上的朝聖者,向著自己認定的「期道」進發。
巴菲特說:「我們並不擔心犯錯誤,我所考慮的是未來如何做到不同。」股票投資者都是食人間煙火的凡夫俗子,都會雜念叢生甚至慾望萌動,所以大多數人都有重複犯錯的經歷,並且以後還會繼續犯下去,「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這個標準,在股票市場上沒有人能夠達到。不過,按照博弈論的說法,股票交易是一種現實博弈,現實博弈的特點是只要比別人少犯錯誤,同時犯錯誤時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可控,久而久之,你就是成功者。
向上突破型缺口選股技巧:
我們這裡將著重講此類技術圖形的介入點和止損點,以及技術判斷標準。
不管哪種突破形態,判斷的核心在於:缺口是否回補及成交量是否配合,故我們將忽略突破前的形態(突破前的形態,一種是持續下跌,持續縮量,形成近期的地量,一種是持續縮量下跌結束,然後是緩慢地溫和放量,股價開始小幅上升,逐步接近壓力位,表現為小陰小陽,震盪盤升),而關注突破後的形態演變。
當一隻個股開始突破時,根據形態和位置的不同,大盤走勢的不同,以及主力操盤手法和實力的不同,突破後的走勢也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態,從大的標準來說,就2種:突破成功和突破失敗,即突破是有失敗率的,對於失敗的,我們介入後要及時止損,對於成功的,我們要找尋買點介入。
而成功後的走勢,也有很多種,K線的不同細節的變化我們不必深究,只描述幾種大致的突破後形態的介入點位和止損點位。
第一種:突破後繼續向上,無回踩。
介入點1:當天向上跳空高開後立即介入:分集合競價介入和開盤後半小時介入。
集合競價介入:在集合競價跳空高開時,等待集合競價(9點24分不回落時介入(屬於左側買入)。
開盤半小時介入:在開盤後,觀察分時的走勢和量能,如果能夠上漲放量,下跌縮量,不回補缺口,則可在分時回踩結束並越過開盤點位後,或者在5浪或7浪上升的回踩點位及越過前浪高點時介入(5浪或7浪上升的第3浪過第一浪高點時,第5浪過第第3浪高點時(右側買入)。
介入點2:漲停板前介入:在開盤後,對於走勢強勢,分時價位和分時均線同步快速上升,快速衝擊漲停板的,可在封板前漲停價位少於1000手賣單時介入。(右側買入)。
註:漲停板在10:30之前的好於之後漲停的,底部漲停或上升趨勢下牛回頭漲停的,好於下降趨勢下反彈漲停。前者可介入,後者待觀察持續力。
介入點3:第二天開盤介入:當天突破後,第二天開盤在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上方,縮量上漲,半小時不跌破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可介入。
止損點1:如果第二天開盤價跌破昨日開盤,並回補了缺口,則在缺口下沿處止損(大盤上升形態或平穩時)。
止損點2:如果第二天開盤價跌破昨日開盤,並回補了缺口,可觀察,因為部分個股由於當天大盤實在不好,可能會瞬間回補缺口,但馬上又能收回去,此種不算有效回補缺口,故可把止損線設在缺口下沿-3%處,即回補缺口後再下跌3%,則止損出局(大盤下跌或大幅震盪時)。
第二種:突破後回踩缺口再向上
介入點1:第二天或後面回踩缺口附近時介入,如果是第二天回踩,應是蜻蜓點水式,一般最多觸及缺口上沿,或懸空踩,然後就往上,分時形態為低開高走。
介入點2:第二天回踩缺口附近後,過了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時介入。
介入點3:過了前一交易日收盤價+3%有效突破時介入。
註:強勢的回踩是第二天早盤低開或高開後在半小時內回踩完畢,就再度起飛。弱勢的回踩,可能由於大盤不好,導致拋壓過大,主力趁機繼續吸籌,則其回踩可能延續2-3天,缺口始終不回補,持續縮量。另外如果整理超過5天仍舊無法突破的,建議先減倉或出局觀察,然後在出買點2或3時再介入更為穩妥,所謂久盤必跌,既然前面是強勢的走法,向上跳空缺口上去,那麼後面整理也應該強勢才對。否則不如放棄,找其他更強的個股做。
選股原則:
當大盤還在延續著下跌趨勢時,投資者應該開始積極選股,為將來大盤企穩時能及時參與炒作打下基矗這時要重點選擇股價曾經大幅下跌,而現在又能領先於大盤止跌企穩的個股,將它們列為關注對象。
當大盤止跌企穩時,要對初選個股進行復眩選擇能夠在形態上成功構築小型底部形態的個股。個股的企穩時間要明顯長於大盤的企穩時間,而且在探底成功後,個股的走勢要有一定的獨立性。
對複選後的股票再進一步選擇其中那些底部的成交量能溫和放大的個股。
確認。等待大盤已經確認止跌企穩並有轉強跡象時,對於經過多重嚴格篩選的股票中,如果有個股能夠出現放量的強勢拉升行情,可以確認為短線買入信號,要及時跟進買入
均線空頭排列,參數較小的短期均線在參數較大的長期均線的下方,並且均線向下發散。這種形態堅決不買,如果出現反彈信號,也不建議新手參與,對於空頭排列的股票 止損要堅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股市交易,追求的是利潤,隨行的是茫然,得到的大都是苦和難,得到財富與快樂的總是少數人。求之不得源於混亂的交易,混亂的交易源於茫然的判斷,在迷惑不解時做出的判斷,大都會導致錯誤的結果。要想走出持續的虧損,就必須讓自己擺脫迷茫,了悟交易之道。
走出茫然的最好途徑,就是學習、反思、領悟。只有不斷領悟市場反思自己,才能讓自己的交易理念變得清晰,也才能在理念的指導下,找到深信不疑的交易方法。這一過程即使漫長,也必須親自去做,就像取經一樣,不經歷一番磨難,不可能取得真經。在走出迷茫的路上,必須保持堅定的信念,因為途中的任何一種坎坷挫折都會讓你產生放棄的衝動,並重新回到原地踏步。
迷茫常有,信念常無,這便是大部分交易者走不出來的原因。思考,堅持不斷地思考,是交易者走出茫然必須要做的事情,懶于思考的交易者是不會有出路的。試想,做了10年股市的交易者,如果還是停留在5年前甚至7年前的水平,就要深刻反思自己是否從來就沒有復盤思考的習慣。勤于思考的人,隨著對市場和自己的不斷領悟的積累,會經常迸發出一些新鮮的靈感和想法,這些靈感和想法會不斷的幫助你改進和改良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同時擺脫迷茫的束縛。勤于思考,是克服迷茫的最大利器。
走向自信的交易者,往往都是在經歷了漫長的迷茫跋涉後,逐漸形成了自己成熟的交易理念和交易方法。此時的交易者大都意志堅定並善於思考,理性而又睿智,養成了良好的交易習慣和坦然面對的交易態度。交易的過程中雖然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迷惑,此時的交易者更多是把它們當成一種激勵自己進步的工具,而非困難,面對問題從來不會逃避,而是積極的想方設法去解決,正是這種不斷解決問題的精神和毅力,才成就了自信,成就了交易。
堅定的信念,不懈的思考,積極的面對,是交易者走出迷茫、走向自信的必備條件。所謂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就是告訴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破除迷茫,苦盡甘來。
關注筆者公眾號,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
微信公眾號:財經大護法(ID:why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