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座城市最地道的那些記憶,常常會被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街小巷喚醒。
初秋將至,這個時節的老街道最是有韻味,老街坊在門前嗑著瓜子吃著茶,高大的牌坊後那些沒有被拆遷影響的社區里弄,也顯得厚重起來。
武漢這些年因為城市建設改造的十分厲害,但越是留下的一些老街老巷,越是讓人依賴著它那歲月長久的味道。
1號線的崇仁路站,地處老漢口的中心,四周圍繞著長堤街、寶豐街、玉帶正街,這些老街扛起了半個老漢口的煙火氣。
但新舊文化的交替下,崇仁路主路上總是一副汲汲忙忙的樣子,但是走到旁邊的輔路上,卻仿佛開啟了另一種模式,閒適愜意,一些角落小店裡甚至比沿街還熱鬧。
走街串巷的三輪、喝茶聊天的商販,演繹著屬於這一方面天地的別樣生活。
崇仁路,是礄口區一條尋常的老街,全長不過1.5公里,頭頂1號線,一頭連著解放大道,一頭穿著京漢大道,老武漢人在這裡群居,茶葉商鋪在這裡聚集成市。
這裡也曾是老武漢故事的一個重要承載地,著名的京漢鐵路的終點站便是崇仁路旁的玉帶門火車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崇仁路都是南來北往的重要交通樞紐。
雖然現在火車站已經不復存在,但周邊的站鄰街、3506社區、玉帶正街,仍記錄了這裡曾經的風光與落寞。
繁華隨著京漢鐵路的拆除而落寞,但這些老社區里也難得的存留了一絲閒適,一切都好似仍帶著時光的痕跡,濃濃的樹蔭遮蔽下,整條街帶著一種天然的安靜氣質,仿佛下個路口轉彎,眼前就會出現八十年代的街頭場景。
來到崇仁路,最不得不提的便是這裡的茶市,武漢曾有茶港之稱,這裡也曾是明崇禎年間萬里茶路的一個重要部分,因茶而生,因茶而盛,而關於舊時茶商活動的遺蹟在這裡也是比比皆是。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崇仁路茶市便嶄露頭角,如今的崇仁路茶市內,200多家茶鋪在這裡匯聚,雖不見從前的茶葉擔夫肩挑背扛,但是滿城茶葉飄香卻仍是依舊。
這裡沒有太濃的商業味道,老闆坐在門邊的矮凳上,喝茶抽煙,不慌不忙,淺淡的幾句聊天中,一個上午就過去了。
院落不大,卻充斥著茶香,這裡更像是中年大叔的放鬆基地,尋上熟悉的老闆,點上一杯自己喜歡的茶,和朋友聊聊天打打牌,翹個二郎腿嗑個瓜子,初秋的風拂過,這才叫舒服。
順著崇仁路往前走,武漢收藏品市場這裡的紅房子在陽光下格外的顯眼,大門敞開,透過長廊能看到市場裡面四處拉著打橫幅、掛著大紅燈籠,來往都是背著雙手的大爺,一副熱鬧的場景。
作為一個收藏品市場,這裡的貨品也是十分繁多,日常用品、雜貨舊物、古董珍藏.......應用盡有,據說還有不少古董愛好者、收藏者,在這裡擺攤或尋珍。
武漢集郵市場也在這裡的二樓,在這集郵的大多數是老人,有的集了十幾年,有的二三十年。雖然在這裡逛的人並不多,但老闆依舊熱情的向我們展示了他自己收藏的郵票。
武漢集郵市場也在這裡的二樓,在這集郵的大多數是老人,有的集了十幾年,有的二三十年。雖然在這裡逛的人並不多,但老闆依舊熱情的向我們展示了他自己收藏的郵票。
樓下多是擺的小地攤,一個個緊挨著的遮陽棚下擺著各色稀奇的藏品,看著你圍過去了,老闆會熱情的跟你講解這些老東西的年份和背後故事,每一件器物都可親可感,像是一直隨身的伴物。
樓下多是擺的小地攤,一個個緊挨著的遮陽棚下擺著各色稀奇的藏品,看著你圍過去了,老闆會熱情的跟你講解這些老東西的年份和背後故事,每一件器物都可親可感,像是一直隨身的伴物。
老闆是個中年瘦到臉頰凹陷的男人,很能聊天,據他說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來逛的少。
在老城區偶遇一個收藏舊貨市場,仿佛一瞬間將我們帶回了舊時光,往事雖不可追,但記憶里那個已消失的世界仍在。
事實上,由於發展比較早,崇仁路附近的配套設施可以說是一應俱全,礄口公園、武漢體育館,還有武漢第十一中學、崇仁路初中、崇仁路小學等幾所名校坐落於此,也讓這裡的茶香里多了幾分書卷香氣。
每到放學時間,崇仁路上、寶豐街里都是十一中的學生們,三五成群的拉著手,時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也讓這片老街巷多了幾分年輕的活力。
因為臨近多所學校,這附近也吸引了不少商販,風味遍及天南地北的美食,以實惠的價格擠滿街區,文具店、禮品店、書店......只要是學生們喜歡的,都能毫無違和感的聚集在這裡。
做了十幾年的雞排店,隨著學生一批一批更新疊代,主打產品也順應著潮流發生著變化;
在整個礄口區的學生界裡都有一定知名度的藍月亮文具店,這麼多年過去仍是一個模樣,若想要一些款式新潮的文具,來這裡准沒錯;
校門口的湖南米粉一轉眼也堅守了十幾年,店鋪重新裝修過,和從前相比整潔了不少,但是紅油辣湯的手工米粉,仍是昨日那般的香辣清甜。
時過境遷,一些老店堅守從前味道從不迎合大眾味道,有些生意看似沒那麼受歡迎,但是有家店,卻從始至終都是門庭若市。
崇仁路有一家泡蛋苕粉,在武漢三鎮來說都是小有名氣,每天除了附近的街坊鄰居,更有武漢各區的人慕名而來。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特意找招牌,可能會忽略的路過,最好的辦法找到這家泡蛋苕粉,那就是看排隊的人。
Q彈的苕粉、秘制的湯料、酥脆的干煸藕絲、肉感十足的雲絲、配上虎皮雞蛋,撒上秘制的滷汁和紅油,一碗誘人的「泡蛋苕粉」就出現了。
老闆不讓吃不辣的,想要吃最好吃的泡蛋苕粉,一定要辣!紅油浸透的藕絲配在粉里,紅油辣醬都融在了湯汁里,對於不愛吃辣的朋友,可能一根藕絲下去,就辣上了天。
但即便是這樣略帶霸道的味道,依舊吸引著無數人打卡,而這樣的老味道也與鄰里之間形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的默契。
新舊文化交互,也讓一個老城區的摸索出大家最想要的生活模樣。
文字:公子七
排版:公子七
圖片:公子七 店家提供 網絡
十分武漢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