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女比例失調我依然還沒男朋友?」

2021-05-24     陸琪

原標題:「為什麼男女比例失調我依然還沒男朋友?」

01

前段時間,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

結果顯示,男性口人比女性人口多出3490萬人。

於是,有人說,這意味著未來會有3000多萬單身男性。

對此,國家統計局回應稱:

這3000多萬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齡,其中,20-40歲適婚年齡男性比女性多1752萬人。

下面有一個姑娘發出了「靈魂拷問」:為什麼男女比例失調我依然還沒男朋友?

沒想到的是,有一條評論這樣回復道:

「男多女少,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女人,雖然數量上男人比女人多,但現實卻是女人更不好找對象,為什麼呢?

女人找不到對象,是因為自己標準太高;男人找不到對象,是因為女人標準太高。勸姑娘們一句話:永遠不要把擇偶標準定在你夠不到的標準上!」

很多人都覺得這話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

似乎無論男女,只要找不到對象,都是因為女生眼光太高。

這讓人不由地想到,前不久乃萬在音樂節上也說了一段頗具爭議的話。

「男生也有很多夢想,夢想做球員夢想當遊戲玩家。但是十八歲以後,他們的夢想成了買房買車。我覺得,我們要給心愛的男孩子一些理解和寬容,所以男生也要大膽的追尋你們的夢想,女生一定也要做自己,每個人都要堅持做自己,這才是男女平等。」

有人覺得乃萬的話沒錯,女生的確需要給伴侶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不要只盯著物質層面的東西;

但也有人覺得乃萬的話乍一看沒毛病,但細品卻覺得有失偏頗,仿佛是因為女人的要求,男人才「不得不」把夢想變成了買房買車,因為女人的阻礙,男人才做不成球員和遊戲玩家。

但仔細思考一下,即便你不為了女友或者妻子買房,你就能全款買得起房了嗎?或者,你不買房子,你就能自由自在地去追尋你的夢想了嗎?

02

後台經常會收到姑娘們的私信。

「家裡催婚特別厲害,但我不想將就怎麼辦?」

「一直碰不到喜歡的人,我這輩子是不是要孤獨終老了?」

「我已經快30歲了,害怕變成高齡產婦,是不是要為了現實妥協?」

……

簡單來說,困擾姑娘們的問題只有一個:

我該不該為了戀愛結婚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

誠然,生活中的確會有部分女生,缺乏自我認知,對另一半抱有過高標準。

但大部分女生還是腳踏實地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是有人找不到心儀的對象呢?難道真的是因為標準太高嗎?

其實,所謂的標準都是留給不愛的人,當心動的人出現,標準就是擺設,若不喜歡,標準就是現實。

韓國有一條實驗短片很有意思。

視頻中,一群男生圍成一個圈,女生坐在中間說出自己的擇偶標準,不符合條件的男生就要起身離開。

隨著提出的條件越來越多,離開的人也就越多,最後圈子裡全部符合條件的只剩下一個男生。

你或許會以為一定是女生提出的要求太高了。

事實上,女生提出的那些標準並不算過分,比如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學歷最起碼是本科……單條拿出來都還能接受,可完全滿足條件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而就算是最後剩下的那個男生,或許還會讓你覺得「沒有眼緣」、「不來電」。

一直以來,我們都很想找一個完全匹配的人,但現實是,完全匹配的人是一個偽命題。

伴侶不是量身定製的商品,愛情最難的也並不是遇見,而是契合。

03

《晚婚》中有句話:「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這句話是許多姑娘的愛情理想。

金莎曾在《我家那閨女》中表示:

「務實一點,就是放棄自己喜好的一切以及對男性的一些偏好,去做一個實際的選擇,也許不是我不願意推翻,是我做不到。因為降低了,就等於否認我過去對愛情執著的一切,就推翻了自己。」

當時有不少人覺得金莎眼光太高,認為她應該放低姿態,連她的父親都直言她應該現實一點。可問題是,金莎是真的找不到對象嗎?

不是,只是她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另一半是什麼樣子,而且她有這個資本支撐她找到這樣的人。

我們都希望自己活成金莎的樣子,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金莎這樣的底氣。

於是,有人選擇了將就,找一個差不多的人結婚;有人乾脆放手,談戀愛哪有賺錢香,搞事業不好嗎?還有的人猶豫不決,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

如果能一直堅持自己的標準哪怕孤獨終老也會無怨無悔,最無奈的是,有標準又搖擺不定,想戀愛又固執己見。

陸琪老師說過:

每個人對未來的另一半都有要求,你用你的這套標準去看和你相親的那個人,結果當然是選不中。

所以不要因為理想高顏值的人,就拒絕認識外貌條件一般的;不要因為理想年入百萬的人,就拒絕認識月入過萬的。

無論是相親還是日常的社交,都只是給你自己一次結交朋友的機會。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機會中,敞開心扉,讓真正適合的人住進來,去掉不必要的條條框框,坦坦蕩蕩地愛一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7PhqHkBef-y2NoCAM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