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破300萬:可怕的不是學歷更重要,而是背後觸目驚心的真相

2019-12-24     羿雲天說

一年一度的考研終於結束了。

伴隨著#考研政治#登上熱搜的,就是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自1994年以來,我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屢創新高,2019年達到290萬;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報考人數為341萬人,創下歷史之最。

有網友們表示:心疼現在的孩子,研究生真的越來越難考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更有很多公號開始又苦口婆心地老生常談:

《最可怕的,是你以為學歷是廢紙》;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學歷》;

《「學歷不重要,留學浪費錢」是最荒謬的謊言》,等等等等。

還有很多深有同感的網友留言:

「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學歷,是進入圈子的墊腳石。」

「別說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是的,學歷很重要學歷是敲門磚學歷是通往全新世界的門票,這不是雞湯,而是真理。

讀了書,不一定混得多好,但是不讀書,你要付出的辛苦更多。

所以有條件的話,一定要多上學多讀書,才能得到更高的學歷,選擇更多的選擇。

但是,今天我們來談談考研人數破300萬的背後所折射的另一種社會現實,可怕的不是認識到學歷更重要,而是背後觸目驚心的真相——

其實更深層次是經濟不景氣,工作不好找,創業又太難。所以考研相對沒有那麼難,很多大學生為了逃避就業帶來的恐慌和工作壓力,就加入了考研大軍。畢竟學習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努力的事,沒有工作的壓力、領導的壓榨、同事的競爭和職場的勾心鬥角。

雖然學習也是一件很累的腦力勞動,但是象牙塔相比工作來說,顯然要輕鬆的多。

單單看300萬的考研人數,真的是一個龐大的基數,然而再對比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在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披露的數據: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34萬人,比2018年增加14萬人,再創新高。

麥可思研究院於6月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顯示,2018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達91.5%,「新一線」城市吸引力不斷增強。

《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受僱工作」的比例為73.6%,連續五屆持續下降;「正在讀研」(16.8%)及「準備考研」(3.3%)的比例較2014屆分別增長3.2個、1.4個百分點。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受僱工作」的比例為82.0%,較2014屆下降1.5個百分點;「讀本科」的比例(6.3%)連續五屆上升。

由此可見,畢業生深造比例持續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待就業壓力。2018屆本科畢業生待就業比例為4.2%,較2014屆(4.5%)略有下降;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待就業比例為7.5%,較2014屆(8.1%)低0.6個百分點。

數據當然只是冷冰冰的結論,那麼,透過數據來看真實的就業又是什麼樣的呢?

據《新民晚報》年初刊發的新聞報道:

2019年,除了屢創新高的畢業生就業人數,還有一批人也開始加入大學生就業市場,那就是海歸留學生大軍。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48萬留學生回國就業,隨著各國收緊移民政策,2019年海歸將有增無減。2019年,海歸畢業生與本土畢業生兩者相加,將接近900萬之眾。

由此可以看出,就業人數龐大,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形勢嚴峻依然是2019年國內就業形勢的基本定律。

很多時候數據是蒼白的,那再看看如今從大學生為主的知識分子到辦公室的白領及工地打工的農民工們的就業環境和工作壓力。

之前炒的火熱的「996」工作制一度成為以「BAT」為首的國內一線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標準時間,哪怕工作再累再苦,但是只要給的工資高,累一點苦一點也值得。

所以,那些披著「狼性文化」的高工資實則資本壓榨的工作就被認為是民營企業的代表,甚至一度成為國人追捧的工作,哪怕是死了一個技術員,又會有千萬個技術員趨之若鶩。

而由滴滴、摩拜、熊貓直播等國內網際網路基因的大公司引發的倒閉和裁員風波,一度讓很多人覺得有一份哪怕加班看到凌晨四五點的工作也願意。

更有甚者,媒體和公眾號不斷製造和販賣的「中年危機」、「家庭主婦」、「風口論」「打工不如開個小店」等焦慮症群體,更是一度營造了國內就業環境風聲鶴唳的哀鴻一片的慘局。

