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和開心爸爸一樣,大年三十的新年聯歡晚會沒看完,就迫不及待的零點在頭條首刷《囧媽》這部賀歲大片了。
賀歲大片在頭條首映,這種推廣方式真的是史無前例,後面有沒有來者開心爸爸不知道,但是前無古人是肯定的了。不管背後有什麼深層次的意義,但是對於廣大網友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足不出戶就能夠看到最新的最高清的賀歲大片,這給病毒肆虐的鼠年帶來了一絲絲的欣喜。而且因為不用去影院了,感染傳染的幾率也是降低了不少。
之前《囧媽》鬧出來的種種風波還歷歷在目,什麼預售票房不理想徐崢緊張啊,什麼為了搶占票房不顧影院工作人員的心情強行提檔啊,什麼簽了對賭協議徐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等等,前幾天類似的資訊實在是太多了,開心爸爸一個並不關注娛樂的育兒創作者,也是主動的被動的接受了不少信息。其實忽略掉這些因素,把目光放在這部電影本身,還是很值得全家過年一起看一遍的。
拋去很多表面的因素,開心爸爸在這部電影中,看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控制。
作為妻子的袁泉,嘴上說的是我愛你,但實際上呢,卻是想把自己的丈夫徐崢,改造成為一個理想中的丈夫,而完全不顧徐崢心裏面想的是什麼。
作為徐媽媽,其實也是一樣的,嘴上面說的是為孩子好,實際上呢,小到吃什么喝什麼,大到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等事情,事無巨細的都要讓徐崢聽自己的。
自己生命中最親愛的兩個人都是「一模一樣」的控制欲,而在這個環境中長大的徐崢簡直就是度日如年,所以,雖然看上去他是一個社會精英人士,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產品,但實際上呢,他的生活一點都不如意,他過的一點都不開心。
更加可怕的是,這種表面上的和諧,從妻子要離婚開始就破碎了,然後在他不得不和媽媽一起坐6天6夜火車去莫斯科的時候,終於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
其實很多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經常會採用和徐媽媽,袁泉相同的做法,那就是強行改造孩子,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長大。
比如看電視
只要看到孩子在電視機或者平板前面,必定是「你作業寫完了嗎?」「老師留的閱讀作業都看完了嗎?」「看看你期末考試才考了多少分,還好意思看電視啊?」之類的直抵孩子靈魂深處的責問。
就算是孩子作業寫完了,考試成績也不錯,也難逃厄運,什麼「離電視這麼近,你的眼睛是不是不想要了?」「連著看了幾個小時的電視了,趕快休息一下眼睛吧!」......只要孩子在電視前面坐著,類似的理由就會層出不窮,而且每個理由的落腳點都是「為你好」!
比如穿衣服
關於孩子穿衣服,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叫做「有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
意思就是不管天氣怎麼樣,只要媽媽覺得你冷,就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讓你按照她們的想法,穿上比較厚一些的衣服。看上去好像是媽媽對孩子好,害怕孩子冷,怕孩子生病,其實究其本質還是爸爸媽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
所謂的穿什麼衣服,只是其一個外在的表現罷了。
之前開心爸爸在網上面看到有位網友是這樣評價自己媽媽的「一件事情,只要媽媽覺得你不該去做,就算是你有一千個理由說自己能夠做了,但媽媽還是會找出一千零一個理由來阻止你的。」,深以為然。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景,實際上還是爸爸媽媽的控制欲在作祟。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需要足夠的安全感以及掌控感的,比如可以掌控自己的經濟,在財務上就可以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比如可以掌控自己的伴侶,這樣在生活上也可以獲得安全感;比如可以掌控自己的地位,這樣在工作上可以獲得安全感......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安全感,都是靠掌控來獲得的。
很可惜的是,很多爸爸媽媽在很多領域中,並不會有掌控感,當然就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了。相應的,在財務、生活、職場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有著難以解決的焦慮,甚至有著很大的困擾。但面對孩子的時候,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會感到自己是有足夠掌控力的,有能力也有理由對孩子進行管教,從而在這一方面獲得屬於自己的安全感。
而那種「我是為了你好」的以愛之名,本質上就是爸爸媽媽為了自己獲取安全感的方式,而這也正是父母控制欲的深層次動機所在。
爸爸媽媽的控制欲,本質上是自己不自信導致的
之前開心爸爸看過一個小短劇,名字叫做《媽媽的遙控器》。可能很多讀者朋友們也看過這集電視劇,開心爸爸就簡單的說說其中的劇情吧!
