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的戰「疫」故事:不負工作,不負生活

2020-03-27   胡博士說中醫

「不辜負生活不辜負工作。」疫情過後,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科胡世雲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多陪陪家人,享受多一刻親情與溫暖。

「疫」無反顧

「一場『疫情』,反而拉近了患者與醫生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這是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科胡世雲在戰「疫」期間感觸極深的一段體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今年春節顯得格外的沉寂。而對於醫護人員來說,不僅意味著一年一度的團圓戛然而止,身處一線的他們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更緊張的工作。

「坐診的時候,不少患者都向我們表達了關心和感謝,讓我們在這個時候多注意身體,再忙再累也得多吃點多休息……」一句句細碎的家常問候,卻溫暖了整個科室。「點點滴滴的關心就像是我們的營養補充劑,為了這場戰役的勝利,再辛苦我們也能夠堅持下去。」

抗疫是一場硬仗,需要發揮團隊的力量持續協同作戰。身著白衣,已披鎧甲描述的不僅僅是一線戰「疫」的醫護們,還有一群群在後方的白衣天使。在胡世雲看來,科室的姑娘們非常讓人心疼。這場戰「疫」中,她們守在各自的崗位上,與時間賽跑,每天都「全副武裝」,去分診,量體溫、測血壓、觀察病情和進行心理疏導等等。

「為了不漏診,護士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陪著每一位發熱的患者,從三樓內科門診送去一樓的發熱門診。僅僅一個上午往往要跑幾十個來回,全身濕透了,中午已經累的不想吃飯了。」也正是這股巾幗不讓鬚眉的魄力與堅持,起到了篩選與引導的「隔離牆」作用。

「我們不僅僅是醫生護士,而且還是別人的子女或父母。為了家人的安全,我們都做到了自我隔離,出門上班的衣服一回家就脫下來,放在陽台。然後沖涼,換衣服。把自己關在小房間裡,儘量少和老人和孩子接觸。天天如此啊。」

厚重的防護服也阻擋不了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真誠關心。

每一個醫生多耐心的詢問病史,填寫表格。「你最近有發熱嘛?有咳嗽,胸悶嘛?」「家裡有人發熱咳嗽嘛?小區有嘛?接觸過嘛?」「近期去過湖北嘛?去過武漢嘛?」 「近期去過國外嘛?去過哪些國家啊?」等等。

患者也很感激的叮囑醫生,「你們是最危險的啊,不知道誰是新冠肺炎患者」 「這個新冠肺炎的潛伏期長,傳染性強。聽鍾南山院士說潛伏期最長有20 多天。你們一定要做好自己防護啊」醫患之間的交流多了,相互理解了。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一聲聲關心與問候,給予所有醫護人員共贏戰「疫」的決心和力量,為他們構築起了防護牆。

「心」更近了

實際上,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導致死亡的大多患者大多年老體弱,或有多種基礎疾病的患者,其中就包含心血管疾病。相關數據顯示,此次新冠案例中,12.8%都有高血壓,早期死亡病例中60%合併高血壓。因此慢病患者群體的健康管理是特別重要的。

疫情初期,胡世雲尤為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無論是到院內就診的新患者還是老患者,他都會反覆囑咐要堅持用藥,「慢病病人作為特殊群體,更應該謹遵醫囑,堅持用藥,特別注意各項指標,有哪些不適,需要立馬諮詢。」疫情吃緊的時候,對於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需要長期服藥、定期隨訪的患者而言,減少就診次數對患者來說反而是一種保障。

「心血管病除了高血壓,還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這些病人在居家隔離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緊急的情況,還有一些指標也需要去做檢測,因此他們前往醫院的時候就需要做好防護措施。」對於這部分病患,胡世雲特彆強調前往門診過程中自我保護。

這次疫情中,「雲問診」的開展便利了不少慢病患者。隨著醫療機構都開設了雲門診,還有一些微信公眾號和電話隨訪等等,也算是複診的一種形式。

微信成為胡世雲與患者溝通的重要平台,即使繁忙,胡世雲也不忘查看讀者的留言反饋,在線回復。這次疫情讓胡世雲對醫患溝通與交流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在他看來,微信等新媒體為醫生與患者之間搭建了一座信息橋樑,線上溝通看似「冷冰冰」,實際上卻把心的距離拉得更近了。

中醫藥科普「博主」

疫情期間,儘管工作繁忙,胡世雲仍抽空完成平台互動與稿件撰寫,收穫了不少宅家讀者們的好評。「這也是戰『疫』期間,我們能做的一點小事。」

藉助近年來的新媒體潮流,胡世雲也建立了自己的科普陣地。以「胡世雲主任」公眾號為主陣地,搭建了涵蓋今日頭條、企鵝號以及抖音在內的全媒體平台。

藉助全媒體平台,不僅起到傳播健康知識,引導大眾樹立健康理念,提高科學防病意識和能力等作用,胡世雲更希望以有趣的方式,將晦澀難懂的中醫理論和科普做得簡單明了,更接地氣,讓「街坊」們了解起來毫不費力。

除了「胡博士說中醫」外,近年來,胡世雲也當起了「視頻博主」,致力於以短視頻的科普方式,為讀者還原真實的中藥採摘原貌,足跡遍布粵湘瓊的「採藥之旅」展現了本草植物的最佳風華及當地的鄉土風貌。

「美食博主」是他的另一個隱藏身份。包括用中醫角度點評「舌尖上的中國」「早餐中國」等各地美食的「舌尖系列」引發了不少吃貨的共鳴……

本次疫情中中醫藥表現「給力」,更加堅定了胡世雲推廣中醫藥科普的信念。

據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社會各界認為,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了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

「春暖花開,中醫和健康就是最美好的期待。」胡世雲也期待著下一趟的中醫藥科普旅程。「我們去湖北採藥吧」!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中醫藥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即刪。編輯&排版: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