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中年,叫彭磊

2019-07-22   極物

1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最近流行起一種話語體,叫彭言彭語。

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就是一個人每次說話都能讓人信以為真,可每次你都會發現他其實就是在瞎說,於是以後他再說什麼,你都覺得,行吧,隨便聽聽就行。

發明它的人叫彭磊(他的雙重身份被寫在他的微博簡介:我是新褲子的主唱彭磊,我是著名導演)。

在最近的《樂隊的夏天》里,他一首《生活因你而火熱》哭了很多人,可大家還沒抹乾眼淚呢,他卻說靈感來源是在孩子出生後,加之樂隊發展不順利,感受到了強烈的中年危機:

「你會發現父母已經老了,孩子還小,還要照顧寵物。」

前面明明那麼勵志,最後一句卻讓人直想笑。

追了一季《樂隊的夏天》,我發現中年危機確實每個人都無可迴避,甚至於這些玩搖滾的、朋克范的搞音樂的人,都拿它沒有辦法。

可回過頭來,你又會發現,無論是舞台上還是私底下,這群人還是活得率性又自由,有那麼一股愛誰誰、活著就要使勁造的勁。

比如刺蝟樂隊的主唱趙子健,本職工作是一名程式設計師,為了錄製《樂隊的夏天》,他只能忍痛辭去了工作,因為請不來假。

還有經歷不斷解散再重組的面孔樂隊,89年就成立了,早就從搖滾青年,變成了幾個頭髮斑白的搖滾老炮,可他們站在那裡,就還是可以穿著西服、束著長發、吼著清亮的嗓音散發屬於中年人該死的魅力。

這個節目有很多年齡40往上的樂隊,用彭磊的話來說就是:「一群搖滾青年十幾年後坐在一起,才發現大家都成了中年人。」中年的確帶給了他們無奈和艱辛,可你又會疑惑,很多年過去了,這一群中年人,為什麼還是可以這樣熱血沸騰,為什麼他們還是能擁有一種叫少年感的東西。

那這樣看來,中年也並沒有那麼悲慘嘛。

2


我想重點說一說文章開頭散發著奇特幽默感的中年人——彭磊。

Cindy第一次見到彭磊的時候,發現他拿著一個用了十幾年的手機,他說給他的手機取了個名字叫 「莫妮卡」。工作人員問他為什麼叫「莫妮卡」,他說因為一摸它就卡,出門就關機。

導演問他:「有了孩子什麼感覺?」他抱著頭說:「小孩生下來就一直哭,然後捂著腦袋說我的媽呀,這什麼東西! 」表情特無助。

他有一套像房屋中介的西裝,他解釋說是因為有套房子的中介費太貴了,他就真的買了一套西裝去鏈家應聘了,想省下這筆錢。(後來聽說這個辦法失敗了)

節目裡馬東問他參加比賽什麼感受,他說:「如果今天回去,其實也挺開心的,因為我不用來了,聽幾位說話,每次說一會兒我就睏了。」

他還很愛微信拉黑。李誕說他有一次想加彭磊微信,然後就被他拉黑了。

所以他的口號常常就是:「發北京草莓採摘節的全拉黑!」「過61兒童節的全拉黑!」「發世界盃的全拉黑!」······有人開玩笑說,因為彭磊太愛拉黑了,所以他的朋友圈「有如墓地一般死寂」。

舞台上他蹦得老高,舞台下一講話就遷走,一個無比真實、幼稚、可可愛愛的中年人。

3


這個時代的確有點奇怪,當所有90後都忙著聲稱自己步入中年之際,那些真實的70、80後卻依然活力四射地蹦躂著。

比如從小到大都一帆風順的高曉松,小時候是學霸,在學業上從來沒讓家裡人操過心。上北京最好的學校,考入北京四中最牛的班,被保送浙大,考上清華。上大學後組了樂隊,開了廣告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校園名謠I》合輯推出,火得一塌糊塗。

年輕時代的高曉松,像一團在夜空中爆炸的煙火,想到什麼做什麼,日子怎麼過都光華絢爛。

可來到中年,他仍然是鬧騰的。

他參加很多高收視節目:《奇葩說》、《奇葩大會》、《曉說》、《曉松奇談》、《樂隊的夏天》等等,他開書館,做公益。他還愛上了磨皮美顏的自拍,每次微博上都會有一群人調侃他,可他樂此不疲。