暫且不論這種慘局是否如文章中那般誇張和跟風,但是所引發的焦慮卻是越來越濃。諸如「過了40歲就不要再工作了」、「最後一波90後都奔三了」、「35歲的職場老人就可以考慮退休了」等偏激言論更是深深地刺痛每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職場中年人。

當新聞上國內經濟指數再創新高,國內GDP增速再攀高峰的新聞不絕於耳時,沿海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卻遭遇接連倒閉,於是很多出賣勞動力的工人就被迫失業,而需要技術技能的工作又出現招不到人的尷尬。

那就創業吧。可是,在如今人人都不花一分錢就可以註冊公司創業的時代,看似越容易的事情,其實要求的門檻越高,風險也越大。

媒體梳理的非典型行業領軍者的倒下似乎也是一瞬間未能幸免於難。

2018年1月,從年入3.5億到負債6億的知名運動品牌德爾惠宣布停業,多處資產被掛牌抵押拍賣;

1月30日,金盾控股董事長周建燦墜樓身亡,留下了一家瀕臨破產的上市公司,以及98.99億元的債務;

5月,浙江紹興的中國500強企業盾安集團爆發出450億元的債務危機瀕臨破產;

7月,深圳坪山100億級企業沃特瑪電池公司被爆整體債務221.4億元,逾期債務19.98億元,公司瀕臨破產;

7月20日, "大豆之王」、「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山東晨曦被裁定破產;

7月31日,北京鄰家便利店168家門店全部關停;

8月,苦心經營20年,資產曾達30億的中國家具行業領頭羊誠豐家具宣布破產;

經營17年,門店600餘家的好來屋廚櫃被爆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欠薪近500萬元;

9月,曾被譽為「中國醬油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加加醬油捲入債務危機中;

10月,輝煌一時的金立手機被爆負債百億、裁員萬人、董事長失聯。

而獵雲網不完全統計的2018年倒閉或者停止運營、退市的創企名單。

更遑論那些憑藉十幾萬加盟某某吃喝快餐創業品牌甚至幾萬元開店的個人投資者的失敗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時候創業開店的速度都趕不上倒閉的速度。

沒有人會以為學歷是廢紙,只是很多人成功的終點是少數人的起點,很多人努力也未必會成功。更有很多人,不是他們不努力,只是努力過試過了,依然無法成功。

不要說什麼努力不夠,或者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排除那些真正混日子的人,大部分人真的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容易就可以成功的。

當然,我也不是教導底層的人不努力,他們也在努力地生活,努力地向上爬,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人人羨慕的好生活。可是,有時候,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大多數時候,命運又常常會和每個人開玩笑。

抱怨解決不了問題,但是你不能剝奪底層人抱怨的權利吧。

讀書後的人是在談生活,而沒有學歷的人卻是在講生存。

生活不容易,但是有些人光是生存下來就已經耗費了全部心力。

角度不同,看待事情也不一樣。

心靈雞湯都在忽悠大眾:努力不一定能有好結果,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但是扎心的現實卻是——

生活在底層,很多事情真的很無奈。

不是他們不努力,他們也知道生活不易,可是想要改變真的太難了。

考研人數劇增是事實,但是逃避殘酷的就業現實,多幾年躲在舒適區里也是事實。

儘管研究生畢業後有更大幾率獲得更好工作更高薪資,但是競爭也更加殘酷,中途放棄的人也比比皆是。

電影《赴湯蹈火》里,搶劫犯弟弟在哥哥被警察打死以後,對著前來追捕的老警察說了一段台詞:

貧窮就像遺傳病,在我們家族傳了一代又一代。

我爺爺沒讀過書,我爸爸沒讀過書,我也沒讀過書。

我搶劫就是為了有一天讓我兒子讀書做律師,不用再當搶劫犯。

搶劫不對,我依然相信和支持學習及學歷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方式及途徑,但是也請認真審視學歷背後觸目驚心的真相!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_GFO28BMH2_cNUgrN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