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
日
簡
介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現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活
動
意
義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它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
地球日網絡的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現在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並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而1970年活動的組織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環
境
問
題
1 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現在全球變暖的形勢,正越來越嚴峻:
九個已識別的氣候臨界點:
1.亞馬孫熱帶雨林經常性乾旱
2.北極海冰面積減少
3.大西洋環流自1950年以來放緩
4.北美的北方森林火災和蟲害
5.全球珊瑚礁大規模死亡
6.格陵蘭冰蓋加速消融、失冰
7.永久凍土層解凍
8.南極西部冰蓋加速消融、失冰
9.南極洲東部正在加速消融
氣候達到的臨界點越多,意味著全球變暖的速度越快,越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來源:《自然》雜誌
全球變暖給人類帶來的挑戰,首先可能是瘟疫。
實際上,南北極冰蓋裡面凍著很多遠古細菌和病毒。一旦冰川融化,它們就可以隨海水、洋流飄到世界各地,可能帶來可怕的疾病。而且,它們千萬年以來沒跟著人一起進化,我們的抗生素、抗細菌藥有可能對它們是無效的,甚至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可能沒法對它們做出正常反應,不能有效識別它、阻擊它。
此外,極端氣候會引發自然災害。山火、極度乾旱、洪水泛濫,均為全球變暖帶來極端氣候的後果。
2 臭氧層破壞
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人找到了關於臭氧層破壞的原因,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生產和生活所產生的一些廢氣,如氯氟烴、汽車和飛機的尾氣、核爆炸廢氣及氨化肥的分解物中所含有氯化氧、一氧化碳、甲烷等化學物質等都是破壞臭氧的因素。
歸根結底,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人類活動的結果。
臭氧層破壞的直接惡果是使輻照地球的紫外線過量,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如皮膚癌、白內障、免疫系統缺陷、發育停滯等疾病。
紫外線過量還會破壞生物的遺傳基因,造成生態系統混亂、失衡、生物多樣性結構破壞對全球生物的進化過程產生嚴重的干擾。
不過在人類的努力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Antara Banerjee和她的團隊通過衛星觀測和氣候模擬數據發現,南極洲上方的臭氧層正在不斷修復。
這才是我們繼續做著環保工作的動力。
3 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鹼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蹟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區。我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4 水污染嚴重
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m3(3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m3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每年有880萬噸塑料廢物傾倒到海洋中,海洋中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未被污染的「凈土」。
這些污染物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嚴重。
普利茅斯大學2015年的研究顯示,700多種海洋物種遇到了塑料和玻璃等人造廢棄物,其中17%的物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單。
海洋巨型動物基金會的數據顯示,鯨鯊每天可以攝取大約170個塑料碎片。
每升廢水會污染8L淡水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廢料、金屬、肥料和殺蟲劑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勉強能用。
水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發展中國家約有10億人喝不清潔水,每年約有2500多萬人死於飲用不潔水,全世界平均每天5000名兒童死於飲用不潔水,約1.7億人飲用被有機物污染的水,在肝癌高發區流行病的調查表明,飲用藻茵類毒素污染的水是肝癌的主要原因。
聯合國發布的資料表明:目前全球有11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每年有500多萬人死於同水有關的疾病。
如果人類改變目前的消費方式,到2025年全球將有50億人生活在用水難以完全滿足的地區,其中25億人將面臨用水短缺。
初步調查標明,我國農村有3億多人飲水不安全其中約有6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鹹水,
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血吸蟲病地區約1100多萬人飲水不安全。
5 生物多樣性減少
在地球上生存了2億年的海龜,因生態破壞、人為獵殺導致物種延續變得岌岌可危。
其中,玳瑁與棱皮龜更是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玳瑁是一種龜殼漂亮的海洋龜類,鱗片材料珍稀,花紋清晰美麗,色澤柔和明亮,有著普通海龜無法企及的美麗紋路,是名副其實的「海洋瑰寶」。