從年輕走到即將50歲,他身上沒有生活的疲憊感,也似乎永遠不受年齡的限制,生活始終熱鬧、好玩。

服過刑、離過婚、未與父親和解,但依舊揮著摺扇講歷史、講見聞、講當下,講溫暖的人情、浪漫的詩意,談笑風生、四處遊玩、廣結朋友、對生活充滿熱愛,永遠保持著高度的熱忱和瘋狂。

我身邊也有不少中年女性,對比起高曉松,也是不輸的。

比如有一個前同事,中年才生孩子,生了孩子的日子當然是各種束縛的,但她就是還能每天出現都充滿了能量。

她和老公都很喜歡五月天,生了孩子還是堅持每次五月天巡演都從不缺席。她還喜歡跳舞,每天下班後忙完所有事都堅持跳1小時。

即使四十歲了,有了工作、家庭的一地雞毛,但她的內心依然住著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好奇,願意嘗試新事物的小女生。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里的大小S、范曉萱、阿雅,不也是一樣嗎,她們沒有年齡的包袱,還是像20歲的「死小孩」一樣,肆無忌憚地玩耍,動不動就相互惡作劇,年過四十,依然開心就大笑,走心就崩潰。

他們一個個高揚著頭告訴你:「我們中年人就是這樣,一樣可以玩世不恭、慵懶自在。」

快樂的中年人是可以打敗時間的。

4


最近我似乎是一下子不再害怕中年的到來了。

一個是因為最近在聽高曉松的《曉年鑑》,在1998年那一期,他說再也不願意回到年輕的時候了,好不容易才從年輕時候的慌張和不安走過來,現在是最好的時候。

認真想起來,的確是啊,中年簡直是最好的年紀了!

人到中年,再也不像20歲時候那麼幼稚,大部分人都積累了很多的閱歷、技能,有能力照顧老小,不會像20幾歲的時候照顧自己都吃力。

年輕時候總想在外界找安全感,中年時卻能在內心找到安寧。遇到事情也不慌了,知道怎麼做事情會更高效,建立了自己的家,學會接納了家人和自己的不完美。

皺紋還不是很多,拋棄了所有年輕時候的不自信,看自己越來越順眼了,開始健康飲食和作息,開始懂得好好愛護自己。

而對外呢?

黃磊在《嚮往的生活》里說:「中年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簡單了。」

中年人經歷過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在內在形成了堅固的自我。這個世界在他們的眼中已經非常清晰,因此也就知道萬千世界,自己所在的位置。

他們不再像年輕時每天叩問自己:

「畢業好幾年了,還是活不明白真沒出息吧?」「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財務自由?」「要不要辭職?」「應不應該現在去凍卵?」「不生二胎的話,會後悔嗎?」「有好多事想做,但要不要等過幾年?」

很多人口中的中年人很悽慘,說他們沒有藉口去依靠他人,上有老下有小,已經失去了青春,被現實摧殘云云。

但還有更大一群中年人,他們沒有被現實打敗,他們捨去了那些多餘的、不重要的東西,不討好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守護好自己的生活,不再追求天邊的月亮,而是擁抱身邊的踏實。

他們篤定但又有所收斂地,在中年的世界裡依舊鮮活、簡單、真實、充滿希望。

正如彭磊所說:「我的目標和理想太多了,也就是我的慾望太多了。但我現在已經可以做到,只要躺在床上的時候隨便想想它們就行了。平平淡淡地過日子才是硬道理。」

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再左顧右盼 。

有人說,生活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好在所有的熱愛和堅持都很動人。所以年輕的人們,該讀書就讀書,該談戀愛就談戀愛,該辭職就辭職,該創業去創業,用心做事,順應內心,然後靜待生活的降臨吧。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台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願每一個已至中年或尚且年輕的你,都能保留一顆少年心,心懷赤誠、純真柔軟,任性瀟洒地抵達中年。

今 / 日 / 互 / 撩

分享一件你最近焦慮的事

圖片大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極物原創,轉載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