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媽
和曉君大學室友四年,卻不知道她還有個親弟弟。
我們從她口中聽過聰明懂事的表弟,優秀到會照顧到家裡每個人的堂哥,還有相親之路坎坷的遠方表姐.......唯獨從來沒有聽她提過自己的親弟弟。
大學期間,她很少提及自己的父母,更是沒有與自己的弟弟打過一通電話,以至於我們一直都以為曉君是個獨生女。
直至臨近畢業之際,我們在一個單位實習,才得知她原來還有個弟弟,至於為何從來不見她提及,我想與她的父母的「區別對待」有很大的關係。
曉君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據她所言,即便只比自己的弟弟大一歲,卻仿佛早早就承擔了長輩的角色,從小到大,事事都要謙讓自己的弟弟,遇到與弟弟起爭執的時候永遠被責罵偷偷抹眼淚的都是她...... 她在家仿佛就是個小透明,永遠不被父母看見與待見。
她說記憶里關於父母偏心最深的一件事,是弟弟在牆上畫了一條張大嘴巴的蛇,父母不由分說便將她一頓打,說她恩將仇報,想畫條蛇咬死他們。她大哭解釋說不是她畫的,可父母沒一個相信她,而弟弟則在一旁露出得意的笑容。
曉君說那個家是父母與弟弟的家,她沒有位置,她不喜歡那個家,也對那個家裡面的人沒有什麼太深厚的感情。所以,對弟弟,小的時候像競爭對手,長大了更像是個熟悉的陌生人。
聽完這些後,我恍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子女不和的家庭,背後一定有不公平的父母。
西班牙電影《折翼天使》,說的就是因為父母偏心而發生不可挽回的悲劇。
故事的開始,夫妻只有一個女兒,女兒享受著母親的獨寵,生活過得簡單而幸福。可女孩的媽媽一直想要生個男孩來滿足家庭的期待,懷孕之後,媽媽的性情開始慢慢變化,對女兒不再有耐心,甚至很粗暴。
弟弟出生後,小女孩徹底被父母「拋棄」了,她開始進入了被媽媽冷落和排斥的感情模式中。小女孩難過極了,最後竟然對自己的親弟弟起了殺心,她用枕頭將弟弟捂死了!
僅僅是因為偏心,讓一個孩子由天使變成了惡魔,讓一個家庭進入了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
父母偏心到底有多傷人?知乎上有位網友的回答讓人感人心酸。
「當別人一臉嚮往地說『真羨慕你有個妹妹啊!有個伴兒的感覺一定很好吧。』我嘴上回答『還好』的時候,連自己都覺得笑的勉強。
後來長大了才發現,偏心的父母總是相似的,而被冷落的孩子也各有各的苦楚。」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過得怎麼樣?都不盡如意。
研究表明:當父母區別對待孩子,偏心其中一個的時候,對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包括促成反社會及暴力行為,或影響認知功能。
被冷落的孩子: 長期的低自尊,自我懷疑,缺乏自信。即便長大後很努力很優秀,可兒時被父母冷落的低自尊還是會常常困擾著他,讓他自卑不夠陽光。
被偏愛的孩子: 自私自利,有恃無恐。這些孩子會利用父母所給的特權,向父母索要更多,並自認為理所當然,啃老族就是個典型。
那麼,父母如何做才算一碗水端平呢?
首先,不要總讓一個孩子謙讓著另一個孩子。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父母要老大讓著老二,最後,往往是老大滿腹委屈,老二春風得意,父母焦頭爛額!
為什麼不要這樣呢?因為父母總是要一個孩子謙讓,會讓他感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重視的,但他又看不出另外一個孩子重要在哪裡,這樣,心理的平衡就很容易被打破。
其次,不要總拿孩子相互比較。
小的時候,我們最討厭聽父母說什麼話?我想大部分都會說「別人家孩子怎麼樣怎麼樣,而你又是怎麼樣怎麼樣。」
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總會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如果父母過分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會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嫉妒和怨恨情緒,如果恰恰這個對比對象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暗中較勁和私下報復的行為肯定是少不了的。
最後,如果自己無意識地喜歡某一個,那麼就要刻意地多關注另一個。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被愛和被尊重是與生俱來的需求,無論家庭中有多少孩子,這個需求都應該被滿足。
父母應該做的就是:承認自己的偏愛,並且對另外一個多一份關注,這樣才能讓愛的天平公平一些。
文章的最後,願每個二胎家庭都能明白:要想孩子間相親相愛,父母必須公平對待。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1omwXIBiuFnsJQVBy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