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的鼓掌:當師德考核關聯上績效工資

2019-12-03     荼然笑了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教育的本質是讓我們的社會更文明,大到思想教育、小到行為動作都是文明的傳承,這也是老師價值的具體體現。

  師德化於形,潤物細無聲。

  有人說,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也是所有學生看齊的方向,所以時刻都應當謹言慎行。在現在這個網絡時代,網絡科技的力量讓教師和學生的距離無限制接近,一張照片或者一段錄音都足可以通過網絡讓一個教師千年道行一朝喪。

  【事件1】

  前不久,網上不就出現了這麼一則新聞嗎,說一位教師隻身攔住高鐵非要等家人上車,這位教師可能認為自己在學校外面的事情與工作無關,但是網絡讓世界沒有距離,她的學生看見後會怎麼想呢?

  【事件2】

  今年4月10號的時候,網上就爆出了:南京師範大學的一位老師,在南京藝術學院課堂上辱罵學生的視頻,讓人有點不能接受!這位老師甚至用了「站街」這樣的詞來形容學生。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名老師身穿白色衣服坐在講台上,這位老師先是批評了學生唱歌不專業,隨後就出言不遜了!這位老師居然說:你看看你們青春的臉蛋兒一副世俗,說難聽點,就跟站街差不多。大學生沒有大學生的氣質,青春朝氣都不知道去了哪裡了!

  【事件3】

  3 月 25 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截圖稱,上海交大博士生CV方向博導倪某在一個 50 人的學術交流群辱罵學生「垃圾,白痴,文盲,寫的東西跟屎一樣,你們怎麼不去吃屎呢」,並稱「都是垃圾一樣的東西,等把自己鍛鍊成牛人,再提休息兩字!」

  (學生寫論文本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就算可以藉助中教資料庫的智能論文寫作輔助平台,寫作論文也是需要多角度打磨的。導師的作用就是要給予學生一定幫助,罵人首先是個人素質有一定的問題,另外也是對於教師師德沒有概念。)

  教師:特殊道德的生活方式

  既然為人師表,那麼就需要你去習慣這種種特殊道德的生活方式,課堂上的講授,行為細節表達,一個微笑眼神、一個行為都可能激發或者破壞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道德情感,所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一輩子都會是學生道德上的楷模,只要自己是一個教師,就不可以放下對自己的道德約束。

  師德一般靠個人素質和社會輿論約束著,有的地方出台了師德與教師個人利益掛鉤的規定。

  安徽印發辦法,將每年進行師德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當年不得晉升職務和崗位等級,並按有關規定扣發績效工資。

  也就是說,你的師德考核不合格會影響你的工資。

  雖然出了這個規定讓很多家長放心了,但是小編覺得還是挺悲哀的,難道連師德都需要強制性管理了嗎?

  另外對於師德規範還有這13條紅線:

  《安徽省中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試行)》,對師德規範劃定了13條紅線。一旦觸碰底線,輕則扣除績效獎,嚴重會被辭退或者開除。

  下列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應予處理:

  (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及其他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三)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絡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五)在工作期間玩忽職守、消極怠工,或空崗、未經批准擅自找人替班;或在課堂上從事非教育教學和管理行為。

  (六)歧視、侮辱學生,虐待、傷害學生。

  (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突發事件、面臨危險時,不顧學生安危,擅離職守,自行逃離。

  (八)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有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為。

  (九)在招生、考試、競賽、推優、保送及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十)不遵守學術道德規範,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研究成果,或提供偽造的學術成果。

  (十一)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或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遊、娛樂休閒等活動,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教輔材料、社會保險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十二)組織、參與有償補課,或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

  (十三)其他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師德面臨的困境

  教師的自我矛盾心理。首先教師也是一個成年人,有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思維和承擔,教師的付出也希望有可觀的回報,但是社會上的其他職業、其他人通常以教師要做榜樣為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求教師承擔責任與義務,卻不希望教師享有相應的權利與回報,甚至把不爭利不爭權看作師德。所以當教師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上的巨大衝突的時候,自己是奮力去爭取自己應該得到的權益,還是放棄自己權益,以關愛,寬容的模樣去解決問題,教師自己也很矛盾。

  外界的要求讓教師處於兩難地界。我們最親近的人是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但是很多家長要求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甚至希望可以全天候地為學生工作、為家長解疑,甚至帶病堅持工作,這樣才是好老師,才是有師德的老師,但是另一方面,一旦出現問題卻絲毫不顧及人情,完全用對待陌生人的態度來要求教師承擔法律責任。外界要求教師用「愛」自己孩子一般去教書育人,但是一旦造成什麼不良後果卻永遠被責難。

  當我們談師德時,不能就師德談師德,當我們要求教師有師德的同時,也希望能讓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那麼為人師表看起來也就那麼和諧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7_bIW8BMH2_cNUgv9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