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扎終於反擊,「我告定你了」

2019-10-21     河馬電影movie

記住:我告定你了!

上面這句擲地有聲的話,來自最近正面出手反擊網絡暴力的熱依扎。




我知道,網絡暴力這個詞語,在這幾年早就不再新鮮。

只是,問題一遍一遍地在談,「抵制網絡暴力」這幾個字都快成了不痛不癢的口號,網絡暴力卻在有恃無恐地泛濫。

比方說惡意中傷熱依扎的這位網友@硬核豌豆(考慮到這是她的曾用名,並且目前她已經清空微博,我們就以這個作為稱呼她的代號)。

她對熱依扎的攻擊,最早始於八月初。

當時熱依扎有一張身著弔帶背心的機場照片引發關注,還掀起了全網關於「穿衣自由」的討論。




對於事態的演變,熱依扎自己也是沒有想到的。

因為在她看來,這就是女生穿衣服很普通的一件事兒,比起罵或者支持,這事兒根本就不應該成為討論的話題。








但當時還是出現了很多「不入耳」的聲音,類似於「勾引」、「蕩婦」、「暴露狂」或者「能這麼穿的不是騷就是賤」。

@硬核豌豆正是其中一位。

她把熱依扎以往穿弔帶的照片翻出來不少,「露胸癖」,「衣服領子低到XX都要跑出來了」,「公開展示性器官」......一系列的話說得很難聽。




後來,熱依扎談到了自己曾經深陷抑鬱症的經歷,並且為了回應網上大波質疑她炒作的聲音,無奈曬出了自己的診斷書。




@硬核豌豆將穿弔帶背心和抑鬱症的事情聯繫到一起,「就差給自己身上掛個我就是個騷貨的牌子了」,「自己找罵博眼球」......

那天韓國女星雪莉自殺的事情剛出,她前面罵著熱依扎騷貨,後面惋惜著雪莉不應該死。

這幅情景很是諷刺。

此刻她罵熱依扎的話語,跟一步步把雪莉推向死亡邊緣的網絡惡評,又有什麼不同呢?




在她發的微博下面,有一條評論更是可怕。

「她要是死了還能讓人懷念。」

跟隨著的,是一句輕飄飄的回應,「我相信以她的臉皮是絕對不會自殺的」。




以前,大家普遍的認知就是,網絡暴力加劇的一個原因就是網民素質良莠不齊,教育水平不夠。

但說出以上言論的@硬核豌豆,她是一個年齡30+的女性,身居海外,名牌大學畢業。

可見,成熟、受教育水平高,不一定素質就高。

除了熱依扎,微博里包括鄭爽在內的不少明星也都被她點名過。




看見上面內容的熱依扎採取了死磕到底的態度,「當你想用言語對別人評判取得存在感或者所謂的勝利,成本不高,而代價付得起就行」




並在之後,直接轉發了這條內容。




@硬核豌豆還是很槓。

「想紅想瘋了」。

「你這把年紀的女明星再不搏一把就再也沒有機會紅了」。

「領口露得比任何一個女明星都低還沒紅」。



而這一次等著她的,便是熱依扎的律師函。




@硬核博主急了,而她的反應也很典型。

在她看來:

1、粉絲一千多,說的話能有什麼影響力,至於這麼小題大做?!

2、微博上每天那麼多人diss明星的,憑什麼針對我?

更諷刺的是,在熱依扎轉發她的微博後,她也遭遇了一些網友的人身攻擊和侮辱。

所以你看,她意識到人身攻擊和侮辱是網絡暴力的途徑,竟然是通過她從網絡暴力實施者變成受害者的途徑。




同樣是在這幾天,宋茜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因為當初一起出道的好姐妹雪莉離世,宋茜遲遲沒有在任何社交平台上發聲,所以各種惡評衝進了她的微博。


「姐姐,你好冷血」


「為什麼你們以前是一個團體的,雪莉走了你們都不關心發下聲明嗎?」


「你隊友死了誒,無動於衷」


「你為什麼不拉一把雪莉,就是你害死她的,你就是殺人兇手」


那條大家一起期待的悼念微博,宋茜自始至終沒有發出來。

在得知雪莉去世的消息後,她當即中斷工作行程飛往首爾悼念。




一直到17號晚,她發了下面這樣一段話:




其實在我看來,這條微博不管宋茜發不發,她都會被罵。

發了,是作秀,蹭熱度。

不發,是冷血,無情。




什麼時候,一條微博可以成為一個好人的標誌,甚至成為「有情有義」的象徵?

當網絡分走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比起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多人更感興趣別人的悲喜。

一條微博,腦補出人性善惡。

一個節目片段,推理出勾心鬥角。

一個表情,從「眼圈泛紅」、「眉頭微微蹙起」、「欲言又止的哽咽」能分析揣摩出心機無數。

「儘管相信他應該是出於真心......但還是忍不住想罵他是怎麼回事兒?」




大概是網絡給的自由多了,所以很多人錯誤地以為從此說話不用負責。

只是「據說」、「我覺得」、「我認為」、「我想」,就可以輕易地對世間一切下結論。

殊不知,這些你不以為然的「我覺得」句子,很多時候就是網絡暴力的開始。

網絡是一個公共空間。

身處這個空間的,不止是明星,也有我們每一個普通人。

今天,一個明星死於網絡暴力,你可以不以為意。

明天,當你被網絡暴力糾纏,你才終於意識到這個問題原來離你並不遙遠。

非得親身經歷,才能感同身受。

這樣的代價,太大了。

太多的人和事早已告訴我們,不需要更多人再來加入受害者的陣營。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要走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要體味的人生。

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太操心別人的。

管好自己就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tqJ9W0BMH2_cNUgqs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