電視劇的主角是一個小男孩,叫做小偉。之前他和媽媽約定好,成績有了提高才能夠參加畢業旅行。但可惜的是他的考試考砸了,為了能夠順利的參加旅行,他偽造了成績單,在他慶幸媽媽沒發現的時候,卻驚奇的發現,自己的日子一直重複在偽造成績單那天。
其實媽媽早就知道小偉偽造成績這件事情了,而且她還有一個神奇的遙控器,能夠控制小偉的人生。為了給小偉一個痛改前非的機會,也為了讓小偉更加努力學習,她選擇了不斷重複那一天。更加讓人感到害怕的是,之後小偉無論有什麼狀況,媽媽都會毫不留情的按下遙控器,讓時光重來。學習、頂嘴、甚至是自殺,最終都會被媽媽的遙控器救活。
為什麼媽媽的做法會如此極端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自信以及焦慮。媽媽本身婚姻不幸福,生活也不順心,在這些地方屢受挫折的媽媽,最後把希望放在了兒子身上,殊不知,這樣密不透風的愛,對孩子來說,未嘗不是一種折磨?
更嚴重的是,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容易走向兩個極端。
被父母操控的孩子,容易變成巨嬰
這一點其實大家都有所了解,爸爸媽媽事無巨細操控孩子的人生,從衣食住行到未來計劃,看上去是對孩子好,實際上卻是殘忍的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嘗試,不僅僅毀了孩子,有的時候甚至會毀了別人!
之前就在網上面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新聞。
一個30多歲的男子,不想著如何工作努力掙錢,娶媳婦生孩子孝敬父母。而是像個社會的寄生蟲一樣,每天在家裡面玩電腦,沒錢了就找媽媽要。而他的媽媽呢,只是一個很普通的靠退休金生活的婦女。這點微薄的退休金養活自己還行,再加上一個人的話就捉襟見肘了。
很多時候兒子要錢的時候,媽媽都是表示沒有,每次兒子都是罵罵咧咧的,甚至有時候會動手。這不,有一次的要錢無果之後,兒子直接追上了媽媽,把一個年邁的婦女直接抱摔在了地上,所謂的母子情深蕩然無存。而且我們完全可以想像,這樣的人一旦結了婚,對女方來說,是一場多麼大的災難啊!
被父母控制的孩子,容易與家庭決裂
因為父母的控制,而選擇和家庭決裂的新聞也並不少。
之前就有過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北大留美學生萬字數落父母、12年不歸拉黑父母6年》。
一個北大畢業,並且留美的小伙子,整整十二年沒回過家,並且把爸爸媽媽的聯繫方式拉黑。這種絕然行為的背後,是深深的傷痛感。作為孩子,身在異國他鄉,誰不想回家看看爸爸媽媽,誰不想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有爸爸媽媽的安慰,誰不想在一個人淒涼的時候聽聽爸爸媽媽的聲音,而這個小伙子寧願自己面對一切,寧願自己成為一個不忠不孝的人,也要毅然和爸爸媽媽決裂。
據他表示,從小到大爸爸媽媽就根本沒考慮過自己的感受,所有所謂的愛,都是為了自己的成績,都是為了控制自己。他說「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控制孩子,那我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的模範!他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控制。」
所以,他才會做出這種看上去離經叛道的行為。
其實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沒有界限感的愛,就像是一把雙刃劍,終將將會把自己和孩子都傷害到。
之前看到過這樣的一則微博,是胡可說自己孩子的,因為三觀太正了,引來了無數網友的點贊。
胡可說:「人生愛好各不相同,或餘音繞樑,或芳香四溢,或隨心所欲。。。或者。。。好想再睡一會。。。」配圖呢,一張是安吉落落大方的在音樂會上彈奏鋼琴,無論是從心態還是從架勢上都是非常專業的,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了;與之相反的是另外一張照片中的小魚兒,沒有看書沒有學習,而是專心致志的烤著自己手上的烤串,一副大廚的既視感。
如果您是媽媽,您會怎樣想呢?是不是會覺得小魚兒實在是太不著急了,看看哥哥都開始在大型表演會上有專門的演出了,自己還不緊不慢的烤串?這個年代,全力奔跑都會落後很多,再不思進取的話豈不是會更加的落伍?