與象牙、犀牛角一樣,玳瑁的龜殼就是一種有機寶石。
成年玳瑁的甲殼是艷麗的黃褐色。它的市場價格往往被炒得很高,所以漁民總是冒著違規法律偷偷捕捉它們。
玳瑁標本
一個手鐲、一枚吊墜、一件工藝品,背後是一條條無辜生命的慘死。
象牙被盜,大象的面部被切開,象鼻子被丟在一邊,鮮血淋漓……
紀錄片《血腥的象牙》
因為象牙三分之一長在大象的顱骨內的,盜獵者想要獲取完整的象牙就要砍掉大象的臉。這一切殘忍景象背後的根源,只有一個——象牙。人類對象牙的需求導致每年多達3萬頭非洲象死亡,每15分鐘就有一頭大象死於非法盜獵。從1979年的130萬頭到今天僅剩約41.5萬頭,非洲象族群正日益瀕臨滅絕。
在原本應該生機盎然的非洲大陸上,卻能經常看到大象被人類砍掉的臉龐、殘缺的屍體。
人類對動物的索取遠遠沒有結束。
大象皮、蜥蜴皮、鱷魚皮…每一件都沾滿了無數的鮮血,背後都是一聲聲悲痛的哀嚎。
紀錄片《億萬富豪衣櫃里的秘密》
這次疫情發生之後,也讓「野味」重新進入到大眾視野中。
首當其衝的就是這次新冠病毒最大幾率的傳播源——蝙蝠。其實蝙蝠這種生物,早被證實是地球上著名的「移動病毒庫」,身上攜帶伊波拉、SARS等多種致命病毒。
疫情發生後,蝙蝠等野生動物頓時成為眾矢之的。
可是動物本身是無辜的,罪魁禍首明明是親手把他們送上餐桌的人類。
穿山甲,它全身長滿堅硬無比的鱗片,遇到危險就會縮成一團,在地球上繁衍了4000萬年幾乎毫無天敵,卻徹底栽在了人類手裡。由於人類對穿山甲的非法捕殺和販賣,穿山甲已經快被「吃」滅絕了。
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
據統計,中國穿山甲在過去21年里數量減少了90%,已經功能性滅絕。
捕獵、屠殺、非法販賣,一切不過是為了滿足人類那可笑的口腹之慾、攀比之心罷了。
仗著自己站在生物鏈的頂端就為所欲為、肆意剝奪動物的生命,這樣的人類,與劊子手又有什麼區別?
這次的新冠病毒就是動物給我們的嚴重警告。
如果我們再不戒掉野味,所有人類都將為這口腹之慾付出慘痛代價。
著名歷史學家梁從誡先生曾說過: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猶如一張大網,每個物種都是網上的一道經緯,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使這個大網上出現孔洞,任何一個孔洞對人類來說都是絕對危險的。
從2020年的開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肆虐全球到澳洲大火,65萬隻蝙蝠在澳大利亞逼得醫療直升機都無法降落;從東非肯亞3600億隻蝗蟲漫天狂舞,到美國致命病毒感染1900萬人等,都迫使著我們重新開始審視和修正人與自然的關係。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這些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結局。」
2020給我們帶來了新型病毒、森林大火、恐怖蝗災、蝙蝠入侵、極端天氣......沒有人知道,明天等待我們的又是什麼。
就像流浪地球里說的那樣: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流浪地球》劇照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
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與自然是這個地球上的命運共同體,如果我們還自以為占盡了優勢而對環境為所欲為,肆意掠奪;那麼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保護地球
1、 節約用水
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當用完水以後,迅速關閉水龍頭。喝水時少量多次,杜絕浪費。洗菜可以使用淘米水,合理用水,爭取進行二次利用。減少污水排放,不要隨意將有毒或帶有化學藥劑的水倒入草坪中。
2、低碳出行
減少污染電器的使用,夏天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儘量減少開空調的時間。空調中的成分容易破壞地球臭氧層,對地球環境造成危害。出門儘量騎自行車,避免汽車尾氣的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在你使用各種電器的時候,都應該考慮,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用更加綠色的方式,使大氣環境維持最佳狀態。
3、節約資源減少使用塑料製品,嘗試使用環保的布袋
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切實保護林地。塑料袋中有許多難以降解的成分,會使地球鋪滿白色污染。所以,去超市購物、買菜的時候,儘量使用環保布袋,避免產生白色垃圾。此外,儘量減少點外賣。外賣中容易使用一次性快餐盒或塑料袋包裝。同樣容易產生白色垃圾。就餐儘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對樹木造成很大影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我們的生活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推開家門便見處處鳥語花香,在城市的夜晚抬頭可見閃耀的星河,一個生機盎然的中國,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顆蔚藍的星球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人類作為初來乍到的「新成員」,更應珍愛這片家園,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守護它的精彩。就讓我們,從做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
世界的改變不是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地球的保護需要大家的參與保護地球也不只是這一天而應該是我們的每一天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融入自然,享受自然還地球一片綠給大自然一份善意的回贈!願此刻與將來,陽光靜好樹木蔥鬱,花草遍地。
來源:網絡信息綜合整理
編輯:劉賽
審核:張富暖
監製:李強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