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觀察:蔣凡事件輿論異常高壓 危機處置現新挑戰

2020-05-01     齊魯壹點

4月27日,阿里對外公布蔣凡的調查處理結果: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記過處分,降級,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至此,沸沸揚揚十多天的蔣凡緋聞風波暫告一段落。

這一緣起於家庭矛盾、八卦緋聞的網絡熱點,打破了「七天傳播規律」 ,熱度綿延十多天,即使其間發生了羅志祥事件、「慶渝年」等事件。在對事件進行梳理中發現,此事件之所以打破「七天傳播」規律,除了高管緋聞本身的輿情熱度之外,一些營銷號、水軍介入引發的「次生輿情」頻現,讓事件輿情熱度持續發酵,為輿情處置帶來新挑戰。

回溯事件過程,自4月17日微博用戶@花花董花花 發布警告微博後,事件熱度迅速攀升,於18、19日達到高峰。28日的走勢波段也是在事件發生至阿里公布調查結果前輿情熱度的最高峰。

一、 蔣凡風波梳理 輿情熱點多變

蔣凡事件發源於微博平台,隨後在知乎、脈脈、今日頭條等平台進一步發酵,從4月17日發生,到4月27日,蔣凡被除名合伙人,期間有10個左右的輿情點不停接續發酵。

1、4月17日,微博用戶「花花董花花」隔空喊話張大奕,網友爆蔣凡可能出軌。

2、4月18日,天貓總裁在阿里內網致歉,懇請公司調查。童文紅回應。

3、4月19日,資本控制輿論假說在知乎等社區論壇出現,並迅速發酵。

4、4月19日,蔣凡調任大文娛謠言在社交軟體出現,並迅速擴散。

5、4月20日,馬雲操縱輿論假說在各大社區論壇發酵。

6、4月21日,馬雲官微留言被引用,有網友要求「馬雲揮淚斬蔣凡」。

7、4月22日,有觀點稱拼多多與淘寶商戰,需要蔣凡再干500年。

8、4月24日,有「內幕人士」稱,阿里內部要開除蔣凡,逍遙子給蔣凡求情。

9、4月27日14時,蔣凡被除名合伙人。

10、4月27日17時,知乎等社區網友將「蔣凡出軌」與2016年程式設計師搶月餅被開除事件關聯。

對事件輿情進行分析發現,除了當事人身份外,輿情短時間內迅速爆發,還在於諸多事件外延因素的曝光與關聯話題的接入。從一開始的「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總裁夫人與小三開撕、總裁與網紅出軌、家庭情感糾紛,輿論關注點逐漸轉向阿里集團、阿里「太子」蔣凡、阿里價值觀等,關於蔣凡個人升遷路徑、阿里接班人等討論甚囂塵上,一張美團王興曾經發布「將拼多多黃錚與阿里蔣凡作對比」的朋友圈,廣為流傳。此時的眾多傳聞、爆料與熱點話題,已經偏離名人桃色事件範疇,突破家庭情感上升至商業混戰、阿里危機層面,具有明顯的商業屬性及網際網路電商屬性。輿情升溫至此,在眾多主觀「傳聞」「爆料」之下,輿論有被挾持風險,阿里則已經成為輿論圍獵對象。

另外,從渠道屬性來看,微博、今日頭條、知乎社區等資訊量高居前列。根據眾雲監測數據樣本來看,不少意見領袖、頭條號紛紛加入討論,擴大了這場輿情的傳播聲量。

二、「關鍵綁定」與「衍生話題」致焦點偏移

分析輿論走勢,可以看到20日起網絡聲量趨於下滑,也就是說網民自發性的討論熱度呈下降狀態。然而,此時及之後幾天的熱點話題已經全然被「資本刪帖論」、「利益輸送」、「蔣凡調任大文娛」、「馬雲揮淚斬蔣凡」等主觀的衍生猜測性言論占據,輿論出現異常,高度地集中在商業範疇。

幾個爆點話題:

4月18日,微博出現「資本炸號」觀點,被大量轉評;微信公眾號文章《淘寶總裁出軌千萬粉絲網紅被刪帖,讓我看到了資本的力量》閱讀數超過10萬+。

4月20日,有自媒體將阿里股價波動與蔣凡事件關聯,撰文《市值跌去近500億!阿里動刀:正式調查蔣凡》,文章短時間內被轉載90餘次。馬雲控制資本刪帖論、蔣凡給張大奕進行利益輸送的觀點達到峰值。

