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石結緣的溫嶺,美食同樣動人

2020-07-20     大羅言酒

原標題:與石結緣的溫嶺,美食同樣動人

由浙江台州市代管的溫嶺,位於長三角地區的南翼,三面臨海,其源於明成化十二年設立的太平縣,後因與山西、四川、安徽等省的太平縣同名,於民國三年改以縣西溫嶠之別稱「溫嶺」為名,稱溫嶺縣。1994年3月,撤縣設市,始稱溫嶺市。

溫嶺作為風景秀麗的旅遊名城,不但有一年四季令人駐足的自然風光,還有著不少令當地人驕傲的美食。

泡蝦

「泡蝦」是溫嶺方言,它其實並不是「蝦」,其原料是小麥粉。小麥粉和水攪拌成稠糊狀,用器具取上適當的量,往裡加上調味好的肉碎作餡,仍用器具包好,往沸油里一扔,麵皮炸至金黃色,用漏勺撈起即可食用。

炊圓

炊圓由糯米粉做成,有甜、咸、葷、素之分。甜圓餡的做法是將缸豆煮爛,用干紗布過水,再拌上紅糖碾細碾勻即成。咸圓餡多以肉末、豆腐乾、芹菜為主;有的用火腿、冬菇和鮮筍為餡;有的用蝦仁、韭菜作餡;有的則純以包心菜葉或鹹菜為餡。

另外,炊圓外面常以松花粉、豆黃粉等敷之,這樣既可使其相互之間不粘連,又可以增加色澤,再有松花的清香和黃豆的特殊香味,實在讓人食慾大增。

溫嶺魚面

非常具有溫嶺的特色,將魚肉打成糊再壓製成麵條的形成,口感富有嚼勁,同時魚香味更加的濃厚。

糖龜

糖龜是石塘特有的一種小吃,雖然每家的印模都不同,有長有方有圓形的,但主體是變型的龜都能一目了然。糖龜的製作原料是糯米粉,拌上紅糖蒸熟,再在「龜印」里按出一塊塊形狀,大的稱「大龜」,小的就叫「小龜」。而且還會在龜面上以魚蝦、梅花、喜鵲等圖案組成「壽」字,四角有福、祿、壽、喜或吉祥如意等字樣。

肉圓

肉圓,是溫嶺人對肉丸的叫法。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叫肉圓子,主料是各種畜禽的肉,溫嶺人多用豬肉。但是具體名字,卻因為地域差別而不同。如江蘇的一種肉圓,叫作「獅子頭」,個頭碩大如羅漢果,渾圓略扁。紅燒獅子頭,是家常圖省事的做法,考究一點的要放在大碗裡面蒸透。若是碗底會墊些蔬菜,自然會活色生香起來。

溫嶺的石塘箬山有「三圓」,即幾魚(水潺)圓、漂圓(水圓)、肉圓。他們的肉圓蒸出來之後個頭大小如南方的丸子,但是表面卻不規則,粉料似乎也多一些,但是這樣的操作技巧,似乎是為了便於進食和避免過多油膩的,不經意間透著民間的智慧。

岩蒜炒糕

岩蒜是一種長在岩石上的小海葵,它生長在海邊的礁石上,潮水退去,就裸露出來,樣子像深綠色的玻璃珠子塌陷在黑地毯上,晶瑩剔透,十分可愛。對漁樵相守、靠海吃海的溫嶺人來說,岩蒜,不僅僅是一種美麗可愛的沿海生物,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舌尖上的美味。但要吃到美味鮮美的岩蒜,可不是那麼簡單,而是需要人力手工一撮撮地撿回來。腰掛竹簍,爬上礁石,從岩壁上一撮撮地挖出來,這種「鏟岩蒜」的行當,是海邊漁婦常乾的事。

要論岩蒜的吃法,岩蒜炒糕堪稱是溫嶺的特色佳肴,一盤岩蒜炒糕端上桌,小心地塞進嘴裡,一咬,滿口便有一種微甜的鮮味。再嚼,似乎又略帶有一絲淡淡的酸澀。品起來呢,它軟滑、稠勁,伴有十足的彈性,也很鮮美、柔韌。

溫嶺除了美食,說到它的歷史,總與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石文化。比如石塘和方山—南嵩岩。

石塘

石塘位於溫嶺東南隅,東、南面海,為著名漁港。新千年、新世紀中國第一縷曙光首照石塘,更使石塘名聞全國。現在雷公山上建有千年曙光公園供人瀏覽。石塘建築別具特色,石屋、石街、石巷、石級錯落有致,渾然有序,極富節奏感。

方山—南嵩岩

方山—南嵩岩位於溫嶺市西北部,在大溪鎮和潘郎鎮境內,分方山、南嵩岩、獅峰三個景區,有景點68處。其中,梅雨瀑倒捲簾、方山頂觀「雙日」、龍勥門西方船巨石,堪稱三絕。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fldanMBfGB4SiUw2-j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