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小林現在非常糾結,她剛剛休完產假上了班,然後公司正在選拔一批優秀的後備幹部,她也是其中有資格參加培訓的一個,但是今年這個培訓跟以前不太一樣,以前都是利用周六日的時間去公司統一培訓一年,一年後按照筆試成績排名淘汰後從中確定人選。
她所在的公司是省里重點的大型企業,效益是非常好的。按照閨蜜的話來說,如果能進入候選行列,升到中層是很快就能實現的事。到時候不僅僅是薪金加倍、最重要的是還能無償分得股份。
今年的規則是同時為總公司選擇人才,也就是說在本公司進行一年的培訓後,勝出者去總公司進行培訓一年,然後再去國外總部進行強化。整個流程要是不被淘汰的話,最次的也能混個大區總監,那就不僅僅局限在國內發展了。
這個計劃對閨蜜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但她回家看到剛剛六個月的孩子就開始猶豫了,孩子這麼小,除了第一年還能在孩子身邊,剩下兩年的時間是完全見不到孩子的,而且一旦培訓完成,還有幾年要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去實習,這樣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是根本看不到媽媽的。
閨蜜自身是單親家庭,跟著爸爸長大的,她媽媽在她周歲的時候就媽媽已經跟爸爸離婚了,所以她的童年特別灰暗,她不想讓孩子重蹈她的覆轍,所以一直想要自己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但現在機會機遇在眼前,就有些猶豫。
很多職場媽媽,特別是一些精英媽媽們,都會遇到過這種工作與生活無法兩全的事情,如何選擇主要看的是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們作為閨蜜團成員,給閨蜜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
1、聽從自己內心的決定
每個人的自身經歷不同,所以對幸福的標準都不同。在有些人看來孩子沒有事業重要,所以選擇更好的事業發展方向。每個人只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行了,沒有好壞之分。選擇某種方式就要承擔其後果,沒有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事。
長時間不在孩子身邊,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孩子肯定會出現那種生疏感,更不要指望將來孩子能跟你再親近。因為從1歲到青春期這個時間段,孩子心理發育的過程中,只能是跟誰接觸最多就跟誰最親密,而且不可逆轉的。
2、從長遠考慮去做一件事
現在的年輕父母努力工作,也不過是想多為孩子奠定一下物質基礎。有的父母狠下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去專門的貴族學校。雖然吃喝都有人照顧,但是沒有溫暖和親情的孩子長大後出現心理問題的機率要比跟父母共同生活長大的孩子要高很多。
特別是精神空虛、缺乏關愛的孩子,往往會走向非常惡劣的犯罪的道路。並不是說生活條件好的家庭孩子就能非常幸福,往往這類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忙碌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如果說父母努力半生給孩子奠定了物質基礎,但孩子不走正路的話,金山銀山被消耗光了也就是三年五載的事。
3、人生的成功沒有標準
很多人都拿金錢等物質財富來標榜自己的成功,但是因為過於忙碌而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養出個敗家子來,還不如不要這種財富。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的陪伴是每個合格的父母應該首先做到的事,選擇要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孩子看你跟陌生人一樣,甚至會產生很大的怨恨,那麼還不如不要。
特別是女性,肩負著的家庭責任是更重的,她們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孩子,還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承擔為孩子做出榜樣,引導孩子價值觀的作用。
可以說,孩子將來的婚育觀是直接受媽媽影響的,如果長期沒有媽媽的陪伴,這個孩子自己摸索著長大,對父母的怨恨和親情的疏離會導致自己對婚姻的不認可,即便是幸運的遇到了能夠包容她的人,而因為從原生家庭中帶來的傷害如果不能得到化解的話,她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具體表現為:
第一、孩子性格的養成
受原生家庭影響大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會走兩個極端。
一方面是極度的縱容,因為自己從小沒有得到過父母的關愛,那麼自己有了孩子後就給孩子無盡的愛,從不干涉孩子的行為,不會理智的約束孩子,認為自己沒有被寵愛過,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盡的關愛。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往往在溺愛下形成非常不好的性格,唯我獨尊並且自私自利。
另外一種就是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對孩子的頑皮也會仿效自己童年被責打的方式教育,也就是另外一種悲劇的誕生。
第二、孩子世界觀的養成
父母都不懂的什麼是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因為自身經歷導致的認知局限,讓這種童年不幸的父母成人之後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為孩子做出表率,籠罩在童年的陰影下不自覺的對世界帶著有色眼鏡來看。
總是從惡意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發展、讓悲觀的情緒影響到自己的意識形態,看不到陽光的人即便是陽光照在他身上他也得不到溫暖。更不要說能平和的對待這個世界。
第三、孩子婚戀觀的養成
人們之所以對單親家庭出來的孩子抱有不太認可的態度,是因為這類孩子的情緒是十分不穩定的,本身父母的婚姻觀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婚姻的長久與否。
跟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從小目睹了父母婚姻的失敗,所以對婚姻這件事不是很有信心,不相信溝通能解決問題、遇見問題就情緒化、情緒化的處理自己遇見的事。包括事業、包括婚姻都是要為他的個性而付出代價的。所以相對成熟、能夠自省的人才能保證婚姻的相對持久。
總之,選擇是否要孩子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如果選擇要了,就要為孩子負責,不要讓自己的情緒不穩導致的家庭破碎影響到孩子的一生。要孩子之前要通盤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在系統的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以後,能夠陪伴孩子的情況下負責任的選擇要孩子。
時代在進步,體現在人的觀念上的進步,不再為養兒防老而要孩子,而是對小生命負責才能要孩子,這才是合格的為人父母的標準。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