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
1、在5-10厘米深的土壤中,溫度恆定在10-12度時可以播種;溫度在25-35度時玉米種最適合發芽;溫度在18-20度時最適合苗期生長。
2、日均溫度在18度時開始拔節;在20-23度時最適合拔節;溫度在低於15度時停止拔節。
3、日均溫度在26-27度時玉米開始開花,溫度在高於38度和低於18度時會出現雌雄開花不協調,造成禿尖和缺粒。
4、灌漿期要求溫度保持在20-24度,溫度低於16度時不利於灌漿,溫度高於25度時會出現高溫逼熟,千粒重降低而減產。
5、土溫在20-24度時最適合根的生長,低於4.5度或超過35度要停止生長或生長緩慢。
2光照
玉米屬短日照作物,在8-12小時光照條件下可促進生長發育。在12-14小時光照有抑制作用。
雌穗在藍、紫、白光下發育快,在紅橙光中發育遲緩。雄穗在綠光中表現極度遲緩。
3水分
抽穗前後15天是玉米的水分臨界期需水最多。
在苗期是玉米一生中最抗旱的時期。
玉米的需水規律
苗期需水較少,占一生的18%~19%
穗期需水較多,占一生的37%~38%
花粒期需水最多,占一生的43%~44%
抽雄、吐絲期需水強度最大。
4養分
玉米一生需要的營養是N、P、K分別為3.5公斤、1.7公斤、3.0公斤
在前幾年專家推薦的施肥比例為N:P:K=1:0.5:0.8
現在推薦的施肥比例:N:P:K=1:0.5:1
另在禾本科植物中玉米對Zn肥的需求最多
5葉與幼穗分化的關係
玉米的器官
1根
1、初生根:又叫胚根,種子根。是玉米出苗後2-3周內吸收養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
2、次生根:又叫地下節根。當玉米幼苗長出2-3片葉時,在著生第一片完全葉的節間基部開始產生次生根。一般4-7層,是玉米的主體根系,是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主要器官,還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氣生根:又稱支持根或地上節根。玉米在拔節至抽雄前,在靠近地表的莖節上,可自下而上環生出2-3層或更多層支持根。該根起吸收養分和水分的作用,且防止莖杆倒伏的作用。
在拔節以前,玉米的生長以根系形成為中心。三葉期至拔節期地下部生長速度比地上生長快10-50%,到抽穗開花期根系乾物質重達最高峰。因此在田間管理上,苗期應控上促下,達到根多,株壯不徒長;穗期應促使莖葉根協調生長;花粒期應讓根延長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2莖
由節和節間組成,一般變化在8-24範圍內。地下3-7節,地上8-22節。近地面基部1-3節,其節間長短粗細與倒伏有密切的聯繫。因此苗期適當控制肥水,使莖稈敦實,可以防止倒伏
3葉
由葉鞘、葉片和葉舌組成。
在整個植株中,棒三葉(果穗葉和上下葉)葉片最長、最寬、葉面積最大,單葉乾重最重。這有利於果穗乾物質積累,所以在生產上要注意通過合理肥水管理適當擴大「棒三葉」面積。
4雄花序
圓錐花序,著生於莖稈頂部,由主軸和若干分枝組成。
玉米雄穗抽出後2-5天開始開花,開花後2-5天為開花盛期,但以第三、四天開花最多。開花開完要7-11天,長的 11-13天。在天氣晴朗的條件下,上午7-11時開花最盛,7-9時開花最多。
雄穗散粉時間一般約7天,在雄穗開始散粉後3天內完成吐絲的果穗,如果環境條件適宜,則有充足的花粉,授粉結實正常,如果雄穗散粉5天以後才完成吐絲的果穗,往往只能趕上雄穗的尾粉,授粉結實受到一定影響,甚至可能完全錯過散粉期,不能正常授粉結實。
5雌花序
雌穗屬肉穗狀花序,由莖稈中部的腋芽發育而成,著生於穗柄頂端。雌穗一般比雄穗抽出稍晚約2-3天,整個花期需要5-7天,花絲在受精後停止伸長,2-3天變枯萎。位於基部的花絲最先抽出,爾後下部、上部花絲依次抽出。在同一果穗上,各個小花著生的部位和花絲生長速率不同,花絲伸出苞葉的時間可相差2-5天,頂部小花分化最晚,花絲最後抽出。玉米雌穗吐絲歷時5-6天,吐絲最集中的時期為吐絲後的前3天。
玉米果穗行數為何是偶數?
果穗的穗軸由側莖頂芽發育而成,肥大的穗軸上著生許多縱行排列的成對小穗,成對的小穗為兩個無柄。每個小穗內有兩朵小花,其中上花結實,下花退化,所以果穗上的子粒行數是偶數。
6種子
由種皮、胚乳和胚組成。
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
玉米種植過程中的肥料使用
1肥料N、P、K的功能
N的作用:
是蛋白質的組成成分,蛋白質中含N16-18%
是核苷酸的組成成分
是葉綠素的組成成分
是植物體內許多酶的組成成分,促進新陳代謝
是植物體內許多維生素的組成成分
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
P的作用
是植物體內重要有機化合物組成元素
促進蛋白質的形成
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能促進脂肪的代謝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提高抗旱能力促進根的生長
提高抗寒能力
提高對酸鹼的適應能力
縮短花芽的分化時間,使整個生育期縮短
K的作用
是植物體內許多酶的活化劑
促進光合作用,提高CO2的同化率
促進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運轉
促進蛋白質和核蛋白的合成
提高抗逆性:抗倒、抗旱、抗鹽、抗寒、抗病
2需肥規律
玉米苗期對磷肥特別敏感,拔節前後對鉀肥敏感,抽雄前對氮肥敏感。從吸收強度分析,玉米氮磷吸收的最大強度時期,出現在小喇叭口至抽雄期;鉀吸收的最大時期,出現在大喇叭口至抽雄期.
3如何確定施肥量?
平均畝產500千克時,每生產100千克籽粒按需氮2.9千克、磷1.2千克、鉀2.4千克,計算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的施用量(尿素含有效氮46%,過磷酸鈣含有效磷16%,氯化鉀含有效鉀50%) (假設土壤含氮量14)。
氮肥(尿素)需用量(千克/畝)=(500/100×2.9-14×50%(土壤利用率))/(46%×40%)=40.76(千克/畝)折碳銨114.13 (千克/畝)。
按此方法每畝應施過磷酸鈣50.12 千克。
施肥量(千克/畝)=(計劃產量需要的某種元素– 土壤對某元素的供應量)/ (施用肥料所含的某元素量* 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