4月21日、22日,知乎網友分別設置話題《如何看待天貓總裁蔣凡張大奕出軌事件?蔣凡事業是否會受到影響?》《阿里巴巴會怎樣處理蔣凡和張大奕》,總計400餘條回答。

4月23日,微博加v用戶發布阿里市值狂跌500億的觀點,被眾多微博意見領袖、活躍人士轉發。

4月25日、26日,有話題將蔣凡醜聞與女性消費者關聯,與羅志祥事件等關聯。

知名微信公眾號數據機構新榜發布的數十日來關於此事的微信文章熱點衍生話題走勢,也表明了這一點。

註:圖片來源於新榜

在整個傳播鏈中,可以看到一些轉折性觀點的拋出對事件走向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眾雲大數據平台詞雲和關鍵詞熱度顯示,媒體的報道關鍵詞前三名是蔣凡、阿里、合伙人委員會;網民關注熱詞前三名是蔣凡、阿里、張大奕。可以說,網媒將原本「疑似天貓博主喊話網紅張大奕」一事與蔣凡、阿里淘寶、天貓,甚至馬雲等「綁定傳播」,事態從自然發酵狀態呈現出複雜的商業危機走向。

圖:微博平台部分 營銷號文章截圖

以《天貓總裁太太炮轟張大奕 馬雲最為難,治不治蔣凡利益輸送之罪?》為例,在較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量文章集中推送,從新浪微博平台來看,傳播的帳號有「@扒一扒貴圈」「@健身竅門君」「@仙女時尚美妝」「@美食吃貨大全」「@綜藝快報」等,這些帳號帶有較為明顯的營銷性質,讓蔣凡風波的輿情變得波詭雲譎。

對比同期發生的另一起微博熱搜緋聞事件——「周揚青爆料羅志祥」,羅志祥事件於4月23日爆發,熱度持續大約3天,三次爆點分別為「周揚青曝光」、「羅志祥回應」、「羅志祥致歉」,基本符合這類事件的常規走勢,而蔣凡風波則一浪高過一浪,超出了事件本身範疇。

正如《21世紀經濟報道》評論指出:無論是百度指數,還是微信指數,都有異常之處。按理說,蔣凡和張大奕作為這個「瓜」的兩個當事方,輿情走向理應趨向一致。但在4月19日前後,這兩個詞的詞頻卻發生明顯的背離。張大奕在走低,蔣凡卻在走高。對於這種不尋常的輿論走向,值得「吃瓜」群眾深思。

三、輿論回應與平台責任

4月27日,阿里調查結果公布,確認阿里在2016年投資如涵電商的決策與蔣凡無關;蔣凡對如涵電商、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經營活動並無任何利益輸送行為。對於蔣凡的處罰也主要依據其未處理好家庭事務而影響個人及公司形象。

@新浪科技對此發布一項調查「你怎麼看待阿里對蔣凡的處分?」結果顯示,67.6%的網友認為合理或過重。

阿里此番處理,在回應網絡輿論與社會關切的同時,也體現出對內部價值觀的重視。當前,網際網路增長用戶紅利消耗殆盡,直播等新商業模式興起,淘寶作為電商領頭羊受到的壓力和挑戰不僅是技術和業務上的,更是社會性的和行業性的。電商直播行業博弈的關鍵時期,企業需要在戰略方向及人才管理上更加審慎,在社會價值導向和平台主體責任方面,需要更多更主動的思考與實踐,堅持必要的商業道德、在公司治理中遵守社會公序良俗,本身也是一家巨型平台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複雜的行業競合關係和預期盈利下降的經營壓力下,可能也會導致有相近業務的不同公司在競爭中出現各種「盤外招」,但是打鐵還需本身硬,企業能否跨過困境繼續發展,能否贏得用戶和社會的認可和讚譽,最終還是需要自身的調整和轉型,發掘用戶需求、滿足社會需求。評論指出,這次事件也給包括阿里在內的各大公司高管提了個醒,作為重要崗位負責人,不僅是公司員工,也帶有「公共屬性」,管好自己真的很重要。

此外,從事件輿情的異動來看,一些有組織、有預謀的惡意營銷號,在流量、利潤的驅動下對企業進行「圍獵」,甚至大搞「黑公關」,侵害企業或個人合法權益。這些惡意營銷行為擾亂了正常網絡傳播秩序,損害了廣大網民利益。就在前幾天國家網信辦舉報中心刊文——《國家網信辦啟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網絡惡意營銷帳號,歡迎網民積極舉報》:國家網信辦將組織各地網信部門開展為期兩個月的網絡惡意營銷帳號專項整治行動,對問題嚴重、影響惡劣的網站平台、網絡帳號及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置,攜手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人民網)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XMez3EBfwtFQPkdps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