其實,就像是胡可說的一樣,孩子的愛好各不相同,日後的成就也並不一樣,有些孩子能夠努力學習,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條路上走出精彩的步伐;而有些孩子呢?則是可能在別的方面有特殊的才能,雖然在學習上不是很出眾,但如果別的方面能夠好好培養的話,也是可以走出自己別樣人生的。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強行安排他們的未來,這才是爸爸媽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其實開心爸爸上面說了那麼多,本質上還是想告訴爸爸媽媽們,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未來,爸爸媽媽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強行加在他們身上,對孩子對家庭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而且,所謂的規劃人生,並不是說「從小就讓孩子朝著出任CEO、迎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的道路前進」,」「制定一個讓孩子成為科學家的方案」等等,不管是CEO還是科學家,本質上還是爸爸媽媽的想法,對孩子來說,這就是控制,這就是他們不快樂的源泉。
實際上,爸爸媽媽更應該給孩子「規劃」出這樣的一個人生:
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閱讀的重要性其實根本不用開心爸爸多說,之前三毛就曾經說過:讀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上,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而且古語也有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人生的每一個進步成長,都伴隨著閱讀。
作為央視一姐,董卿在詩詞大會的表現幾乎是驚艷了所有人。
無論是開場白中各種詩詞的信手拈來,還是比賽過程中的精妙點評,無一不顯示出她深厚的詩詞功底。而這種表現的背後,是她數十年如一日閱讀的結果,不管每天有多少事情,不管每天有多麼的忙,她睡前都會看半小時左右的書,這種閱讀的習慣已經深入到她的骨髓深處了。而正是因為有了閱讀的習慣,董卿才變成了一個更加知書達理,更加富有內涵的主持人。
那么爸爸媽媽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呢?開心爸爸這裡有兩個小小的建議:
第一是創造出一個閱讀的環境。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作為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差,如果環境中分散他們精力的東西太多的話,是不可能在閱讀這件事情上耗費太多時間的。所以爸爸媽媽最好是創造出一個專屬於閱讀的環境。
比如一個大一點的落地燈,一個專門的讀書角,關掉電視關掉手機,每天找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什麼都不做,一起坐在那裡,靜靜的看著書。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好的閱讀環境,才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首要條件。
第二是爸爸媽媽做出閱讀的榜樣。
當然爸爸媽媽的榜樣力量也是不能小視的。所謂「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會是什麼樣」,爸爸媽媽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只有爸爸媽媽能夠扔下手機捧起書本來,孩子才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逐漸把閱讀這個習慣,內化到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去。
幫助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遵守規則的。一個模式規則的人,註定不會走的長遠。
比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故宮奔馳女」事件,本質上還是一個沒有規則意識,不懂得遵守規則的人闖下的禍。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故宮是一個我國古代巔峰文化的象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我們國家,不管是誰來到這裡,都應該是畢恭畢敬心情誠懇的。
而奔馳女的行為,無異於是與大眾的規則意識背道而馳,受到唾棄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明白規則遵守規則是非常重要的。至於如何培養孩子這個習慣,其實也很簡單,一方面呢,爸爸媽媽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給孩子灌輸規則本身,以及規則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呢,爸爸媽媽也可以為孩子做出一個遵守規則的榜樣。
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幫助孩子做一個經濟精神都獨立的人
這個其實很重要,經濟獨立代表著孩子有擔當有能力有責任感;精神獨立呢代表著孩子自信勇敢,不會隨意說放棄。這兩點,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經常看到某某孩子多大了還啃老,某某孩子多大了還是唯唯諾諾沒什麼主見,究其本質還是小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專門培養的緣故。
這兩個方面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爸爸媽媽需要從各個角度入手,多讓孩子自己嘗試,多鼓勵孩子的進步,多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這樣才能慢慢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出來。
其實為人父母,除了把孩子養大給孩子吃給孩子穿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把孩子領到正確的道路上,或者把「指南針」送到孩子手上,至於孩子是怎麼走的,那就是個體的差異了。
爸爸媽媽沒必要去事無巨細的教育,只要孩子不偏離大方向,就沒什麼大不了的,您覺得呢?