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簡稱「滬」與「申」的由來

2019-10-28   平時是你

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當地人民將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來沉沒,潮退露出。魚隨潮而來,退潮時便被滬攔住。古時稱呈喇叭形向外擴張的水道為「瀆」。而當時上海所在淞江口處正是喇叭形的海灣。所以,人們便將到處插有「扈」的、又被稱作「瀆」的淞江口一帶稱為「扈瀆」或「滬瀆」,這一帶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滬」也成了上海的代稱。之後漢字簡化,「滬瀆」改作「滬瀆」。

說起上海「申」的簡稱,它與戰國時期受封於這裡的楚國貴族黃歇有關。黃歇是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號春申君。「申」是「繁殖」的意思,「春申」是「在春季繁殖」的意思。當時的黃浦江還是一條無名之河,河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過高,常常泛濫。黃歇帶領百姓進行開浚,疏通了河道,築起了堤壩,使這條河造福於百姓。人們為了懷念他,不僅為他建了廟宇,還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人們便以「申」代稱上海。所以,上海「申」之簡稱,是對黃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